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针对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类基层存在着设计指标、施工控制指标、竣工验收指标的不一致性,文章通过对水稳基层材料的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龄期对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顶面抗压回弹模量的影响,并根据试验结果找出强度与模量随龄期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抗压回弹模量都随龄期单调变化,而且变化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预防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针对水泥稳定类基层的设计、施工控制和验收等指标存在的差异,通过室内试验,揭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随龄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均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长,两者的变异系数都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减小,并且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设计龄期和设计参数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不同龄期的力学特性指标发现,120d龄期时混合料的强度发展已经基本完成,因此认定混合料的设计龄期宜为120d。在此基础上,通过变化集料级配和水泥剂量,研究确定出混合料7d龄期的抗压强度标准,120d龄期劈裂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的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4.
在对铧尖子至本溪二级公路不同计量水泥、石灰稳定砂砾基层表面不同龄期弯沉的跟踪测定试验基础上,分析对比水泥、石灰稳定砂砾基层表面弯沉及其模量随龄期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得出相应的回归公式和结论。  相似文献   

5.
在考虑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强度随龄期增长的基础上,利用双层连续体系和三层连续体系的路表轮隙弯沉的简化公式,提出确定路面底基层与基层施工弯沉检验值的确定方法。并以石灰土作为底基层材料,石灰水泥综合稳定砂砾作为基层材料,分别计算了不同龄期下路面底基层和基层顶面的施工弯沉检验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定量评价水泥稳定碎石排水基层材料中水泥胶浆稠度的合理性,设计了针对水泥稳定碎石排水基层材料的析漏试验。以析漏质量为评价指标,根据对不同胶浆稠度的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析漏试验确定了试验的标准析漏时间为60 s。以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5 MPa和空隙差小于5%作为力学强度和空隙均匀性的评价标准,通过建立析漏质量与7d无侧限抗压强度和空隙差的关系,确定满足力学强度和空隙均匀性要求的水泥胶浆的析漏质量小于150 g。为检验方法的合理性,测试了采用该方法所设计混合料的空隙率和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回弹模量。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混合料既具有较大且均匀的空隙率,在不同的龄期又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回弹模量,满足力学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7.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合理强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严重开裂的情况,文章依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90d龄期的劈裂强度σsp限值以及劈裂强度与无侧限抗压强度的相关关系,推知水泥稳定碎石7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限值。经水泥稳定碎石劈裂强度限值合理性检验以及施工、设计检验,推荐了水泥稳定碎石上、下基层合理强度取值范围,对防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开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水泥稳定碎石(CSG)基层在交通荷载反复作用的情况下不出现疲劳开裂,提出了基于结构与材料一体化控制的CSG材料强度标准的确定方法;研究了CSG基层的力学特性和疲劳特性,建立了力学强度增长模型、力学指标间的关系模型和疲劳方程;推荐了四川省典型沥青路面抗疲劳断裂的CSG基层强度标准。研究发现:CSG的各项强度指标都随养生龄期呈非线性增长,采用骨架密实结构有利于提高CSG的力学强度。提出的力学强度增长方程可以准确预估不同龄期CSG的力学强度;提出了控制疲劳开裂的CSG基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与7天劈裂强度标准的确定方法,该方法能实现结构与材料一体化设计,可进一步提升CSG基层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9.
张辉  张玉斌  陈为成 《公路》2012,(10):172-175
通过室内试验,测试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7d、28d、90d龄期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分析2.5%和4.5%水泥剂量下的水泥稳定碎石强度随龄期增长的规律,并研究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采用劈裂强度作为设计和施工控制指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是影响路面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运用 kenpave 软件,以7、14 d龄期材料性能为输入参数,对养生龄期不同时实际施工车辆荷载引起的水泥稳定碎石层层底拉应力进行了计算。同时,采用单一变量的方法系统分析了路面结构层厚度、材料抗压回弹模量、荷载及施工方案对层底最大拉应力的影响。然后通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层底拉应力与材料的弯拉强度的对比,研究了不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案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强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外试验,分析这类基层强度与温度、养生期之间的关系,明确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现场取芯考虑温度、龄期对强度的影响,并提出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以扬州高邮钢渣为原材料,开展水泥稳定钢渣碎石基层混合料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钢渣的浸水膨胀率最大为1.07%,满足≤2%的技术要求。当水泥剂量为4.0%时,按照设计级配,水泥稳定钢渣碎石基层混合料强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随着龄期的增长,混合料的劈裂强度、回弹模量、抗冲刷性能等指标均达到设计标准,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结构强度与龄期、温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总结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强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外试验。分析这类基层强度与温度、养生期之间的关系。明确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现场取芯考虑温度、龄期对强度的影响,并提出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4.
