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确定服役状态下的轨道扣件动刚度,将钢轨视为置于连续弹性基础上的简支梁,推导扣件动刚度计算式,提出基于连续弹性基础梁模型的扣件动刚度测试方法,对某服役状态下的高铁线路轨道扣件动刚度进行测试.结果 表明:扣件动刚度由钢轨1阶弯曲振动的频率和参振长度、钢轨的单位长度质量和抗弯刚度以及扣件的支承间距决定,当轨道结构确定时扣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铺设于广州市地铁14号线知识城支线的嵌入式连续支承轨道系统。结合2017年和2019年的现场测试数据,对比分析了嵌入式连续支承轨道系统与普通扣件式轨道系统的轮轨粗糙度、车辆动力学性能、轨道结构减振和噪声性能等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嵌入式连续支承轨道系统几何形位保持良好,日常维护工作量小,减振、降噪性能保持稳定。利用嵌入式连续支承轨道系统培训线进行的维修培训和维修演练,解决了该轨道系统运营过程中的养护维修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种确定弹性支承块式无碴轨道刚度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确定弹性支承块式无碴轨道的合理刚度,提出以轨道应力与变形、动态轨距扩大及轨道动力响应参数为指标确定轨道刚度的方法。该方法运用有限单元法,建立弹性支承块式无碴轨道应力与变形、动态轨距扩大及动力响应3种计算模型,分析刚度对轨道应力与变形、动态轨距扩大及动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钢轨支点刚度能减小钢轨弯曲应力和挠度,增大块下胶垫刚度能减小支承块位移;扣件刚度是影响动态轨距扩大的主要因素;增大扣件刚度能使支承块的加速度迅速增大。最后提出200 km/h弹性支承块式无碴轨道的合理刚度。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无砟轨道结构的弹性主要来源于扣件系统,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或维修过程中,扣件系统可能出现安装不当或新旧轨下垫板不合理过渡的情况,从而在相邻的扣件间形成较大的刚度差或称刚度突变,静态条件下难以发现,但可能对高速行车的平稳性和安全性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应用轮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车辆-无砟轨道-路基系统垂向耦合振动模型,根据扣件刚度实际检测的范围,考虑不同的扣件刚度突变工况,计算分析扣件刚度突变对高速车辆及轨道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论:经过计算分析表明:(1)当扣件刚度局部发生突变时,车体加速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基本不变,即扣件刚度突变对行车平稳性的影响不大;(2)扣件刚度突变对轮重减载率即行车安全性的影响明显,尤其是列车速度超过300 km/h时,扣件刚度突变直接导致轮重减载率超标;(3)该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扣件刚度在施工或维修中加强检测、建立严格的控制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合成轨枕式无砟轨道结构垂向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合成轨枕式无砟轨道结构的半车—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焊接不平顺激励下,扣件刚度、枕下支承刚度等对结构垂向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扣件刚度、阻尼及树脂砂浆弹性模量对行车安全性及平稳性影响不大。扣件刚度增加,对轨道系统的动力特性有一定影响,其中钢轨位移减少最为显著;扣件阻尼增加后,钢轨垂向振动加速度明显减小;树脂砂浆弹性模量增加,轨枕垂向振动加速度减小显著,钢轨垂向振动加速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轨道结构敏感因素对中长波高低不平顺的影响,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基于惯性基准法仿真检测轨道高低不平顺,分析了轨道结构振动及不同扣件刚度、路基支承刚度和轨枕间距对高低不平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波长2~6 m范围内,柔性轨道估算不平顺明显大于无质量轨道不平顺;从时域角度分析时,扣件刚度、路基支承刚度和轨枕间距对高...  相似文献   

7.
轨道刚度足轨道结构动力特性的一个重要参量.由于轮轨间的动力作用,轨道刚度由动刚度来衡量更为合理.应用轨道结构的动力学频域分析方法,研究了双块式无砟轨道的动刚度特性及轨道参数对它的影响.双块式无砟轨道动刚度随频率变化幅度较大,在激振频率为81 Hz时达到最小值51 kN/mm,约为静刚度的0.8倍.扣件刚度、扣件阻尼对双...  相似文献   

8.
双块式无砟轨道合理刚度取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双块式无砟轨道的合理刚度,提出将准静态与动力响应分析手段相结合,根据应力、变形及振动水平控制指标,综合比选合理范围内的多种轨道刚度方案来确定双块式无砟轨道合理刚度的方法.分别运用有限单元法和车辆-轨道耦合动力理论建立双块式无砟轨道准静态计算模型进行应力与变形分析,开展无砟轨道扣件刚度对轮轨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250 km/h和350 km/h客运专线双块式无砟轨道,扣件刚度宜分别在35~45 kN/mm和20~25 kN/mm范围内取值.  相似文献   

