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滴水石穿     
正转眼间,医护工作者汽车消费调查已经走到第四个年头,从当初跌跌撞撞、一路坎坷的采访之路,一直到现在可以娴熟的完成整个流程,并联合多方力量。这四年走下来,虽艰辛万苦,却历久弥新。通过严谨的汽车消费调查,我们探寻到更多医护工作者在用车方面的需求;通过对医护工作者的实地走访,我们设计出满足医护工作者的用车之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仔细研究,我们挖掘出最适合医护工作者的选车方案。  相似文献   

2.
具有很高的判别能力,不被汽车企业的营销宣传左右,购车具有相对独到的见解;具有高效的口碑传播能力,对周围人群的汽车消费有很强的影响力。这是我们曾经从"中国教师汽车消费特征"中得出的结论。时间如电,九月又至。这一次,我们有更多的收获。覆盖全国50个城市,遍及100多所大中小学,300余位老师接受采访,近千份调查问卷,更勤勉有效的团队,更科学细致的统计方法,更深入和有针对性的采访,还有更贴近汽车的数据,图片和文字。这是《家用汽车》给广大读者的礼物,给所有教师的礼物。我们看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在这些现象背后,其实是以家庭、职业、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为基础的特征本质。以汽车安全为例,教师  相似文献   

3.
《家用汽车》2014,(9):98-105
如果说在过去的三年里《家用汽车》全面地向大家介绍了教师这个群体的汽车消费观,以及汽车消费倾向,那么,这一次,我们为您展现的是教师群体汽车消费的真实现状,因此这次调查我们更具针对性地调查了1000位已经购车的教师,全面呈现2014年教师消费群体的消费特征与走向。  相似文献   

4.
2015-2016中国年度家用汽车评选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在评选过程中我们对来自4S店、网络、订阅用户等消费者进行了汽车消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MPV正逐渐成为一股新生力量,在消费者的购车意向中占很大比重。而国产MPV也成为继国产SUV之后的又一支生力军,颇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实证研究,总结出了影响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各个变量,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消费的3个关键因素:汽车质量因子、购买成本因子和售后服务因子,并从提升汽车质量、完善售后服务、降低成本几个方面提出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家用汽车》2012,(9):74-83
《家用汽车》历时两年,覆盖全国50个城市,100所院校的300多位老师,近千张调查问卷。连续不断的统计,专业的计算与总结,2012年《家用汽车》教师汽车消费特征调查,再次发布。  相似文献   

7.
《家用汽车》2014,(9):134-135
四年的坚持,我们得到了最新鲜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计算,最后得出了教师汽车消费特征调查的结论。也得到了教师们最关注的车型资料,我们来回顾一下前三年教师最关注的8款车型,与今年的调查结果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新变化。  相似文献   

8.
<正>5月刊,我们进行了电动车消费调查。6月刊,我们进行了中国医护工作者汽车消费调查。10月刊,我们进行了中国教师汽车消费调查。调查根本停不下来,11月刊,《家用汽车》全民皆兵,借着十一黄金周出游、回老家甚至是驻守京城的机会进行了本期的各地汽车消费调查。  相似文献   

9.
谎言与欺骗甚至已经充斥在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我们不应长久沉睡在虚伪的梦境中。家用汽车与汽车投诉网、中国汽车消费网等多家机构联合推出3·15特别策划。倾全编辑部之力,实地采访、调查,直击真实车主维权经历,通过问卷分析投诉现状、见微知著。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再次蝉联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然而,随着市场的高速发展,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利益的法规却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内一直关注汽车消费、汽车产品并致力于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汽车媒体,家用汽车杂志区别于同类杂志的"品牌"活动,贴心消费者,走进汽车家庭。在杂志社所有员工历经10个多月的认真仔细调查,并联合多家汽车主流媒体对2011年汽车市场上销售的相关车型进行分类、对比,调研了各阶层家庭的用车情况、幸福指数、服务贴心度,坚持客观、公正原则,重磅推出年度中国家庭轿主评选。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专  相似文献   

11.
本刊调查 湖南城市私人轿车消费倾向调查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中国正在进入汽车拥有率迅速上升时期,到201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到7167万辆,年平均增长15.2%;轿车保有量达2070万辆,年平均增长16.3%。另据报道,沿海一些城市私家车的比例已超过整个城市轿车保有量的60%。在这样一股私家轿车大热潮中,本刊于4月1日至4月7日对湖南部分城市的100位居民进行了一次汽车消费倾向调查。他们的职业分别是新闻从业人员、教师、公务员、律师、国企职员、私营业主、商人和银行职员。调查显示,有购车愿望的居民超过62%,没有购车愿望的居民占21%,拿不定主意的居民为17%。此外,有12%的居民准备或已在2003年买车,其中准备用贷款方式购车的比例高达50%。从调查中还可以摄影/李靖宇看到,目前已有12%的居民拥有了自己的汽车(以产权为标准,包括个人用于经营的汽车)。在对“您买车的主要原因”的回答中,有28%的人是为了出行方便, 32%的人是为了用于经营,有40%的人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更多的人选择了提高生活质量,说明如今汽车除作为最基本的代步工具之外,正越来越体现出其独特的文化附加值和个性特点。在没有购车愿望和持币观望的...  相似文献   

