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大侧斜螺旋桨设计软件包的功能及其使用特点。设计软件包括升力线和升力面设计程序,并能自动生成桨的三投影图和标准尺寸。通过对4艘大型船舶6个大仙斜桨的模型试验,证实了设计方法是可信的,程序包是有效的。为与常规的图谱设计方法进行比较,对其中两艘船按桢的条件各设计了一个MAU桨,并加工了桨模。在大型空不筒中用假尾模拟伴流场后对7个桨模作了脉动压力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大侧斜桨与常规桨相比,脉动压力  相似文献   

2.
护卫舰五叶侧斜螺旋桨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国护卫舰首次装备的五叶侧斜桨研制过程。给出了桨模性征曲线、空泡、噪声、脉动压力到实船航速-功率曲线、脉动压力、振动、辐射噪声等广泛的试验资料,阐明如何解决实船发生桨叶随边局部变形问题和修改成适合于正倒车运行的侧斜桨叶外形,经实船高速运行和透航性试验证明桨叶有足够强度,为高速舰船大盘面比侧斜型定距桨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叙述我国护卫舰每一将装备的五中侧斜桨研制所经历的全过程及所获得的航速;振动和噪声诸性能良好的结果。列举了桨模性征曲线,空泡、噪声、脉动压力到实船航速一功率曲线,脉动压力、振动、辐射噪声等广泛的试验资料,说明了如何解决实船发生桨叶随边局部变表问题和修改成活适合于正倒车运行的侧斜桨叶外形,并经充分的实船高速运行和适航性试验证明桨叶有足够强度,从而为今后高速舰船大秀面经侧斜型定距桨的设计提供了富足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一艘LPG实船侧斜桨的设计流体离螺旋桨理论(包括水动力设计、结构有限元应力分布计算及脉动压力预报)如何支撑了整个设计过程。依赖此理论及软件,设计中螺旋桨的诸参数组合更为灵活,与传统的图谱设计方法相比、桨的综合性能明显提高。对2200M^3LPG船侧斜桨的设计方案,经第三方水池模型试验,其性能超过了国外提供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普通螺旋桨(无侧斜)和大侧斜螺旋桨在空泡水洞两个特定流场(对称非均匀流场和不对称非均匀流场)中诱导的脉动压力试验测量,探讨其不同的脉动压力特性和侧针的减振效果;介绍了为测量脉动压力而建立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这一根据高速采集储存数据、慢速传送微机处理思想建立起来的Molti-Function系统,有别于通常采用的由高速处理机和磁带记录机组成的脉动压力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具有数据采样速度快,无信号失真等优点。本研究发现,大侧斜桨具有降低螺旋桨空化诱导的脉动压力幅值作用,但这一作用的大小与空化数和流场特徵有关;无论是普通桨还是大側斜桨,在不均匀流场中诱导的脉动压力均具如下特徵,即与一阶叶频谐调分量相比,在较大空化数情况,二阶以上叶频谐调分量明显丰富,而在较小空化数情况,则明显变小。本研究认为,在应用简化网格模拟得到的不均匀流场中进行螺旋桨脉动压力测量的比较试验,可克服模拟流场差异带来的测量结果误差,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的脉动压力测试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油船大侧斜桨的设计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应用升力面理论为一艘载重量80000吨,方系数0.861的大型油船的大侧斜设计及其敞水,自航试验作了简介。设计桨的性能理论预报与模型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两者吻合较好,另外还将理论设计桨与该船实际安装的按图谱法设计的MAU桨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丁举  陈红梅  于海 《船舶工程》2011,33(3):9-12
以一艘220 000 m3 LNG船为例,介绍了大型LNG船螺旋桨的设计思想、设计过程和设计桨参数.不同于常规单桨船螺旋桨设计,双桨船的适伴流设计必须考虑切向伴流影响,给出了实效切向伴流分布的计算方法.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设计桨的空泡和脉动压力性能优良,所有8个测点的脉动压力幅值都小于4kPa,推进性能满足航速要求.  相似文献   

8.
护卫舰5叶侧斜螺旋桨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了我国护卫舰第一次应用5叶侧斜桨所经历的设计、模型试验、制造、实船测试、修改设计、再试验到最终交付使用的全过程,给出了诸如航速、功率、空泡、脉动压力、振动等的船模试验和实船测试结果,还介绍了解决实船桨叶随边局部变形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空泡水筒中进行了螺旋桨空泡诱导的船体脉动压力试验。 为15000吨单桨货船设计了梢部卸载和叶片侧斜的螺旋桨。几种方案的模型试验表明,梢部卸载能使螺旋桨有较好的空泡性能,脉动压力大幅度下降。增加叶片侧斜能使空泡性能进一步改善,脉动压力进一步下降。 本文讨论了叶片上不定常空泡和伴流场模拟对脉动压力的作用。空泡体积变化和空泡破灭是产生脉动压力高频分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华汉金 《船舶》1996,(4):4-14,18
本文通过对3种集装箱船的10只桨模的系统研究,找出了大侧斜桨的环量分布、纵斜、侧斜和叶剖面形状间的最佳配合;通过叶数对比试验和雷诺数影响试验,找到了一些叶数和雷诺数的作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按本研究设计的桨,比国外同类型桨的效率约高7%,激振力约低15 ̄16%。  相似文献   

