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六自由度汽车运动模拟器机构的位置姿态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自由度汽车运动模拟器是可进行汽车驾驶逼真模拟的训练和研究用设备。本文利用微分平移和微分放置变换方法,通过误差传递矩阵的求解来探讨模拟器运动台主要误差源与运动台位置姿态误差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六自由度模拟器运动台的位置姿态误差模型。  相似文献   

2.
研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阻力模拟器的控制方法,探索一种利用单片机控制电动机转矩为试验台提供转向阻力的方法。介绍了阻力模拟器的结构、控制方法、工作原理,研究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阻力模拟器的功能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非零最小可达章动角球形主工作空间的解析解答,探讨了六自由度汽车运动模拟器姿态能力的评价,并讨论了结构参数对姿态能力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汽车动态驾驶模拟顺运动系统分析及数学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汽车动态驾驶模拟器运动系统的工作机理,并从驾驶动态体感要求出发,对模拟器运动系统的各种动作姿态做了详细阐述,提出了用于运动系统控制的实用数学模型,为研究高性能三自由运动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六、后举升门1.后举升门系统部件组成电动举升门系统由以下部件组成:(1)举升门模块。(2)驾驶员侧门锁/车窗开关。(3)电动举升门模式开关(中央台组合控制开关)。如图26所示,按一下模式开关的后部,可以打开/关闭举升门,按下模式开关的前部,可关闭举升门电动模式。  相似文献   

6.
多数乘用车,其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FI)的主继电器和电动燃油泵继电器为单体分置式(装在熔丝盒中),对电动电动燃油泵采用“双级控制”,以防止电动电动燃油泵“无为”地工作,即使电动燃油泵在发动机运转时工作,而在发动机不运转时不工作或只工作2s—5s,从而减小电动电动燃油泵的磨损  相似文献   

7.
汽车动力传动系实时动力学仿真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得军  林柏忠  郭学立  管欣  郭孔辉 《汽车工程》2006,28(5):430-432,442
将动力传动系视为刚体系统,建立适用于开发型驾驶模拟器的动力传动系4自由度实时动力学仿真模型,输入驾驶员的点火开关信号、油门踏板信号、离合器踏板信号及挡位信号,在一定的传动系各部件及驱动轮的运动状态下,传动系模型可向整车动力学模型输出驱动轮上的驱动力矩,从而完成车辆的实时动力学仿真,并进一步向驾驶模拟器输送整车的实时运动状态。仿真与动力性试验的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但具有实时性,而且可通过整车模型使开发型驾驶模拟器为驾驶员提供逼真的整车运动响应。  相似文献   

8.
到1996年,随着依阿华大学耗资3200万美元的国家先进汽车驾驶模拟器(NADS)的建成,美国在该技术领域将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作为将于1998年在依阿华城奥克代尔(Oakdal)研究中心建成的研究高速公路安全及车辆系统的国家研究基地一部分,该模拟器的建筑外形巨大而细长,其性能超过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奔驰公司的驾驶模拟器。 依阿华中心车辆设计分部CAD负责人库尔称:这是一台高精尖设备,因其运动包络面积达37m~2(400ft~2),使  相似文献   

9.
汽车高速振动仿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介绍应用ADAMS软件建立多自由度汽车振动模型的方法,并且建立与实际悬架系统和转向系统结构相对应并考虑内外激励的43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研究汽车高速行驶时影响平顺性、操纵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传统电机悬置系统6自由度振动分析模型,考虑副车架及其衬套的影响,建立副车架-电机悬置系统12自由度振动分析模型。以某电动车型 A 搭载的后电机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编写的仿真计算程序对该副车架-电机悬置系统的刚体模态频率和能量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整车上测试得到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12自由度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这也验证了所编写的计算程序的准确性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电动汽车电动轮驱动系统开发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电动轮驱动系统(轮毂电机驱动系统)的构成、特点以及电动轮驱动系统的开发现状,并指出了电动轮驱动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电子控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历程,重点讨论一种新型的转向系统一电子控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并同传统的转向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特性,阐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评价指标,指出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新一代的丰田大霸王(PREVIA)汽车,配置了两款2AZ—FE2.4L和2GR—FE3.5L排量的发动机,和4速U241E自动变速器及6速U660E带复合模式控制自动变速器,带有EPS电动随速转向系统,左右电动滑动门,电动背门,随动转向灯光系统,电动遮阳帘玻璃天窗,智能进入及启动系统,  相似文献   

