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导致船舶行业的发展面临严重威胁,船舶订单稀少,成交处于停滞状态,船厂普遍资金紧张,后续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干散货市场大幅震荡,高价船下水难以弥补营运成本,船东不得不与船厂协商停建或缓建在建船舶或以各种原因推迟接船:预计2009~2011年新船订单交付延迟和取消的比例将在40%~50%。同时整个业界也认识到要淘汰老旧船,  相似文献   

2.
其他     
现代尾浦船厂获4艘汽车运输船订单,Fincantieri船厂接获2艘超豪华游轮订单,威隆船舶接亿元新船订单,广船国际接获10艘化学品船订单,  相似文献   

3.
其他     
《中国船检》2012,(8):57-57
现代尾浦船厂获4艘汽车运输船订单,Fincantieri船厂接获2艘超豪华游轮订单,威隆船舶接亿元新船订单,广船国际接获10艘化学品船订单,  相似文献   

4.
德国是当今世界主要海运国,也是我国船舶主要出口对象国之一。2002年中国船厂新承接的188艘、345.9万总吨出口船中,来自德国船东的达45艘、91.5万总吨,占总量的19.3%。而在同年新承接的29艘、268万总吨出口集装箱船中,出口德国的订单高达27艘26.2万总吨,占我国集装箱船出口量的98%,如按船舶出口额衡量我国出口船舶的五分之一是提供给德国船东的。剖析德国船舶市场状况,了解德国海运发展和大量订造新船的原因对于我国造船业界人士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广东造船》2010,29(3):11-11
据悉。浙江欧华船厂近日与希腊的Hellenic Carriers公司签订了2+1艘卡尔萨姆型散货船订单,每艘新船造价为6,840万美元。船东透露,第一艘船舶预计在2013年1月交付,第二艘船舶在2个月后。而备选船交付时间在2013年5月。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船舶市场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魏黎  林滨  杨尚领 《中国造船》2008,49(2):135-140
船舶市场发展趋势一直是船厂、船东关注的焦点。为提高对船舶市场发展趋势预测的准确程度及合理性,借助回归方程建立模型,模拟船舶市场系统的波动;利用模糊识别,解决船东心理因素和经济波动奇异点给新船订单预测带来的问题。模糊模式识别有效地改善了回归方程对于系统关键因素——新船订单的模拟,提高了船舶市场系统模型的合理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7.
降低造船成本 提高船价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堂伟 《船舶》1999,(5):45-48
目前国际造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船舶市场价格持续低迷,我国船厂的船价已失去了昔日的优势。船价没有很强的竞争力,也就基本上失去了在市场中争夺新船订单的能力。因此,必须在争取国家对船舶工业扶植政策的前提下,通过船厂转换机制、缩短造船周期,降低造船成本,以降低船舶价格,提高船厂的船价竞争力,这样才能承接到更多的新船订单,扩大我国在世界船舶市场的造船份额。  相似文献   

8.
船厂、项目     
《船舶工程》2008,30(1):I0001-I0001
中远船厂获总值4.22亿美元订单;江南新接4艘76000吨散货船;东港产业园打遗特种船舶基地;九洲船业承建5万吨级船舶在台州开工;[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航海》2009,(3):24-24
按照克拉克松的统计数据,海洋工程船舶订单也在大幅下降,和普通民用船舶制造业类似。今年前4个月,海洋工程船舶成交23艘、19.21万修正总吨,同比下降66.74%。在造船业遭遇景气度急剧下降的情况下,很多船厂寄希望于海洋工程设备来平滑周期,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和此轮造船景气周期类似,2003年海工订单开始增长(77.19万修正总吨),2007年达到阶段高点362.03万修正总吨;2008年订单150.69万修正总吨,同比下降58.3%。  相似文献   

10.
白雪梅 《船艇》2000,(9):33-33
2000年上半年,大量的出口船订单流入日本造船企业的囊中,使处于困境中的日本造船业重又见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其所面临的危机也得以暂时缓解。 据日本船舶输出组合(JESA)发表的数据,JESA成员船厂今年1-6月获得的出口船订单总计132艘、580万载重吨,而去年同期为65艘、280万载重吨,较之去年有大幅增长。眼下,各船厂正是一派繁忙景象,这对有50年造  相似文献   

