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在阐述了港口持续竞争力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港口持续竞争力评价模型,选取上海港、宁波-舟山港、青岛港、鹿特丹港、安特卫普港和汉堡港为评价对象进行研究,得出了比较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港口业中,港口物流已成为各大港口竞争的一个重要突破点,港口物流竞争力的强弱对港口的发展以及港口城市乃至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基于对港口物流资源的分析,从港口自然地理环境、港口基础设施条件、港口物流发展规模、港口城市综合实力4个方面构建了港口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环渤海港口群中7个亿吨大港的港口物流竞争力进行了科学评价,并对其竞争态势做出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港口群港口物流竞争力水平悬殊,各港口应合理准确定位,通过错位发展和协同合作等方式谋求共赢。  相似文献   

3.
港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影响港口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文章建立了评价港口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包含专家权重的模糊评价方法.应用此方法,对亚洲主要港口市场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获得了丰富的评价信息.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国内外经济状况以及港口总体发展水平上,建立了内河港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集成灰色关联的TOPSIS模型对武汉港等四个港口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为促进港口发展,提高港口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系统的协调发展,建立了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通过分析上海和宁波两港口国际集装箱中转量、港口群水路集疏运比例的影响因素,建立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系统的因果关系图,通过系统模拟进行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功能的合理定位、集疏运结构的优化和近洋航线中转港的选择。仿真结果表明:2010年上海港国际集装箱中转量将呈现增长趋势,上海港水路集疏运比例超过30%,长江三角洲地区应以上海港为集装箱枢纽港,优先发展国际中转业务,太仓港将具备长江三角洲近洋航线中转港的能力,太仓港可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近洋航线主要中转港。  相似文献   

6.
福建港口资源丰富,但众多港口的潜力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港口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本文主要通过对比研究福建港口群内部主要港口的竞争力,分析港口之间的优势差距,探求提升福建港口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港口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和港口功能的拓展,港口竞争力所涉及的范围也日益变化,在此背景下,对港口竞争力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对港口竞争力进行分析,本文针对港口指标多输入多输出的特点,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别引入C2R和C2GS2模型,对中国主要港口竞争力进行评价,以期找出非有效性的港口,并对其提出改进建议。作者根据实际港口输入输出数据指标,对10个港口进行了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DEA用于港口竞争力评价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为助力智慧港口建设,针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准确性不足的问题,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处理高维变量,构建一种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方法.首先考虑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受复杂环境影响,建立特征变量训练集;再通过泛化误差分析训练随机森林模型,根据MDA分析对特征变量重要性进行分析,筛选重要影响特征变量集合;最后构建随机森林预测决策树,建立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预测模型.以大连港为案例进行验证,并与三次指数平滑、多元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3种方法预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算法预测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港口企业经营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介绍了影响港口企业经营竞争力的各个因素,提出了一个评价港口经营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有助于港口企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以环渤海邮轮港口为研究背景,从经济条件、交通条件、旅游条件、港口条件、服务水平和发展潜力等6个方面构建了港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云模型将定性的描述转化为定量的测度,对环渤海邮轮港口竞争力进行了评价;运用云相似度算法分析了大连邮轮港口、天津邮轮港口和青岛邮轮港口的竞争力.结果表明:大连、天津及青岛3个邮轮港口的竞争力评价等级均为"强",但是,大连邮轮港口在"服务水平"和"发展潜力"上、天津邮轮港口在"经济条件"和"服务水平"上、青岛邮轮港口在"交通条件"和"发展潜力"上处于竞争劣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