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1 毫秒
1.
对船,机、桨的优化问题进行分析,介绍了与之相关的是了优化计算方法,提出实现船、机、桨优化运行的方法并对有关问题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超大型油轮大侧斜桨设计可行性进行了论证。首先论证了所开发的设计程序包的可行性,通过四艘大型船舶6个侧斜桨的设计与试验比较表明:设计程序包是准确,可靠,行之有效的。另外,具备了伴流场中脉动压力测试手段,对A船和B船7个桨模的试验表明:大侧斜桨比常规桨的脉动压力下降30%,而航速相同。  相似文献   

3.
华汉金 《船舶》1996,(1):17-20
本文以3300dwt货船为目标船,开发研究了适合冰区加强型螺旋桨的叶剖面,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叶剖面不仅强度符合规范,而且抗空泡性能好,用此叶剖面可减小桨的盘面比,用这种叶剖面29000dwt货船的实桨试航证明,该桨比原桨效率提高约4%。  相似文献   

4.
在川江1941kW推船船队机桨不匹配的情况下,采用90%的常用负荷和船队伴流分数,根据荷兰瓦格宁根船模试验水池BB型螺旋桨设计图谱确定螺旋桨的最佳直径螺距比及螺旋桨效率,尝试B型桨和MAU型桨剖面进行组合的组合桨型,使新设计桨与原船队有较佳的匹配性能,各项性能指标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陈华清 《船舶》2008,19(6):47-50
以某型采用喷水推进的双体船为研究对象,借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开发了喷水推进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对稳态和加速、换向、回转等动态工况的仿真分析,揭示了“船-机-桨”稳、动态匹配性能的特点,以及与螺旋桨推进舰船“船-机-桨”匹配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随着海上运输业的蓬勃发展,船舶的航行速度、吨位和功率不断增长,船机桨匹配越来越受到造船业的重视。船机桨之间的完美匹配有利于提高推进系统的功率和航行速度,降低船舶油耗,增加航行时间。本文在分析船舶航行过程中船体阻力特性和螺旋桨推进特性的基础上,设计船机桨匹配设计方案,建立合适的目标函数,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船机桨参数优化计算。实验结果表明,遗传算法计算精度高,收敛速度快。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本船侧推器与船舵桨的匹配优化分析,寻求侧推器容量估算的基本方法,为相类似船的侧推器选型和计算积累经验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了方便、快捷的实现船机桨匹配设计工作,创建了船舶、主柴油机和螺旋桨3大数据库,基于螺旋桨图谱设计方法,利用MATLAB语言,研究开发了船机桨匹配设计软件。通过3个实例对比分析,验证此软件有很好的计算精度,适用范围广,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大侧斜螺旋桨设计软件包的功能及其使用特点。设计软件包括升力线和升力面设计程序,并能自动生成桨的三投影图和标准尺寸。通过对4艘大型船舶6个大仙斜桨的模型试验,证实了设计方法是可信的,程序包是有效的。为与常规的图谱设计方法进行比较,对其中两艘船按桢的条件各设计了一个MAU桨,并加工了桨模。在大型空不筒中用假尾模拟伴流场后对7个桨模作了脉动压力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大侧斜桨与常规桨相比,脉动压力  相似文献   

10.
白明余 《船艇》2001,(9):49-49
某船为882KWZ军用港作拖轮,其桨机是苏州船用机械厂引进国外技术生产的,电控箱与转速传感器仍为进口原装。本次进厂修理时,两只桨机转速传感器全部损坏。由于随船完工文件中无详细图纸和资料,给修复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  相似文献   

11.
舰船回转过程中内、外侧螺旋桨负荷变化规律的新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许多教科书中,螺旋桨推进双桨船在回转过程中内、外螺旋桨负荷变化规律均有如下叙述:回转过程中内侧螺旋桨负荷远大于外侧螺旋桨负荷.这个结论也被某些实船试验结果所证实.但新近完成的某双桨船的回转试验的多个实测结果表明:外侧螺旋桨负荷远大于内侧螺旋桨负荷.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有人已发现过这一新现象,但当时无人记录和分析以进行研究.本文报告和分析了这一新现象.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以往教科书和某些实船试航回转过程中内、外桨负荷变化规律;然后介绍了某新船回转试验的实测结果,论述了实测结果的可信性.本文着重探讨了导致这一新现象的主要原因,如船体形状、船的运动、内外螺旋桨的运动、桨与船的相互作用和桨与桨的相互作用等.  相似文献   

