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对电子商务相关产业从功能角度进行了分类,并对各产业类的发展现状、国内外的差距、新兴的产业生长点等作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本针对上述产业结构划分提出了一种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可行的产业发展策略及规划,从产业体系及相关的科研、管理体系构建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利用跨国公司投资促进我国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对如何利用跨国公司投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做了探讨,提出了确定引进外资投资的产业指导目录,以引进技术改造企业为主,促进传统产业向现代化过渡和利用跨国公司投资,建立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交通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动态优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交通产业的结构组成和影响因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结构层次,分析了交通产业的合理结构和变化趋势,明确了我国交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主要措施,从而从宏观角度建立了交通产业结构的动态优化模型,为我国交通产业的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交通产业的结构组成和影响因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结构层次,分析了交通产业的合理结构和变化趋势,明确了我国交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主要措施,从而从宏观角度建立了交通产业结构的动态优化模型,为我国交通产业的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以来,美国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原因是在面向信息技术的前提下,美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军事经济向民用经济转移,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而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推动美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部门,政府也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科教兴国计划;要重视技术创新,建立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群,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分析了湖北省产业结构演变过程,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7.
纵观产业结构演进过程,第一、二、三产业在全部产业中比重的变化,既反映经济增长,同时也反映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转换的过程。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就是在产业技术等创新的基础上,发挥主导产业作用,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素质(要素质量、要素结合效益、产业间联系方式),为经济快速增长、协调发展和创出更高的附加价值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交通运输产业结构,推动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需要对交通运输产业结构进行定量 评价,进而提出准确、有效的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策略。为此,从交通经济的视角审视交通运输业 发展和产业结构演变间的关系,以灰色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宁波市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灰色评价模 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2011—2014 年宁波市交通运输产业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关 联度权重计算结果,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城市交通的灰色关联度较大,对交通经济的发展起主 导作用。同时,研究表明,宁波市交通运输产业结构体系已初步形成,但也呈现产业结构比例失 调、增产速度不一,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不高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宁波市 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的三大战略,包括:加强交通及相关产业的互动融合、加大交通主导产业培 育、重视引导航空运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世界煤炭生产与消费、供应与需求的基本格局和煤炭市场交易呈现的4个特点,从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等5个方面探讨了影响世界煤炭需求的因素,研究并总结出中国煤炭产业在WTO环境下的市场优势,并据此设计了中国煤炭产业在地理、行业、煤种等3个方面的市场目标取向,对中国煤炭产业的市场竞争战略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成绵乐客运专线的开通对沿线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本文引入空间权重矩阵,构建了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成绵乐客运专线沿线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开通前后两个时间段的区域经济数据,计算了相应的空间权重矩阵,分析了城市间经济相互影响作用。接着通过对比分析两个时间段的三次产业经济增量、增长率以及相应的空间偏离-份额值,明确了成绵乐客运专线影响下该沿线5市的区域空间产业结构和空间竞争力的变化,以及结构效果和区域竞争效果变化。最后对区域产业结构、产业分工布局、城市规模体系等方面的优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西部综合运输系统需求驱动因素,将产业转移因素考虑在内,对原有包含三大因素的完全分解模型进行改进,构建包含经济总量、运输需求强度、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整体变动等四大因素的完全分解模型,根据2002—2015年统计数据对西部地区综合运输系统需求进行实例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总量增长是西部综合运输系统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产业转移促进政策的出台,运输需求强度变化和产业转移的影响逐渐显著.在产业转移背景下,西部地区应该根据产业转移发展态势,有针对性地做好综合运输系统布局,创造更好的条件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地方交通》2010,(1):46-46
日前.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协调推进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海可完成结构调整项目846项,正在加速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在新一轮发展规划中。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将唱“主角”。  相似文献   

13.
研究西部综合运输系统需求驱动因素,将产业转移因素考虑在内,对原有包含三大因素的完全分解模型进行改进,构建包含经济总量、运输需求强度、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整体变动等四大因素的完全分解模型,根据2002-2015年统计数据对西部地区综合运输系统需求进行实例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总量增长是西部综合运输系统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产业转移促进政策的出台,运输需求强度变化和产业转移的影响逐渐显著.在产业转移背景下,西部地区应该根据产业转移发展态势,有针对性地做好综合运输系统布局,创造更好的条件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4.
轨道交通产业体系复杂,与众多产业联动发展.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能极大促进其他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为定量分析轨道交通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互动,从产业关联角度出发,基于投入产出表,构建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6部门与45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分析并计算轨道交通产业的关联效应、波及效应以及产业结构静态分解.结果显示:轨道交通产业的关联产业众多,并不集中于某几个产业;轨道交通产业的影响力与感应度均大于1,且影响力大于感应度;反馈效应不明显,溢出效应明显大于乘数效应与反馈效应,占62.82%,溢出效应I占总溢出效应的93.8%.研究证明轨道交通产业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影响大,也是对国民经济增长拉动较明显的先导性产业,应优先发展轨道交通产业.  相似文献   

15.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大连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三次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大连市产业结构变动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与经济增长关系紧密,但仍存在第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大连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区域产业结构演化下,三大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差异使区域物流需求在空间分布上出现产业关联特性,该分布特征对区域产业布局、物流配套设施配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四川省21个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三大产业及各州市物流量数据,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和回归分析对区域产业发展布局下物流需求发展空间特征进行关联分析,发现三大产业在四川省中部区域形成主要发展区域,并向"东—中—南"横向扩展,受三大产业发展升级的影响,物流需求形成"西南—中部—东北"的斜向发展线。其中第二、三产业发展与地区物流需求发展产生不均衡现象,是未来四川省在二、三产业布局时需要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临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是航空产业集群,通过DEA模型测算临空经济和航空产业集群的关联性.首先找到临空经济和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指标,然后选取临空经济发展地较好的12个城市为案例,分析各大城市临空经济与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的技术效率,判断其是否出现投入产出率较低或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现象,最后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培植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正日渐成为各地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相应的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对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文章从产业集群的特征、作用进行阐述,并对如何培育产业集群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郑州航空港区临空高科技产业体系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已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实业界的普遍关注。根据郑州航空港区现有产业基础,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郑州航空港区临空高科技产业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建立临空高科技产业选择模型,提出产业联动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逆转的现实,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过收入机制和成本机制作用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论文以我国1980-2010年数据就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第一产业比重存在负效应影响,而对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则存在显著的正效应.因此,政府和企业要抓住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生产方式,积极引导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