11.
张弛 《中国水运》2006,(3):41-41
韩国造船工业协会根据克拉克松的船舶登记数字公布,2005年全球十大造船企业中,韩国占了7家。前五名全部是韩国船厂。2005年全球排第一位的是现代重工,造船1073万修正吨。排第二、三位的是三星重工、大宇造船。2005年全球造船总量是1.42亿修正吨,韩国7家船厂约占造船总量30%。韩国造船业在订单总量、订单余量、船舶建造量方面均实现世界第一,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日本,继续保持造船业全球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12.
新造船市场 中国船厂2003年的建造完成总吨数为6亿吨,较2002年增长了46%。2003年的订单总吨数为1800万吨,较2002年增长了173%,2003年的未完成总吨数为2500万吨,较2002年增长了93%。CSSC的2003年的新船完成总吨数为217万吨,是2002年的2倍,新船订单增长为2002年的253%,共计870万吨,未完成新船总吨数为1162万吨,为2002年的200%。其竞争对手CSIC的2003年的新船完成总吨数为165万吨,较2002年增长了20%,新船订单增长为2002年的244%,共计420万吨,未完成新船总吨数为700万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船检》2012,(8):54-54
7月12日.威海三进船业有限公司与新加坡船东UltrabulkShipholding公司签订了1+1艘36000载重吨的环境友好型散货船建造合同.新船预计将在2014年上半年完工交付。看点:这是三进船业最近接获的第二笔该类型的船舶订单。6月21日,三进船厂就从德国船东OldendorffCrriers获得了2+2艘同类型的散货船订单,交付时间安排在2015年第四季度。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五年中.全球干散货船队规模增长了66%.平均每年增长10.7%.目前全球干散货船队规模已经达到6.6亿DWT,大于20万DWT的船舶增长了75%。预计2012~2016年将有2570艘新船订单,刚好是过去五年的一半。未来五年的订单量为203亿DWT,而过去五年订单量则超过4亿DWT。截至2012年9月,杂货船船队艘数为15180艘,共计7600万DWT。2012~2016年,杂货船船队运力将保持不变.但艘数将减少1193艘,这意味着大:量小吨位船舶将退出市场。2012~2016年预计将有1008艘杂货船新船订单,按艘数和载重吨计算,均为2007~2012年的一半。  相似文献   

15.
近日,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正式发布2007年中国船舶工业三大指标:我国2007年造船完工189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承接新船订单984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2%;手持船舶订单1.5889亿载重吨,同比增长131%。相关数据显示,除中船集团公司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外,2007年地方船舶工业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4%、60%和52%。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上半年,我国船舶成交量十分可观,新船价格持续坚挺。2008每很可能成为仅次于2007年的第二个造船高峰年。1~6月,全球新船订单量达1177艘、8605万载重吨,与2007年同期相比分别下滑478%和30.1%。但以载重吨计,成交量仅次于2007年同期水平,与2006年基本相当,明显高于2003~2005年同期水平。从上半年成交船型看,散货船新船订单量达432艘、40588万载重吨。  相似文献   

17.
秦琦 《中国船检》2014,(1):52-54
据LR数据库统计,2013年中国新造船市场接单前十位船厂分别是上海外高桥船厂、江苏扬子江船业、大连船舶重工、中船澄西船舶修造、青岛北海船舶重工、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扬州大洋造船、新时代造船、江苏韩通船舶重工等(详见表1)。相比2012年变动较大,两年来新船市场竞争格局的巨大变化由此也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船艇》2005,(2):72-73
004年乌克兰造船业出口总额达9000万美元 现代尾浦船坞公司一举获得德国2.35亿美元订单 现代重工4艘船被评为世界优秀船舶 芬兰三大造船厂重组合并 挪威造船业显露复苏迹象 韩国船厂普遭钢铁涨价打击  相似文献   

19.
据业内人士预计,被取消的新船订单数量将会不断增加,这波撤单风潮不但涉及各类船型,打击造船企业,同时也影响那些已接获订单但船厂基础设施仍在施工建设的船厂。伴随着许多存在撤销可能性的新船订单逐一被取消,船级社和船舶经纪的专家表示。他们已经看到订单取消形势有加剧趋势。  相似文献   

20.
市场报告     
新造船市场 虽然东南亚经济开始复苏,船舶的造价有所回升,新船的订单源源不断,但船价上涨甚微,相对涨幅为50%的二手散贷船来说,新造船的涨幅仅10%。对韩国而言,由于韩币的进一步回升及船台订满等原因,船东的注意力开始转向中国船厂,国内船厂已开始赢得订单,但国船厂不得不在交船期的保证及高技术方面再进一步改善。日元升值给日本船厂带来了成本上的压力,但中日韩仍然是最大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