14.
在驾驶员和车轮之间使用机械连接的前轴上,主动转向系统为驾驶员实现独立的转向行为提供一种新的可能.该系统是由齿轮齿条转向系统、一对双行星齿轮和一个电动传动装置组成,能提供一个新的自由度,使转向比随着车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很好地配合了转向轮和车辆反应之间的转换行为.结果,车辆的舒适性、转向性、操作和导向稳定性都得到了优化.   ……  相似文献   

15.
3 铃木公司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3.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特点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装车始于1988年,这种助力转向系统一般装于轻型车上,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a.电动机、减速器与转向器管柱及转向齿轮箱等可以制成一个整体,管路、泵等不占地方,装车性能好; b.增加的部件基本上只有电动机、减速器,所以增加的质量很少; c.对泵来说,不需要总是旋转,在必要的时候只要电动机旋转就可以了,所以,可节省能量; d.部件个数少,也没有必要加油及排气,所以,生产线上的装配性好。 也是因为上述特点,在发动机排气量小、罩下没有富余地方的轻型车上开始选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3.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概述与工作原理 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当转动转向盘时,传感器根据输入力产生电压信号,从而检测出操纵力的大小,同时,利用车速传感器产生的脉冲信号测出车速,利用电子控制器控制电动机的电流,输出适当的助力,如图13所示。  相似文献   

16.
针对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性能的测试需求逐渐增加,使用测试员模拟疲劳动作的测试方式,存在疲劳动作重复性差、测试环境难以控制、系统响应时间测量不准确的问题,搭建了一种自动化的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在环测试平台。该平台由仿生机器人、六自由度驾驶模拟器、光照模拟系统、测试管理与数据处理软件组成,可实现由控制软件根据预定义的测试动作列表,发出仿生机器人疲劳动作指令,被测疲劳检测系统识别机器人动作并发出语音报警,数据管理系统识别报警信号,达到自动化的测试管理与数据处理的目标。同时,驾驶模拟器与光照模拟器可以根据预设的驾驶舱振动谱与外部环境光照条件,复现实际道路运行时的环境条件。选取典型的驾驶员疲劳动作进行测试,对比了3款被测系统分别由测试平台和测试员测试的性能表现。结果表明:(1)3款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均能正确识别仿生机器人的疲劳动作,在测试平台上的误检率、漏检率表现与测试员测试方式非常接近;(2)利用测试平台可以快速复现驾驶员疲劳动作与环境光照条件,有效提高测试结果的一致性;(3)与测试员测试方式的耗时相比,利用测试平台可提升50%的测试评价效率。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电动自行车行业中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东部股份公司(位于爱知县春日井市;总经理:后藤秀雄先生),从今年3月份起正式在市场上批量销售一种堪称“新一代”的“AERO ASSISTANT”系列电动自行车。这款于今年2月17日才刚通过“型式认定”的电动自行车新品,装有堪称“世界首创”的“CYBRID”助力推进系统以及再生充电机构(可直接进行再充电),装备十分讲究。  相似文献   

18.
汽车电动滑门设计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电动滑门(PSD)系统是在滑门系统的基础上,集成电子智能控制技术和传感器防夹技术的高级滑门系统,广泛应用于高档豪华商务车,兼具了滑门侧开启方便性和人机智能控制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本文结合江淮M6项目,介绍了汽车电动滑门的各子系统构成和原理,实现了电动滑门系统的自主开发。  相似文献   

19.
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是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也是中、小型乘用车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将会逐渐取代液压助力转向系统。1〔ps系统的优点(l)EPs系统只有在乘用车转向时提供助力,因此能减少能量消耗,即降低油耗(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油泵在乘用车不转向时也工作,能量消  相似文献   

20.
漓沙 《汽车与配件》2012,(23):26-28
本届北京车展日资零部件公司阵容强大、展品丰富,展示了日本零部件产业的实力,也表明了其开拓中国市场的信心。本刊编辑部将其中部分参展企业的产品及技术进行了整理,供读者参考。捷太格特生态包管柱助力式电动转向系统(降低油耗2.0%):轻型汽车小、轻质管柱状电动转向系统与之前的系统相比,能实现轻量化18%,专为轻型汽车采用了新技术,实现超轻和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