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居民对出行提出了更高要求。自行车越来越不能满足出行需求,相当一部分人生活水平又达不到购买机动车(小型汽车)能力,以及城市公交系统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出行要求,部分城市又禁摩,城市居民迫切需要寻求替代自行车的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成为城市道路交通中不可忽视的交通工具。但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规定不全面不具体,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和行政管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
于昊  赵琳娜  戴帅 《城市交通》2022,20(1):76-82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18)实施一年后,中国城市道路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基于近年全国城市道路电动自行车、自行车以及共享单车等交通方式的交通事故数据,从电动自行车整体交通安全形势,事故量与保有量、区域的关系,交通事故时空分布特征,事故伤亡人员的人数变化、受伤部位以及年龄等方面总...  相似文献   

3.
1995年,清华大学研制出我国第一辆轻型电动自行车。近20年间,我国已发展成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产业。新能源发展的脚步有力地推动锂电池产业,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的产销量占全球的95%,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消费和出口国。预计2017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为4 000万辆,比2013年增长14%,年均增长仅为3.4%。锂电电动自行车  相似文献   

4.
近10年,电动自行车在中国迅速普及且安全形势非常严峻。通过分析电动自行车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事故数据,从交通安全总体形势、事故时空特征分布、原因以及肇事者与受害者等方面总结电动自行车的事故特点。从事故分析特征来看,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事故死亡人数上升较快,大量事故是因为违反交通法规引发,并且主动肇事比例和致死率偏高,而早晚高峰时段和交叉口是事故高发的时空重点;从骑行者特征来看,中老年群体和工人农民群体是主要受害群体,颅脑损伤是首要致死原因。最后,对照事故影响因素和管理实际,提出下一发展阶段中国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5.
电动自行车给居民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城市交通管理带来了难题。通过对电动自行车管理问题和引发原因进行剖析,得出电动自行车定性不准、管理滞后、道路资源分配不均衡是主要原因,应通过完善电动自行车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引导和管理电动自行车,保障非机动车路权等措施使电动自行车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6.
电动自行车交通发展的主要趋势——近10年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动自行车是交通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2012年总销售量超过3100万辆.相关研究的数量不断上升,鉴于此,对过去蓬勃发展的与电动自行车最相关的主题进行综合分析.将研究重点放在电动自行车交通及需要注意的最关键的研究缺口方面,而非休闲娱乐.中国的电动自行车销量在世界占领先地位,荷兰、德国紧随其后.电动自行车能够以较少能耗保持一定速度,也有研究发现电动自行车能增加自行车使用率.电动自行车有潜力取代传统机动交通方式(内燃式),但在取代传统自行车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仍存在争议.电动自行车不仅有益身体健康,并且相同行驶里程下,碳排放水平显著低于小汽车.在某些地区,安全问题上升到政策层面,目前电动自行车的数量已经足以搜集到丰富的安全数据.尽管如此,关于电动自行车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萌芽阶段.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不断上升,为了向政策制定者以及整个行业提供必要的数据,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需求也日益增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分析了城市电动自行车交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对今后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前景作了预测,对如何合理定位和引导电动自行车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电动自行车具有轻便、省力和快捷等特点,相当程度地满足了公众的出行需求,因而近年来发展很快。但电动自行车也给我国城市带来了很多交通安全问题,必须科学引导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将电动自行车作为半机动化交通工具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电动自行车的基本特点和主要优势进行了分析,指出电动自行车是机动化过程中一种新的合适的半机动化交通工具,并针对目前电动自行车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出行工具,已在许多国家被广泛使用,但对电动自行车微观行为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在上海海事大学对电动自行车驾驶行为进行观测实验,提取电动自行车轨迹数据,以纵向间距、速度差、侧向净距、水平间距作为特征变量,利用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决策树分类结果建立电动自行车骑行决策行为规则。然后,基于社会力模型,分别引入超越力、跟随力等改进行为力模拟电动自行车的超越、跟随等骑行决策行为。考虑公式超越力、固定值超越力和临时目标点超越力这3种超越力形式,通过实际观测数据和仿真结果比较进行参数标定和模型验证,选取单向流电动自行车行驶场景开展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临时目标点超越力的改进社会力模型在超越过程中的轨迹误差最小,电动自行车超越时所需要的横向间距与超车时横向速度、超车完成时间成正比,最佳超车横向间距为2 m。  相似文献   