12.
以某四桨水面船舶为研究对象,基于RANS方法和滑移网格技术,建立船、附体和螺旋桨整体计算模型,并运用小范围改变螺旋桨转速的方法和前后桨分别计算的方法预报该船的自航因子。结果表明:四桨船舶内、外桨的自航因子并不相等,内后桨的实效伴流分数和推力减额分数均比外前桨的大;提出的方法计算结果可靠,能够体现四桨船舶自航因子的差异性,并且符合推力减额与伴流关系的一般规律,可为多桨船舶的自航试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可回转多桨推进因机动性好、控制效率高成为无人船重要的推进方式,但其运动控制相对复杂,须对其运动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在可回转双桨电力推进船舶的研究基础上,根据船舶分离型运动建模方法,分析可回转四桨推进无人船的运动规律及其在纵荡、横荡和艏摇三个自由度上的作用力,建立可回转四桨船舶的推进与回转运动模型,导出无人船运动线性响应方程。选取了4种典型的螺旋桨组合工况:(1)仅船首两桨工作;(2)仅船尾两桨工作;(3)四桨同时工作;(4)仅右舷两桨工作。通过计算机数值仿真,对比了不同工况下无人船的回转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无人船在工况(4)下的回转能力最佳,回转半径约为8 m;在工况(1)下的回转能力最差,回转半径约为50 m。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该运动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变距桨的船,机,桨最佳工况匹配及自动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变距桨船舶在给定航速睛的船,机,桨工况匹配的优化问题,并通过实测并结合资料为优化模型提供参数的方法,从而使“现代优化”及其自动调节的实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一艘LPG实船侧斜桨的设计流体离螺旋桨理论(包括水动力设计、结构有限元应力分布计算及脉动压力预报)如何支撑了整个设计过程。依赖此理论及软件,设计中螺旋桨的诸参数组合更为灵活,与传统的图谱设计方法相比、桨的综合性能明显提高。对2200M^3LPG船侧斜桨的设计方案,经第三方水池模型试验,其性能超过了国外提供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80吨船艉液压舵桨安装平台研制的结构特点和性能。  相似文献   

17.
钱文豪  赵汉魂 《船舶》1995,(4):27-32
七0八所开发的桨前扇形整流鳍(FPHFS)是一种新型船舶水动力节能装置,由2至3片呈扇形分布的鳍翼组成,安装于桨前适当位置,改善螺旋桨的进流,提高推进效率。本文介绍长江1942kw双桨内河推船两型船采用本装置的模型试验和实船试航对比结果,实船试航结果证实模型试验预报的节能效果。加装本节能装置后I型船(带减速齿轮箱)推13000dwt驳船航速14km/h和12km/h时节能效果分别为3.4%和6.4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代货币上的图案有古今人物、飞禽走兽、山水风蒂,可谓包罗万象。笔者生长在东海之滨的象山,在收藏过程中特别钟情于我国发行的船图货币。世界上最早的船可能就是一根木头,人们试着骑到水中漂浮木头上,从而想到了造船。我国商代已造出有舱的木板船,汉代造的船除桨外,还有锚、舵。唐代的李皋发明了利用车轮代替橹桨划行的车船。宋代的船普遍使用了指南针,并有了避免触礁沉没的隔水舱,当时,还出现了十桅十帆的大型船舶。  相似文献   

19.
黄少卿 《航海》1993,(1):25-25
桨轮船.又称明轮,它形似车轮,安装在船的两侧或尾部,是一种推进器。在轮周上装有若干桨板,向后拨水而使船前进。因轮的大部分在水面上,故称明轮。明轮最早是用人力运转的.称为车轮或轮船。到近代,明轮改由机器转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历代货币上的图案有古今人物、飞禽走兽、山水风蒂,可谓包罗万象。笔者生长在东海之滨的象山,在收藏过程中特别钟情于我国发行的船图货币。世界上最早的船可能就是一根木头,人们试着骑到水中漂浮木头上,从而想到了造船。我国商代已造出有舱的木板船,汉代造的船除桨外,还有锚、舵。唐代的李皋发明了利用车轮代替橹桨划行的车船。宋代的船普遍使用了指南针,并有了避免触礁沉没的隔水舱,当时,还出现了十桅十帆的大型船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