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提升整车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车轮偏心对转向盘摆振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车轮偏心引起的激振力和车轮动不平衡对转向盘摆振的贡献;以某B级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多个因素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调整车轮动平衡对转向盘摆振稍有影响,调整下摆臂后衬套也有一定影响,但都不能明显减小振动加速度幅值;调整车轮偏心对转向盘摆振有显著影响,调整车轮偏心后,振动加速度幅值减小了近2倍;车轮偏心比动不平衡对转向盘摆振的影响更大,通过调整车轮安装定位方式消除安装偏心,对转向盘摆振现象的改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周宁  李磊  戴声良 《天津汽车》2011,(11):49-51
解决摆振问题可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文章探讨了某车型在高速时方向盘发生摆振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改变相关件振动频率及阻尼特性来验证摆振问题。最后通过调整下摆臂衬套和转向系统相关零部件参数解决了此车的高速摆振问题,结果表明摆振的原因为系统共振所引起,通过吸收及改善此车况下的系统振动便可解决此类共振问题。  相似文献   

3.
研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对方向盘摆振补偿的功能,通过对影响方向盘摆振因素的分解,当整车基本参数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EPS进行摆振补偿.通过摆振补偿功能开发到某车型实车测试验证,有效解决高速制动等工况下方向盘摆振问题.该研究为车辆方向盘摆振问题的解决提供采用EPS补偿万式提供方法及系统.  相似文献   

4.
汽车转向轮摆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胜  林逸 《汽车技术》2004,(11):16-19
回顾了国内外摆振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指出,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转向轮摆振研究的内容也不同。分析了几个主要因素对转向轮摆振的影响,指出未来摆振的研究应着重从强迫型摆振、自激型摆振、模型参数识别及高速摆振等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汽车前轮摆振既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振动问题,也是汽车维修中经常遇到的一个技术难题。前轮出现摆振时,转向盘持续不断振动而使车头出现摇摆,严重时还使转向盘难以操纵、驾驶室左右晃动,给驾驶操作和安全行车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汽车前轮摆振常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前轮摆振既是个常见的、复杂的振动问题,也是汽车维修中比较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当出现前轮摆振时,有转向盘持续振动并使汽车头部摇摆,有时还伴有驾驶室左右晃动,前轮摆振发生的时机与汽车行驶速度、路面状况和车型等有关。 一、路面干扰 前轮摆振有时出现在不平路面行驶,特别是行驶在正弦路面上极易发生。这种摆振与平路行驶摆振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7.
周绍荣 《商用汽车》2004,(11):96-97
汽车行驶中有时会发生摆振,其现象是:驾驶室左右摇晃,转向盘及其轴来回抖动,前桥转向轮主销周期摆动.  相似文献   

8.
汽车操纵轮的自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操纵轮自振的特征有些车型存在着操纵轮的摆振问题,表现为在汽车直线行驶时,操纵轮(一般是前轮)以一定的振幅和频率绕主销轴左右摆动,并进而导致车身的晃动,一般称为“汽车摆头”。汽车操纵轮的摆振,破坏了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降低了汽车的使用安全性;使转向系统增加了额外负荷,加速转向系和轮胎的磨损。因此,解决汽车操纵轮的摆振问题,是汽车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汽车操纵轮的摆振,按其振动性质和表现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具有强迫振动性质的高速摆振,一是具有自激振动性质的低速摆振。  相似文献   

