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淮南,作为引江济淮工程重要节点城市,依托淮河和江淮运河水运主通道,必将发展成为江淮大地通江达海的枢纽港引江济淮工程于2016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江淮运河是引江济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建设长江至淮河航道354.9km,江淮运河段按Ⅱ级航道建设,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将把淮河、巢湖、长江沟通起来,共同形成一条平行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国第二条长度超过千  相似文献   

2.
淮南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安徽省中北部,淮河之滨,1950年依矿建市,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节点,是合肥经济圈带动沿淮、辐射皖北的中心城市及门户,中国能源之都、华东工业粮仓、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淮南港作为安徽省重要港口,是淮南市加快推动"三大基地"建设和资源城市提升及转型发展的重要依托,是"淮河生态经济带"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南港总体规划将依托淮河、江淮运河水运主通道,逐步发展成为以煤炭、矿建材料、化工原料及制品、水泥等多货种并举,兼顾集装箱等综合物流运输的多功能现代化综合性港口,成为江淮航运的枢纽港。  相似文献   

3.
淮扬运河文化产业带:中国大运河标志性文化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扬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代表作。建设淮扬运河文化产业带是主动策应运河申遗的标志性成果,是策应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载体。淮扬运河文化产业带是以淮扬运河为主轴、以运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址、园林、美食、文化产业园、创意文化园等为载体,以文化与经济结合为特征的新型产业带,具有生态湿地型、盐运漕运型、古城文化型、江淮风情型的重要特色。建设淮扬运河文化产业带,要以观念更新为先导,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高科技为支撑。  相似文献   

4.
江淮运河工程的建设,给合肥水运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基础,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和方向。本文在研究合肥水运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合肥水运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胡峰军 《水运工程》2021,(1):168-173
浙赣运河是沟通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的连通工程,为江西省开辟东向出海通道。针对浙赣运河越岭段线路走向问题,进行运河线路和分水岭段局部线路的比选。从线路布置、区域影响、水源供给、连接段、建筑物、项目实施、移民占地等7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综合路线长度、越岭高程和航运水量等条件,给出运河线路推荐方案——龙绕溪方案,即通过建设大麦淤枢纽、彤弓山枢纽、九都枢纽、红旗岗船闸、东山坞船闸等工程梯级,控制最低水位,开挖运河。在分水岭段进行3个方案的比选,推荐路线长度、移民占地等条件较优的水库方案。  相似文献   

6.
合肥市目前水路运输集装箱主要采用江海联运的方式进行,未来合肥市依托江淮运河项目打造合肥江淮航运中心,集装箱水路运输枢纽的形成,合肥对外水运联系通道合裕线航道等级的不断提升,外贸集装箱对水路运输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通过对合肥集装箱的江海直达运输方式和现有江海联运方式对比,得出合肥江淮航运中心江海直达运输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引江济淮工程竣工后江淮运河航运安全有序,管理高效智能,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结合引江济淮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特点和现有的航运管理制度体系,提出以业务模块为导向的航运运维管理服务模式,阐述运维管理体系架构、职能分工及费用来源,以便为引江济淮工程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施奇  王涛  汪清 《水运工程》2023,(3):92-98
对大型人工运河跌水工程群开展汇流口通航水流条件分级研究,可筛选出若干典型跌水工程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数值模拟或物模试验研究,并为后续跌水工程群的全面通航安全评价提供技术支撑。跌水工程汇流口通航水流条件主要与汇流比、汇流角、流量、堰宽、干渠水深等量化影响因子及汇流口布置形式等相关,依据量化影响因子构建的通航水流条件复杂度分级评价指标可定量反映汇流口通航水流条件的复杂程度。采用最小-最大标准化法及K均值聚类分析法,依据评价指标将江淮沟通段跌水工程群分级为4个类别,再从全部50座跌水工程中筛选出18座通航水流条件复杂度较大、汇流口布置形式代表性较好的典型跌水工程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典型跌水工程在各汇流口布置类型中的分布较均衡。  相似文献   