9.
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的减振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小平  王平  陈嵘 《铁道学报》2007,29(5):69-72
为了揭示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的减振机理,为轨道减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运用模态分析法,分析扣件刚度、块下胶垫刚度及部件刚度匹配对轨道减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扣件刚度对钢轨570 Hz以下的振动具有较好的减缓作用,对钢轨的高频振动基本没有减缓作用;降低块下胶垫刚度能提高块下胶垫的减振效果;扣件与块下胶垫刚度同取为20~40 kN/mm时,钢轨与支承块将产生共振作用,较高的扣件刚度与较低的块下胶垫刚度相匹配,能提高轨道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城际铁路纵向承台式无砟轨道扣件系统关键参数取值,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客车-无砟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扣件刚度、扣件间距对桥上无砟轨道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对桥上无砟轨道系统动力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扣件系统刚度增大,钢轨垂向位移减小,车体振动加速度、轮轨垂向力、轮重减载率和桥梁振动加速度均增大;随着扣件间距的增大,轮轨垂向力减小,车体振动加速度、轮重减载率、钢轨垂向位移和桥梁振动加速度均增大;综合考虑轨道变形以及工程造价,建议扣件系统刚度为50~80 kN/mm,扣件间距为0.6~0.7 m。  相似文献   

11.
随着2000年的临近,Y2K问题的解决也越来越迫切。作者从系统工程的角度,使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解决太原铁路分局Y2K问题的全过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铁路物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在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安全因素基础上,结合铁路物流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提出影响铁路物流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集合.利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因素的权重.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模型,计算出铁路物流信息系统各安全影响因素的单项安全等级集合,从而生成铁路物流信息系统安全评价分数,对系统的安全等级进行定量的分析.应用这一套方法,对中铁快运物流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进行评价,结果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3.
系统地描述快速原型法在深圳地铁AFC应用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应用,分析深圳地铁AFC应用系统在改进更新过程中遇到客观阻力的原因,并对采用快速原型法的两种分类途径解决实际应用情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接触网零部件电热循环试验的试验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彤 《铁道技术监督》2012,40(12):44-46
介绍接触网零部件电热循环试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及判定依据,探讨在实际测量中对接触电阻、温度参数测量时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刚性接触网与柔性接触网结构及其接触线磨耗测量方法的不同,阐述其刚性接触线磨耗的测量方法,以及Ris150铜银接触线磨耗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磨耗对比表,为接触线的安全运行和及时掌握接触线磨耗情况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建设难点的分析,结合工程建设实际,从三方面对信号系统建设过程中重要的监理控制措施进行论述,分别对基于关键路径法(CPM)的进度管控措施、工程协调管控措施、贯通调试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及实用性进行分析,指出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监理控制措施应富有科学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南北方温差较大,研究无砟轨道用弹性垫层刚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可为提高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列车的乘坐舒适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以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采用较多的WJ-7型扣件、WJ-8型扣件弹性垫层刚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环境温度在-40℃~+50℃变化时,弹性垫层静刚度和动刚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类型扣件的弹性垫层刚度均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环境温度在-20℃~+50℃之间变化对弹性垫层刚度的影响较小,而环境温度在-40℃~-20℃范围内变化对弹性垫层刚度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盾构法隧道纵向地震响应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土—结相互作用的动力有限元法,引入无长度的3自由度弹簧单元模拟纵向螺栓接头,分析行波波长、地基刚度与阻尼对盾构法隧道纵向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行波从水平方向输入时有突变弯矩产生,突变弯矩随波长和阻尼的增大而减小,而地基刚度系数对突变弯矩的影响相对较小;行波作用下,产生的接头最大轴力及最大弯矩值均随波长的增大而减小,而地基刚度系数及阻尼系数取值对最大弯矩值的影响较小。因此,建议在实际工程设计计算中要重视输入地震动参数的选择,且取较小的阻尼系数。  相似文献   

19.
介绍整体道床交叉渡线道岔刚度均匀化的研究意义。交叉渡线道岔和单开道岔相比结构更为复杂,为了研究其轨道刚度分布规律,以整体道床60 kg/m钢轨12号5 m间距交叉渡线道岔为例,建立交叉渡线道岔的轨道刚度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刚度均匀化之前轨道刚度分布规律,表明道岔横向和纵向均存在较大的刚度不平顺。探讨刚度均匀化的原则和措施,提出交叉渡线道岔刚度均匀化的实现方法。刚度均匀化之后,直向和侧向过岔的轨道整体刚度沿线路纵向基本呈均匀分布,可以满足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在站线或折返线的运输组织需要。  相似文献   

20.
减振型无砟轨道轨枕结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减振型无砟轨道形式较多,典型的有弹性支承块式轨枕和SAT S312双体轨枕,以及一种新型的减振型轨枕——弹性长枕。为了给无砟轨道设计中轨枕形式及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通过建立弹性长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避免弹性长枕结构与线路激振发生共振,从弹性长枕的枕下胶垫刚度、侧面套靴刚度、埋深及支撑长度4个方面进行模态分析,给出弹性长枕合理的参数匹配,再对3种轨枕做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减振型轨枕中,弹性长枕的结构最优,SAT S312双体轨枕次之,弹性支承块式轨枕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