9.
EQ2102越野汽车前轮摆振影响因素试验分析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风EQ2102型独立悬架越野汽车的前轮摆振问题进行了道路试验分析,研究了前轮失衡量、转向系统阻尼和刚度对前轮摆振的影响。试验及分析表明,该车摆振主要为强迫振动,通过控制激振源、增大转向系统阻尼可抑制摆振。提出了采用阻尼轴承代替主销滚针轴承来增大转向阻尼的解决方案,同时评估了阻尼轴承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汽车转向轮摆振的仿真计算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前言 汽车转向轮摆振问题,是目前国产车辆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由于摆振问题的存在,不仅使汽车操纵性、平顺性变坏,而且也影响到轮胎以及转向系统机件的早期磨损,行驶时还额外地增加滚动阻力。为解决摆振问题,国内很多单位都做了很多工作。近两年来我们也结合NJ—221—吨越野车进行了路上整车试验、室内部件参数测定试验、以及一些理论分析,并写有“汽车转向轮的摆振以及结构参数对摆振的影响”一文。文中提出,摆振可分为强迫  相似文献   

11.
考虑侧偏角和侧偏力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建立4自由度某大客车转向轮摆振模型。运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确定转向轮发生自激摆振的Hopf分岔点: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大客车转向轮摆振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结果检验理论分析,并得到车速、转向系参数、横拉杆参数、质心位置、主销后倾角与转向轮自激摆振幅值或频率的关系曲线.找出影响自激摆振的敏感参数及敏感参数的适取范围,能有效减小或消除客车的自激摆振。  相似文献   

12.
简要分析了多轴转向汽车起重机转向轮摆振的机理,建立了LT1080四轴转向汽车起重机转向轮摆振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转向轮摆振微分方程,并分自激振动和强迫振动对LT1080汽车起重机分别作了转向轮摆振计算机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转向轮摆振的形成机理,分析了汽车转向定位、转向轮失衡、轮胎特性等技术参数变化对转向轮摆振的影响,提出了防止转向轮摆振的具体措施 。  相似文献   

14.
杨国光 《专用汽车》2000,(3):11-13,27
介绍了双轴全挂车的设计要求、设计原理,并针对全挂车高速行驶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摆振、转向轮回正能力差等问题及其产生原因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应用ADAMS软件建立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模型重点构建了橡胶衬套模块。通过对前悬架和转向系各处橡胶衬套进行灵敏度分析和正交试验优化,探索抑制转向轮高速摆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减小和消除汽车转向轮摆振的方法,以五自由度前桥转向轮模型为研究对象,利用常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和数值分析得出车速对前桥摆振的影响,而且发现改变某些参数可以完全消除摆振,改变某些参数对系统摆振没有明显影响,改变某些参数还可以引起二次摆振。  相似文献   

17.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前轮摆振的非线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丽娟  林逸 《汽车工程》2007,29(5):389-392
以某轿车为例,建立3自由度整车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常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和数值仿真计算,详细研究整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和系统失稳后的前轮摆振特性。阐明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与前轮摆振特性同属汽车整车稳定性问题,前者是负刚度系统,后者是负阻尼系统。在一定的参数组合下,具有不同转向特性的汽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摆振现象,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建议适当增加转向系阻尼和刚度以减小甚至消除摆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研究高速行驶方向盘摆振影响因素与测试方法。针对某款乘用车方向盘摆振的现象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对其进行道路再现试验,测试分析轮胎至方向盘的灵敏度,可知该车对轮胎异相位的激励非常灵敏;以副车架为参考点,建立模型,通过ODS分析进一步验证摆振产生原因。该研究为高速行驶方向盘摆振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汽车转向泵的压力控制过程及压力振摆的产生.以VIOF型汽车转向泵为例,在规定其排量、转速、开启压力的情况下,突然关闭出油口,通过计算各时刻点的滑阀位置和压力值,分析了其压力振摆的波动规律,确定了影响其压力振摆的主要因素.指出,适当减小滑阀弹簧刚度和限压阻尼孔径,增大滑阀与阀体配合隙,对限制压力振摆有利.  相似文献   

20.
为了消除某轻型客车在高速时产生的方向盘摆振现象,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的方法对该款轻型客车的方向盘摆振现象的产生机理及其振源进行了分析。试验和分析的结果表明高速时方向盘的摆振现象是由车辆前轴各旋转部件动不平衡所引起的,通过控制相关部件的端面跳动和动不平衡量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弱高速时的方向盘摆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