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山岭区修建高速公路,因地形条件限制,路线设计中常常遇到加宽的小半径平曲线,本文结合云南山区的特点,提出高速公路平曲线加宽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动态轨距优化技术在重载道岔上的应用,以轮轨型面测量仪在大秦线上测得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三维弹塑性接触有限元模型,研究JM3型机车车轮和LM型货车车轮与CHN75钢轨12号单开道岔曲线尖轨接触问题,详细的分析了轨距加宽前后以及不同轨距加宽方案等多种工况下车轮与尖轨接触等效应力和接触斑变化.计算结果表明,轨距加宽后磨耗中期的LM货车车轮与尖轨接触时,接触应力明显降低,有利于减缓尖轨磨耗;货车车轮与尖轨接触的接触斑面积在各个位置处得到了大幅提高,由此可以看出转辙器动态轨距加宽技术有利于改善LM型货车车轮过岔时的轮轨接触作用,减轻尖轨磨耗和滚动接触疲劳;对比讨论不同的轨距加宽方案的计算结果可知,既有的轨距加宽方案相较于其它方案有比较理想的效果,计算结果为尖轨几何参数优化及设计,减轻尖轨磨耗,延长使用寿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缓和曲线(回旋曲线)的数学性质,运用高等数学微分、积分方法计算缓和曲线平移(平行线)及加宽后对应曲线的坐标、长度等曲线要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曲线内外加宽的几何描述,给出了曲线部分建筑物接近限界的计算方法。同时,本文还提出一种新的用于求解警冲标及信号机位置的图解方法,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轻轨交通线路平面设计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干线铁路平面设计标准,结合轻轨交通的特点,引用干线线路的参数,对轻轨交通线路的最小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两缓和曲线间最小圆曲线长度、夹直线最小长度及曲线线间距的加宽值提出了建议性设计标准,供制定《轻轨交通技术标准》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缓和曲线加宽内外边线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缓和曲线段的加宽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加宽后的内外边线坐标和曲线长的计算非常麻烦,关于这方面的介绍也非常少,故通过理论计算,提出内外边线的坐标和曲线长的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在圆曲线路段设计的曲线桥,各盖梁中心线互相平行,长度相等,但是由于各盖梁中心与路中线的斜交角度不等,引起架设梁板时桥面宽度缩窄或加宽,不能满足桥宽的设计值,所以必须改进圆曲线路段曲线桥的平面设计,保证桥面宽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部分已然建设完毕的道路功能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加强对原道路的改造,提升道路交通的荷载能力势在必行。而对以往完工的道路进行再次加宽改造,其关键因素在于道路的加宽施工方法及施工设计。通过以202国道某段道路改造加宽为视角点,对旧路加宽作业方法和施工理论技术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希望能探索出更加合理、科学的道路加宽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9.
依托某高速公路旧路基改造工程,对采用单侧加宽和两侧等宽加宽两种加宽方式进行了计算分析。指出双侧加宽在新老路基绝对沉降、新加宽路堤对旧路堤边坡的影响以及新旧路基差异沉降等方面比单侧加宽具有明显优势;但在施工便利、占用土地和工程造价等方面,单侧加宽比双侧加宽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简单介绍铰接式转向架结构及运用铰接式转向架的有轨电车车辆总体布置和编组模式;针对铰接式转向架车辆的特殊形式,研究其车辆曲线加宽的计算方法,并以佛山高明有轨电车为例分析并推导道岔加宽曲线方程,同时对方程进行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