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发展战略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首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对城市交通未来发展趋势的总体预测和判断的基础上,宏观地把握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关注城市交通发展的大局。交通战略的确定,不仅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而且还将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气候和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与一个城市所在的区域以及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综合环境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制定城市交通战略的目的,在于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区域环境、政治环境等诸多因素,根据城市的自身特点确定城市交通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朱广宇 《综合运输》2006,(11):50-54
本文根据北京城市交通和交通科技发展的现状分析,结合北京城市交通发展的基本目标与重点任务,围绕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以智能化为核心,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于综合信息平台的智能交通系统、电子政务等几个方面,对“十一五”期间北京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科技需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城市道路路网是城市交通的基础,合理的城市路网需要合理的城市路网密度。在控制道路面积率和交通需求不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对城市中心区大街区和小街区下不同路网密度的交通效率进行比较的定量分析法。通过利用Synchro分别对大街区和小街区情形下路网进行仿真,对路网交叉口的延误、交叉口停车、路网容量以及路段速度四个主要效率指标进行定量对比分析。以上海临港新城道路网和流量为基础,进行仿真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小街区路网较大街区路网有较高交通效率。  相似文献   

4.
交通微循环是缓解城市干道交通压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干路和干路之间的支路、街巷、里弄等组织交通微循环,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改善交通状况、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单向交通是交通微循环设计中经常采用的交通组织方式之一。论文重点研究了单向交通在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中的应用,设计了交通微循环网络组织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为多目标规划问题,下层模型为容量限制的交通配流模型,并设计了求解的遗传算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与双向交通组织方式相比,单向微循环的交通组织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攀升,所带来的城市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发展低碳交通成为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方向。本文基于我国城市交通低碳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城市交通低碳化的发展经验,分析了城市交通低碳化发展的外因和内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我国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大力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逐步建立以大运量轨道交通和快速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将是实现城市交通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同时,还需不断提高交通能效,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水平,引导公众理性选择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6.
5月14日-16日,以“绿色、安全、智能”为主题的“2014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车辆及零部件展览会”(以下简称:北京道路运输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国内外城市交通主管部门领导、行业内交通信息领域专家学者、智能交通优秀企业代表参加了展览,围绕城市公共交通的绿色发展展开了热烈交流,共同促进交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交通文化角度看荷兰绿色交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以荷兰1995年和2011年的自行车交通发展对比为主线,从交通文化的角度剖析荷兰绿色交通的特点,深入分析荷兰交通枢纽周边交通规划、路权分配以及自行车交通文化的形成,以期通过交通文化的阐释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缓解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停车属于静态交通的范畴,与车流等动态交通共同构成城市交通。静态交通的组织管理对于动态交通有重大影响,组织不好会挤占动态交通面积,发生交通阻塞,影响城市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应当把停车收费看作与燃油税等一样具有调节城市交通供求的经济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规则和收费办法,调节车辆流动状况,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相似文献   

9.
快速城市化和机动化发展趋势下,交通拥堵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各国城市采取不同的措施积极应对交通拥堵带来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健康等挑战。本文首先回顾城市交通拥堵特征及其负面效应,进而从空间结构、土地利用、城市设计、信息技术和交通政策等多维度介绍应对城市交通拥堵的规划、税收和技术等策略,最后简要评述城市交通拥堵多维度治理策略。从综合性和多维度的视角理解交通拥堵及其治理策略,为交通规划政策提供参考,提升交通拥堵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型国际性体育赛事,对城市交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加快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行状况的改善,并促进了城市长远发展。有效的赛事交通管理不仅是大型体育赛事正常有序举办的基本保障,而且可以减轻举办城市赛事交通压力,减少对举办城市居民正常出行造成不良影响。做好大型赛事的城市交通管理,需要从交通的组织、技术和规划三个基本层面着手,建立多渠道、多方位和多途径的交通管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北京城市交通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出现了公共交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相对不足、城市拥堵严重、社会多元经济主体利益诉求冲突等问题。在北京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深层次的有关公平与效率判断价值标准分裂问题,有必要从法经济学视角给予必要梳理,从而确定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地位,以促进北京交通发展的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综合交通一体化枢纽布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土地和交通的供需矛盾和各种交通方式之间恶性竞争已经成为阻碍许多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98年英国交通部提出从综合交通一体化的角度解决该问题,首次发布一体化交通白皮书,并成立一体化交通协会专门从事英国城市一体化交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2年,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进一步明确了上海交通一体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慢行交通可以说是最节能最环保的交通方式,对于缓解当今的能源危机意义重大。我国目前慢行交通发展中还存在着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低,速度慢等问题,如何转变交通规划和管理者的观念,从城市布局和道路设计开始,将慢行交通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并根据其特殊的安全需求进行专门设计,使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与其他交通方式有机结合是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优化街区路网结构的意见,本文分析住宅小区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街区制的理念以及可能会带来的交通变化,从交通角度提出应对措施。首先,建议应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其次,在规划小区中建议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布局理念、采用单向交通组织方式、精细化处理交叉口、加强自行车和步行系统建设和规划优质公交;在已建小区逐步打开过程中,注重开放小区内道路的定位,打通交通微循环系统,以人为本精细化设计以及交通稳静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正>在"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的指引下,北京城市交通发展迎来了转变的契机。北京的交通之困能否由此得到改善?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在北京专访了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教授。  相似文献   

16.
筱林 《综合运输》2006,(7):16-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轨道交通作为能耗低、运量大、对环境友好的绿色交通方式,成为各大中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新选择。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无论是从起步时间,线网规模,还是建设运营模式来看,在国内都颇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调研浙江、内蒙古和新疆三省区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历史演变、远景规划的基础上,分析交通基础设施规模变化的规律,并对我国未来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阐述"环境友好理念"及其与城市交通改善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以首尔清溪川、首尔广场和汝矣大道的交通变迁和改善为例,以"环境友好理念"为主线,通过不同时期的交通发展对比,挖掘其中交通改善的策略,期冀对我国城市交通的进一步完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彤 《综合运输》2013,(12):87-87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盂勇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城市交通分论坛上表示,学习借鉴欧洲先进的城市交通发展与管理经验,将为我国政府住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科学指导城市交通发展提供有益帮助。一是制定绿色交通规划,开展公共交通导向型和混合型开发,注重各种交通方式衔接,引导城市绿色出行;  相似文献   

20.
如何科学认识和把握城市交通发展状况至关重要,本文从城市交通综合发展状况和交通供需发展状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首先,考虑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机动化、公共交通、交通秩序和交通事故等指标,构建了城市交通综合发展指数模型,用以从城市交通供需情况、交通秩序程度和交通安全状况等方面定量化衡量城市交通发展水平。其次,选取了城市常住人口、城市汽车保有量作为城市交通需求指标,城市建成区面积、道路里程、公共汽电车数量和轨道交通里程作为城市交通供给指标,构建了城市交通供需发展指数模型,用以从城市交通供需平衡角度定量衡量城市交通供需发展关系。最后,选取我国36个大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城市交通综合发展指数和交通供需发展指数进行了测算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