12.
<正>消费调查自然少不了车型推荐,今年的医护工作者汽车消费调查专题我们将继续为广大医护工作者推荐新车。我们将所有调查问卷结果综合,分析出医护群体的用车需求及意向,最终为各个科室医生选出了以下车型。护士在医院里,我们接触最多的往往不是医生,而是护士。面对各种病号,她们始终保持温婉的笑容,并提供周到细心的服务。正是如此,她们得到了"白衣天使"的称号。作为"小女人",一辆看起来同样温柔可人的车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3.
目标锁定 还记得我们连续三年的选题.对于教师群体的用车调查吗?我们将一个个教师精英。一段段鲜活的故事,一条条温馨的期望,汇聚成一个生动的教师汽车消费者群体,展现他们的汽车生活。2014年,《家用汽车》又将焦点投向了另一类群体.对他们的用车生活展开了调查,这类人群就是我们的自衣天使,医护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正>教师这个群体是《家用汽车》专门针对职业群体调查分析之初就选定的群体,因为这类群体的消费特征很突出,有别于其他消费群体,尤其在购车这种大宗消费中,他们表现出来的特征值得我们去调查、分析。如今,中国教师汽车消费调查已经走过了五年的时间,教师群体也呈现了全新的趋势,教师群体趋于年轻化、多元化,他们的汽车消费也拥有了全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前,私人轿车购买量占全国轿车总销量的70%以上,中国已进入爆发式"家用车时代"。《家用汽车》杂志本着"务实"、"实用"的原则,为了让汽车更好的服务于生活,特创办"中国2009年度家用车评选",在引导和促进汽车消费的同时,也为汽车企业树立了"制造家用车"的标杆!  相似文献   

16.
《家用汽车》2012,(10):86-91
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使得很多家庭变得殷实,伴随着汽车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很多家庭也终于进入“第二辆车”时代。对于“第二辆车”的选购,消费者往往更为理性、更睿智,需求也更加明确,目标也更加精准。如何把握“第二辆车”购买者的消费心理,将对汽车厂商占领这块颇具潜力的蓝海起决定性作用。本月《家用汽车》对全国200个有车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消费者第二辆汽车消费的心理进行了全面解析。  相似文献   

17.
海外扫描     
《城市交通》2016,(6):100-101
澳大利亚家庭交通费用约占支出13%澳大利亚是一个日常消费较高的国家,特别是交通费用高昂。最新公布的交通负担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家庭每年支出的日常交通费用平均为16894澳元(约合8.78万元人民币),约占家庭日常开销的13.4%。2016年第3季度,澳大利亚家庭不含航空旅行费用在内的地面交通支出较上一季度小幅上涨。相关人士敦促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考虑交通费用对澳大利亚家庭造成的财政压力。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汽车文化在逐步纵深发展中,年轻消费者逐渐成为购车群体中比例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家用汽车此次就80、90后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及特点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力图从中得出本年度年轻购车人群的消费特征。小型车当道作为汽车消费市场中崛起的新势力,年轻消费者开始呈现出更加自信与时尚前卫的消费观念,在倾向于购买轿车的消费群体中,有26.5%的80后消费者和23.3%的90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85后来说,他们既没有体验过80后经历的历史巨变、知识爆炸,也不像90后,出生在一人互联网时代。刚刚组成家庭的85后们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汽车对于他们来说是怎样的存在,带着这些好奇,我们采访了2000组85后新小家庭,其中37%的家庭已经购买汽车,40%的家庭计划一年内购车,21%的家庭表示最近两年不考虑购车,但以后会买。只有2%的家庭表示自己没有购车计划,公共交通完全可以满足出行。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汽车共享发展中存在的出行费用较高,城市中心区停车难问题,文章对汽车共享选择行为和地铁换乘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并设计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调查问卷;通过多项Logit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汽车共享换乘地铁选择行为的因素,为推广汽车共享换乘地铁出行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年龄、职业、家庭年收入、家庭拥有小汽车数量、可以忍受的乘车最长步行距离、可以忍受的中心区道路平均车速、乘车时间、候车时间、出行费用等因素对汽车共享换乘地铁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