将三渣基层回收料替代天然集料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通过击实试验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探讨了级配、养生龄期、水泥剂量等因素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水泥稳定三渣基层回收料与普通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的差异;根据试验结果与规范要求,阐述了水泥稳定三渣基层回收料适用的道路等级。结果表明:随着养生龄期的延长、水泥剂量的增加,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抗冻能力等指标都有所提高;满足一定条件的水泥稳定三渣基层回收料可用于不同交通等级道路的基层。  相似文献   

15.
当前沥青路面的超载情况十分普遍,规范规定的轴载换算公式已不再适用,沥青路面的弯沉检测标准也应该修改,沥青路面弯沉检验标准值计算使用的是半刚性材料设计龄期的模量,与沥青路面弯沉检验龄期不符,选用典型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和力学模型,得出半刚性模量随龄期的增长规律,针对不同的标准轴载,采用BISAR软件,利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出不同龄期半刚性基层顶面的弯沉值,作为不同超载情况和相应龄期半刚性基层的施工弯沉检验标准值。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后期力学性能发展规律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进行7~180 d龄期振动搅拌与普通静力搅拌水泥稳定碎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和动态回弹模量试验,并着重对结果进行拟合与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指数函数比双曲线函数更符合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发展的规律;7 d时,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达到稳定后强度的60%以上,应非常重视该阶段的养生工作;在预测曲线中,28 d前水泥稳定碎石各力学指标增长较快,在90 d后增幅明显减小,并都在270 d后趋于稳定;在相同龄期和水泥剂量时,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和动态回弹模量均比普通静力搅拌大。研究结果揭示了振动搅拌对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发展的影响规律,对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昌斌  王奎华  谢康和 《公路》2003,(4):119-122
在试验研究和对试验路面各结构层不同龄期的表面弯沉进行跟踪测定的基础上,应用概率统计与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对不同材料、不同剂量的半刚性基层表面弯沉及其回弹模量随龄期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了若干重要结论及统计回归公式,井由此提出了实时监控半刚性基层施工质量的弯沉预估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钢渣、碎石为集料,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了水泥、水泥粉煤灰、石灰粉煤灰稳定路面基层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和抗冲刷性能。结果表明,钢渣作为公路基层集料具有较碎石更为良好的性能。钢渣作为集料的基层材料强度高于碎石作为集料的基层材料;用水泥稳定钢渣可获得相对高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用石灰粉煤灰稳定钢渣获得相对高的劈裂强度。掺加粉煤灰的基层材料在180d龄期问抗压回弹模量保持增长,水泥稳定基层材料90d以后抗压回弹模量无明显增长。石灰粉煤灰稳定钢渣的回弹模量显著高于其他基层材料。水泥稳定钢渣抗冲刷性较水泥稳定碎石好,水泥粉煤灰与石灰粉煤灰稳定类用钢渣代替碎石作为集料对冲刷性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新疆地区常用水泥、二灰及级配砂砾等半刚性基层材料,选用典型的骨架密实型及悬浮密实型级配,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劈裂强度试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等研究了二灰稳定砂砾设计参数与龄期、水泥稳定砂砾设计参数与水泥剂量的关系,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了新疆地区无机结合料稳定砂砾半刚性基层的设计参数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聚酯纤维对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的影响,对聚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和普通水泥稳定碎石的劈裂抗拉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进行了大量试验,得到了聚酯纤维最佳掺量。同时,根据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得出了聚酯纤维掺量与水泥稳定碎石各力学性能指标的关系式。试验结果表明:聚酯纤维掺量小于0.7‰时,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水泥稳定碎石各种强度有增加的趋势,而其抗压回弹模量逐渐降低。同时,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对使用状态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进行模拟计算,研究了不同纤维掺量及不同龄期的基层应力分布情况。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聚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