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对于极地这方净土,可能再多的考虑都无法表达出航运业对其环保的珍视与船舶安全的关切。而之所以此次《极地规则》实施颇受关注,也许正弥补了业界对于极地"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初心。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未来越来越多的船舶将在极地水域航行。为了保护极地海洋环境以及在极地航行船舶及船上船员和旅客安全,在北冰洋和南极洲水域航行船舶须遵守的强制性规则——《极地规则》已于2017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这一极地水域航行安全和环境保护"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正MSC 94通过了《国际极地水域营运船舶规则》(简称《极地规则》),以及相关的SOLAS修正案,该修正案新增SOLAS第XIV章,其使极地规则具有强制性。这是IMO为保护在两极周围水域恶劣环境中的船舶和船上人员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极地规则涉及与在两极周围水域营运船舶相关的设计、建造、设备、营运、试验、搜救和环境保护等事项,在极地水域营运的船舶须符合IMO通过的所有相关的公约、规则、决议  相似文献   

3.
项立扬  王万勇 《船舶》2019,30(2):7-12
通过极限完整稳性分析方法,对比国际海事组织(IMO)《托雷莫里诺斯国际渔船安全公约》、《2008国际完整稳性规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局《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远洋渔船2015》对远洋渔船的稳性要求,以国内首艘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深蓝"号为例,分析极限完整稳性临界条款,探讨远洋拖网加工渔船在极地环境下的设计工况与极限完整稳性,以对远洋拖网加工渔船和极地水域作业船舶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事》2014,(12):58-58
MSC 94通过极地规则 11月21日,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第94届(MSC 94)会议在英国伦敦IMO总部召开,强制性极地水域船舶营运规则(极地规则)及其关联的SOLAS修正案(SOLAS公约新的第XIV章)获得通过。极地规则包括安全和环保两部分要求,规定了在南北极水域恶劣环境下营运的船舶有关设计、构造、设备、操作、培训、搜救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研究航行于北极东北航道的船舶应用的规则和规范,对《国际极地水域操作船舶规则》《北方海航路水域航行规则》《极地船级要求》和《极地水域营运船舶指南》等规则和规范进行概念性阐述。该研究对北极东北航道船舶的设计、建造、检验和运营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清晰理解北极东北航道船舶适用的规则和规范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钟晨康 《中国船检》2014,(12):39-40
《极地规则》将2017年月1日生效,其适用于所有极地水域操作的客船和500总吨及以上的极地船,现有极地船实施极地规则留有一年宽限期。船舶只有持有极地规则要求的极地船舶证书才能进入极地水域操作。  相似文献   

7.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两极冰融现象日益加剧.北极冰层的大面积融化促进了北极航线的开发,南极的冰雪美景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乘船观光.本文针对极地航行的特殊性和挑战性,从极地安全航行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现行的极地水域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国际公约、IMO和IACS等国际性组织出台的一系列规则和要求,并分析了IMO强制性《极地水域船舶作业国际规则》对船舶及海上人命安全和极地海洋环境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根据《极地水域船舶航行安全规则》第4章分舱与稳性,对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2万t级极地多用途船进行极地破舱稳性的计算,探讨IMO RES.A.1024(26)决议及该极地规则对极地航行船破舱稳性计算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极地规则将影响船舶的总体布置和装载工况。  相似文献   

9.
正极地水域地理位置独特,环境条件特殊,船舶在极地水域航行时,因冰和/或寒冷气候,以及其他不可低估的条件,存在附加风险,降低船舶的安全,比如船—冰碰撞影响船体结构强度,寒冷气候可能导致船舶稳性减弱、引起管路冰冻、航行设备失效和船员执行力下降等。CCS已颁布了船舶冰区加强和船舶防寒的规范要求,构成完整的船舶规范体系。本次《极地船舶指南》旨在为实施CCS冰级规范和防寒规范、IMO《国际极地水域操作船舶规则》提供技术指导,保障极地航行船  相似文献   