11.
对某型测量船螺旋桨的脉动压力进行了理论估算,并开展不同螺距比的螺旋桨空泡性能模型试验,预报不同设计工况的空泡性能及脉动压力,获得了不同螺距下的背空泡及面空泡限界,尤其是小螺距比下的面空泡斗特性。在此基础上,针对目标船不同任务模式下的使用要求,结合主机特性,对其高低航速工况进行了机桨匹配优化设计。实船试验结果和使用情况表明,机桨匹配设计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以2艘多用途船螺旋桨设计为例,运用螺旋桨理论设计与模型试验为手段,探索了特定条件下加大桨叶后倾角(增加桨叶梢与船底板间隙)、改变螺旋桨叶面积以及增加桨叶侧斜角对诱导脉动压力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减小空泡裕度增加盘面比的措施,对降低脉动压力的效果最为显著;增大侧斜角措施的效果居中;通过改变后倾角增大叶梢与船底板间隙的措施,降低脉动压力效果相对要小一些。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艘1600TEU集装箱船的侧斜桨设计及包括4只不同设计的侧斜桨模型比测试验。还给出两艘该首制船的试航结果及相关分析。到目前为止已有5搜1600TEU集装箱船投入国际航线参加航运。该船是目前全部由国内设计和制造的最大全集装箱船,其线型和螺旋桨设计之经中用于其他大型集装箱船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应用涡流发生器抑制联体涡空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某散货船螺旋桨模型空泡试验中发现的桨一船联体涡空泡,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船体强烈振动,文中通过试验进行了涡流发生器控制桨一船联体涡空泡的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船体周围的流动是造成桨一船联体涡空泡的主要原因,通过改变桨的设计不能根本解决问题;通过安装适当的涡流发生器能够成功抑制桨一船联体涡空泡的产生,并使螺旋桨空泡诱导的船体脉动压力减小1/2~1/3左右.  相似文献   

15.
袁红良  左德权 《船舶》2002,(4):14-17
通过4100TEU集装箱船线型设计及船模试验,介绍了大型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线型设计中关键船型系数的选取,并对不同的水池修正方法进行了比较,对大侧斜螺旋浆的脉动压力与快速性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双桨船和单桨船伴流场的不同特点,给出了双桨船切向伴流的分析方法和不同旋向下的螺旋桨设计结果,指出双桨船适伴流设计考虑切向伴流影响的必要性.内旋设计桨在大型循环水槽中进行了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螺旋桨的空泡和脉动压力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7.
首先简要介绍了由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开发的螺旋桨脉劝压力预报程序包的基本公式,然后对5万吨散货船蚴旋桨的脉动压力作出预报。最后对预报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空泡性能是船舶螺旋桨重要的水动力性能之一。由于桨轴存在倾斜安装角,船舶在水面航行时,螺旋桨的进流条件主要为斜流工况。为研究斜流工况下螺旋桨的空泡形态及空泡脉动压力特性,论文基于黏流CFD方法针对PC456螺旋桨标模开展了斜流下螺旋桨空泡及脉动压力数值模拟研究,并与大型空泡水筒中的斜流螺旋桨空泡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值预报的空泡形态、面积和平板表面脉动压力与试验观测及测量的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大侧斜可调螺距螺旋桨的设计与试验。近几年来大侧斜可调螺距螺旋桨由于螺旋桨与船体伴流场间的相互作用而减小了螺旋桨的诱导振动,改善了转叶扭矩因而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作者所在的卡米华公司的船用试验室对大侧斜螺旋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包括:螺旋桨流体动力特性的确定;在模拟船艉伴流场情况下,对空泡模型的观察以及对作用在船体上的螺旋桨诱导脉动力的测量;在模拟船艉伴流场的情况下,对不同工况测量了螺旋桨桨叶的动态力与力矩;在系统地改变进速比、空泡数、螺距比的情况下,测量了桨叶的转叶扭矩值并比较了常规叶型与大侧斜螺旋桨的各种参数。本文还介绍了进行上述试验所选用的仪器,并将试验结果以曲线形式给出。最后作者还对大侧斜可调螺距螺旋桨的设计和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对大侧斜螺旋桨予以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针对航速较快而方形系数相对较大的船型要求,对30000吨级重吊船在成功设计了艉部线型的基础上,通过多次优化艏部线型,进行船模试验分析比较,筛选出优化的线型方案并结合优化的中侧斜桨,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并通过实船校核,取得了比预报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