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低频环境振动现象,基于扩展定点理论、模态分析、有限单元法和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研究了低频域多模态制振轨道板的设计方法,建立了车辆-被动式动力减振浮置板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多模态制振浮置板在10~20 Hz范围内的加速度振动级明显减小,有效抑制了常规浮置板因共振放大低频振动的现象;附加动力吸振器质量比越大,浮置板振动加速度插入损失也越大,当控制1阶和2阶模态的动力吸振器质量比为0.2时,最大插入损失达15 dB;多模态制振浮置板对轮对振动的抑制作用较弱,对构架的振动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自由度的动力吸振器的吸振效果,以有限元分析软件为平台,以悬臂梁为多自由度主系统的典型代表,通过分析节点的强迫振动位移和辐射噪声场中场点的声压级两个方面,研究了动力吸振器自由度数和其吸振带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动力吸振器的自由度数越高,吸振带宽越大.  相似文献   

3.
钢轨波磨是地铁轨道中最显著的损伤问题之一,迄今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其中钢轨吸振器对钢轨波磨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其抑制机理尚不明确。根据重庆地铁1号线双碑—石井坡区间的现场调研结果,建立了短轨枕支撑小半径曲线的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地铁车辆通过小半径曲线区段的动力学特性;结合现场测试和动力学分析结果,基于轮轨系统摩擦自激振动诱导钢轨波磨的观点,建立了轮对-钢轨-吸振器系统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复特征值法和瞬时动态法从频域和时域角度分析了钢轨吸振器对钢轨波磨的抑制机理,对比了轨底吸振器和轨腰吸振器的抑制作用,分析了钢轨吸振器关键参数对钢轨波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钢轨吸振器能有效抑制轮轨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进而抑制钢轨波磨的产生与发展,轨底吸振器与轨腰吸振器对钢轨波磨的抑制效果相近;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了钢轨吸振器的质量比和连接刚度能降低轮对-钢轨-吸振器系统发生摩擦自激振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利用Matlab强大的计算功能及其提供的GUI界面设计工具,设计出可视化的吸振设计系统,可根据给定的主系统的振动参数自动设计出吸振器的基本参数,并达到良好的吸振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振动压路机振动系统闭式液压回路原理进行分析,得出停振时液压系统容易产生高压腔吸空问题的原因。提出通过延长停振时间和增加补油量来解决液压系统吸空的措施,同时,给出了在补油回路增设低压蓄能器来抑制发生吸空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研究一类用于控制柔索在谐波激励下的主模态振动的索型动态吸振器.控制索(动态吸振索)与被控索(主索)具有相同的边界条件,并用均匀分布的线性弹簧和阻尼器与主索相联结.因为在相同边界条件下,主索和吸振索具有相同的特征函数,所以在主索的模态坐标下,系统的运动方程等同于具有两质量块的二自由度系统的运动方程.  相似文献   

7.
具有自适应能力的线性吸振器,由于其自然频率能跟踪外激励频率的变化而受到广泛研究,但所设计出的吸振器通常具有非线性刚度,为了简化分析,往往对非线性系统进行线化,这并不完全符合非线性吸振器的特征.文中对附加Duffing类非线性吸振器的振动系统进行了建模和分析,根据谐波平衡法找出了主系统基频的反共振点,得到了非线性吸振器刚度调整的策略.通过仿真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基于该刚度调整策略下的主系统减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振器的吸振效果受到了非线性的影响,但是通过合理的刚度调整策略,仍然可以使主系统在较宽的频域内保持良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斜拉桥拉索涡激振动、风雨激振、尾流驰振和抖振的振动机理,并总结了控制这些振动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减小由汽车右半轴引起的轰鸣声,基于多岛遗传算法设计了一款汽车半轴动力吸振器。建立了汽车半轴动力吸振器有限元模型并预测其固有频率,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装车试验结果表明:加装汽车半轴动力吸振器后,前排右耳总噪声下降了8 d B,后排右耳总噪声下降了6 dB,司机座椅导轨振动量下降了50%。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斜拉桥跨径的不断增长, 拉索的柔度变大。 而其本身的质量较轻、 阻尼较小, 极易受到风荷载的影响从而发生不同幅度的风致振动现象。 而其中, 以风雨联合作用下的振动是最强烈的风致振动现象。 因此, 对风雨激振现象研究及振动控制是尤为必要的。 文章对当前风雨激振现象研究及振动控制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陆陆  李明 《北方交通》2011,1(7):41-43
对高速公路容易产生的桥头跳车现象进行分析,提出桥头跳车防治措施,介绍鹤大高速公路桥头跳车处治的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软基路段桥头跳车的原因,提出防止跳车的措施,介绍实际工程中防止跳车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行标《路面橡胶减速带》的研究与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交通行业标准《路面橡胶减速带》的编制过程及橡胶减速带产品的安全保障性、经济性、耐久性等问题,并结合标准中的具体技术指标对该标准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说明,对于橡胶减速带产品的质量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桥头跳车的原因及四种解决桥头跳车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结合本地区存在的桥头跳车现状,论述跳车产生的原因及处治办法。  相似文献   

16.
王建国 《北方交通》2008,(4):154-157
通过分析桥头跳车的原因主要由不均匀沉降而产生,从而从地基、路堤、路面等方面提出了桥头跳车的防治技术、同时提出了桥头搭板改进的设计方法,旨在为防治各级公路桥头跳车病害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公路易产生桥头跳车这一普遍现象,从理论与施工的角度进行探讨,提出减少公路桥头跳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秉千 《交通标准化》2011,(10):110-113
根据桥头跳车的形成原因,从桥台台背回填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提出预防和治理跳车的具体措施,对于指导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明 《北方交通》2007,(9):44-45
分析调整公路桥头跳车原因,提出了用无砂大孔混凝土和CFG桩处理桥涵台背区不均匀沉降的方法,从而有效地减轻桥头跳车现象。  相似文献   

20.
对近年来公路桥头跳车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据此对桥头跳车的处理措施从地基预压处理、路基处理、路面处理和桥头搭板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减少公路运营中桥头跳车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