10.
正1月2日,从上海海事大学获悉,《极地水域船舶作业国际规则》(简称"极地规则")及其相关国际公约修正案今日正式生效。据介绍,极地水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水域,船舶通过北极水域,可以大大地缩短亚洲与欧洲、亚洲与北美洲之间的航程。随着极地水域冰融化的逐年加剧,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船舶通航极地水域将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11.
极地航行存在附加风险,船舶应急操作能力尤为重要,极地救生设备应能适用于海冰、低温及其他极地环境条件,超出了常规船舶救生设备性能标准和试验方法的要求。在现有《国际救生设备规则》(LSA)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极地水域航行船舶规则》(极地规则)要求,分析极地环境对救生艇及其降放装置和气胀式救生筏的不利影响,提出适应极地环境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并通过试验方法验证措施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归纳救生艇和气胀式救生筏及艇筏降放设备性能标准及试验方法,为参与LSA规则修订、指导极地救生设备研发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成山头水域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的特点,从6个方面分析总结该水域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发生的原因,在渔政管理、通航环境、船公司监管、船员管理及培训、雾航规则制定、VTS监控及航路设计等方面,提出避免碰撞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航海教育研究》2014,(4):77-77
正2014年11月21日,在伦敦总部举行的国际海事组织海事安全委员会第94届会议上,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具有强制性的《极地水域船舶航行国际准则》,即极地航行规则。评论称,这标志着国际社会在保护船舶以及船员在极地水域航行安全方面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新阶段。据悉,来往极地水域的船舶安全和极地自然环境保护一直是国际海事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两极环境下航行的船舶也会面对很多特殊的危险和挑战。近年来,国际  相似文献   

14.
正北极理事会北极航运最佳实操信息论坛门户网站于近期在伦敦会议上推出。IMO助理秘书长兼海洋环境司司长Stefan Micallef对此表示欢迎,认为其支持实施IMO有关在极地水域运营船舶的极地规则。该网站提供了有关权威信息的链接用以实施和遵守极地规则,例如可获用有关计划在北极安全和环境无害航行所需的水道、气象和冰情数据信息等链接。该门户网站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成山头水域的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特点,从七个方面分析总结了该水域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的原因,内容涉及渔政管理、通航环境、船公司监管、船员管理及培训、雾航规则制定、VTS监控及航路设计等,提出了避免碰撞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相对于常规水域航行,极地航行水域存在大量浮冰与冰山,气象海况复杂,对船舶的极地航行造成了较大的操作风险。与此同时,船舶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已然成为促进和提升船舶安全及环保水平、营运效率及经济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针对极地运输船舶的安全设计问题,以某2万t极地多用途船为研究对象,参考芬兰瑞典冰级规则(FSICR)、极地规则和船级社相关规范,提出了极地运输船在船体结构、甲板机械防护、消防救生设备防护、通道防冻、居住区安全、航行安全及通信等方面的安全措施。应用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极地运输船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国际海事组织人的因素、培训和值班分委会第2次会议于2015年2月6日在伦敦国际海事组织总部闭幕。本次会议的重点议题之一是在极地水域操作船舶船长、大副和高级船员资格要求和培训标准的制定,会议就下列事宜达成一致:1.国际安全管理规则第Ⅱ章和极地水域操作手册中已经有的培训要求不再重复;2.为保证合格的极地水域船员不短缺,海上服务资历的取得要求应具有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环球搜索     
《航海》2014,(3):36-37
政策 IMO海安委已批准有关北极水域航行新法规 据悉,IMO已批准了旨在加强极地区域航行安全具有全球约束力的法规,这尤其意味着有关客船的新要求。经过几年激烈谈判,IMO海安委(MSC)日前已批准了一套有关北极水域航行的新法规,因而IMO就制定具有国际约束力的所谓极地规则迈出了决定性一步。该极地规则覆盖有关极地区域整套航行事项,从船舶设计和建造贯穿船员培训和航行,直到改进搜救运作协调事宜。该极地规则将适用于500总吨以上的客船和货船。  相似文献   

20.
正0引言随着全球变暖,极地水域的冰层正在慢慢融化,使得开辟北极航道成为可能。北极航道是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和俄罗斯欧亚部分的最短路线。同时,北极油气资源的逐步开发,极地船舶的需求逐步增大,对符合极地规则要求的船舶设备需求也相应增大。目前,环北极航线已部分开通,相对于其他可航水域,极地水域有其自身特点:(1)水域温度极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