11.
上海电动自行车自1997年开始办理上牌以来,至2007年11月上牌总量已达211万辆,接近于本市机动车总量,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在本市上牌的产品目录中,有900余个产品型号及160余家生产企业。特别是燃油助动车淘汰、摩托车禁行后,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市民更新换代交通工具的主要选择。电动自行车在给市民交通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在生产、销售、使用领域出现了诸多问题和安全隐患,管理亟待规范。现从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三环节,分析对其规范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过渡信号对驾驶员驾驶行为存在显著影响但缺乏规范化设置的问题,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获取其驾驶行为特征参数,提出基于电动自行车过街行为的四分类方法。统计分析绿闪灯和绿灯倒计时交叉口信号过渡期间四类到达电动自行车的停车线速度和违章率及违章时间分布等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绿闪灯会导致电动自行车较大的交叉口进入速度,绿灯倒计时会导致电动自行车较高的红灯通过率,因而更容易导致交叉口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995年,清华大学研制出我国第一辆轻型电动自行车.近20年间,我国已发展成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产业.新能源发展的脚步有力地推动锂电池产业,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的产销量占全球的95%,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消费和出口国.预计2017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为4 000万辆,比2013年增长14%,年均增长仅为3.4%.锂电电动自行车2014年全年的出货量达到380万辆,同比增速达到46%.受益于政策利好和成本下降,预计未来3年锂电电动自行车将保持40%的年均增速,到2017年将达到1 200万辆,锂电池渗透率达到30%.  相似文献   

14.
电动自行车具有价格适中、噪声小、速度快等特点,这样良好的性价比,受到上海很多工薪族追捧,成为大众交通工具的代表。不可否认,电动自行车的确具有相当大的市场,但这个市场能做大做强下去吗?在上海能无限制地发展电动自行车吗?理智的朋友肯定会予以否定。因为从上海道路资源紧缺、人口稠密的现状,以及上海未来城市的发展与土地调控矛盾的日益加剧这种态势,就可以发现问题的所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交通不断发展,交通出行方式呈现多元化,选择电动车出行占有一定的比例.目前对于电动自行车交通问题已经展开研究,但不够深入.文中结合南京探讨电动自行车交通形成的原因,分析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广义费用建立了电动自行车出行成本模型及可替代出行方式的出行成本模型,以客观数据为基础,计算电动自行车广义出行成本,以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出行特征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电动自行车交通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电动自行车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从安全角度出发,分析了电动自行车行驶稳定性和碰撞特性,提出了对其实行严格依法管理、牌证管理制度、准驾制度等对策,以促进电动自行车交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电动自行车对城市交通安全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动自行车是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具有环保、方便、快速的特点,但是其对交通安全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应合理控制其发展规模,采取措施解决电动自行车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引导电动自行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电动自行车对城市交通安全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电动自行车是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具有环保、方便、快速的特点,但是其对交通安全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应合理控制其发展规模,采取措施解决电动自行车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引导电动自行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居民对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使用意向和决策行为,对居民对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使用行为偏好进行探究。首先,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居民对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态度认知。然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SEM)分析居民对于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并采用SEM-Logit模型分析居民对于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选择决策行为。最后,以西安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弥补以往仅从定性角度分析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使用行为的不足。结果表明:男性、固定职业者、中等收入者、短距离出行者更愿意选择使用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态度、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作为心理潜变量也会影响居民对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使用行为;与非高峰期相比,受访者在高峰期对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使用意愿更高,高峰期和非高峰期使用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比例分别为19.58%和14.42%。根据研究结果,引入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对西安市居民现有的出行结构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大。因此,建议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统筹协调,提前谋划、制定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根据路段电动自行车与公交车运行的实际情况,将公交车对电动自行车交通流造成的延误 分成两种:电动自行车到达率小于电动自行车疏散率时的延误和电动自行车到达率大于电动自行 车疏散率时的延误。在考虑车道宽度、乘客上下公交车、电动自行车的疏散率和到达率等影响因 素的基础上,运用流体模拟理论,建立公交车对电动自行车车流的延误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各 影响因素与公交车对电动自行车造成的延误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所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建 立的延误模型是合理可行的。该延误模型对通过路段的公交车数量的设定、路段上的公交车站数 量的设定,以及某处是否需要设港湾式停靠站台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