9.
运河在人类交通运输发展史上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在国内外水运交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全新构想了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湘粤大运河,提出了5条线路方案构想,研究认为通过枢纽渠化、船闸、升船机、运河及运河隧道、通航补水等一系列综合工程措施,从技术上分析粤湘运河是具有可能性的。湘粤运河联通长江、珠江两大经济带,其意义非凡。本文提出湘粤运河构想作为起点,期待更多有识之士共绘湘粤运河美好蓝图,为我国运河的规划建设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10.
古运河是扬州文明的见证,是扬州人民的骄傲。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时代,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北上伐齐,在扬州蜀岗下凿邗沟,沟通了江淮二水,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工运河。在蜀岗上筑起的邗城就是最初的扬州。后来隋炀帝在邗沟的基础上,扩建了举世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地方诲事局江淮船员管理中心于2005年10月经安徽省交通厅、安徽省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负责江淮水域安庆、巢湖、六安、滁州、合肥五市三等及以上内河船舶船员考试发证工作,成立近三年,来江淮船员管理中心以效能建设为主线,以规范管理为抓手,大力创新船员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服务品质,积极推进船员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获得“安徽省地方海事局先进集体”、“安徽省水上交通安全先进集体”、“安徽省交通系统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推进赣粤运河建设工程可实现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沟通,打通低成本货运新通道,引导产业转移,强化战略保障,充分发挥水运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议尽早纳入国家规划,保护航运资源,从国家层面牵头启动项目,赣粤两省共同参与,深入论证赣粤运河的经济、军事通道意义以及货运、旅游客运需求量,解决好通航枢纽建设、水源补给、桥梁改造、生态环保、工程投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结合弗里迪运河疏浚工程,该项目采用抓斗式挖泥船以"半天封航,半天通航"的方式施工,综合考虑运河封航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因素后,提出了具体安全管控措施,包括施工前准备、合理选择施工时间、建立完善的沟通与检查机制、增强船舶驻位能力以及落实船舶施工安全措施等内容,以此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项目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和《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2021年,项目在前期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正式启动了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 平陆运河的建成,将直接沟通西江"黄金水道"和北部湾海港群,为广西、云南、贵州及广袤的西南、中南、西北地区新开辟一条便捷经济的出海通道,对促进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15.
《航海技术》2007,(3):47-47
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新通道——尼加拉瓜运河,长达286km,可望通过25万载重吨的大船(巴拿马运河扩建后能通过的最大船舶只有13万载重吨).将在尼加拉瓜南部低洼地区开挖,那里有南美第2大淡水湖泊和两条河流,流人海洋的水量是运河用水量的10倍,能充分满足水闸所需。一个民营财团为主的国际投资集团准备投资建造和经营这条运河,工程期限2007年至2019年,工程相应的环境问题已通过国际专家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运河的开凿历史悠久,秦代为用兵岭南,开凿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促成中国的统一。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后经不同朝代的多次改造、扩建,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形成沟通多个不同水系的南北向水运大通道,打破我国主要河流自西向东的一般规律,营造贯通南北的内陆交通大动脉,促进沿线商业城镇的发展,时至今日战略意义依然突出。而赣粤运河的构想则是600年前明代大学士解缙提出的。  相似文献   

17.
长江、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该区域经济总量超过全国的71%,也是航运最为发达的区域。通过赣粤、湘桂运河连通长江、珠江两大水运航道网,构建覆盖国家绝大多数经济发达省份国家水运网,完善全国高等级航道布局、对于实现交通强国,落实国务院加快水运业发展,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水运体系,极大促进流域沿线国土等自然资源的开发,推动周边各领域合作交流等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和广泛影响,本文介绍了赣粤、湘桂运河工程背景及前期研究进展,对粤赣、湘桂运河工程进行了战略定位分析,指出了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研究尼加拉瓜运河的修建对于中国国际海运物流发展的影响,从海运物流资源、船舶技术进步、运营管理及海运物流转型等方面分析尼加拉瓜运河的地缘战略意义,并对尼加拉瓜运河项目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提升尼加拉瓜运河项目至国家战略地位、完善运河工程实施计划与方案、合理规划航线网络布局和船型选择以及增加自然和人文环境保护措施等治理策略的实施,可能解决关键问题以增加尼加拉瓜运河修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船闸闸室施工传统上采用组合式钢模板工艺,该工艺人、财、物耗费量较大。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江淮沟通段施工J005-1标蜀山泵站枢纽工程投标方案中,船闸闸室施工通过引进移动式龙门模架施工工艺,相对传统工艺,在工程成本、施工工期等方面有了较大优化,为工程顺利中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早在战国时期长江就有宏大航运工程。吴王夫差辟邗沟通淮河、黄河在先,秦始皇建灵渠通珠江于后。秦时我国已建成江、准、黄、珠四大河系的联通运河,早于外国二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