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辙是实行渠化交通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主要针对我省某条高速公路车辙分布、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交通量、钻芯取样等方式对产生车辙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车辙主要产生于中面层和表面层,车辆超载、混合料级配不合理及用油量偏大是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路面结构组合影响着路面的使用性能,但对车辙的影响究竟如何。尚需进一步定量化,以便于抗车辙性能佳的合理路面结构的提出,本文利用结构层车辙预估模型,分析研究不同路面结构及各材料层的车辙反应,为寻求抗车辙性能强的合理路面结构提供了一条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调查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几条典型高速公路车辙病害进行了调查,并通过取芯试验研究,系统分析了车辙病害产生的原因,对车辙病害的防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结合山西临汾地区多条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车辙病害问题的分析,提出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病害出现的形式和诱因,对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病害的处置方式给出意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山西省已建高速公路长大纵坡段沥青路面早期车辙病害的调查并进行相关试验分析,发现大部分车辙病害为失稳性车辙,分析了造成这种路段车辙形成的原因,提出并介绍了较为有效的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6.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高温评价指标及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红  叶炜 《交通标准化》2010,(1):192-196
通过对AC-20C和SUP-20型两种沥青混合料掺加不同掺量的改性剂(PR和RA)进行车辙试验。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及统计学检验方法可知,马歇尔稳定度和马歇尔模数是影响车辙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且当级配由AC-20C转化为SUP-20时,其对车辙试验结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以国内外加速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成果为基础,从路面结构及组成、沥青混凝土(AC)组成、交通条件、环境因素等方面探讨影响路面车辙的因素,在路面设计、施工和养护中,考虑和注意这些因素的影响,能有效地控制沥青路面车辙。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沥青路面车辙病害日益严重的问题,对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进行研究.采用抗车辙级配并掺入抗车辙剂设计了两种抗车辙路面结构,对材料性质进行了测试,确定了混合料的级配及沥青含量,并进行室内试验以评价其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抗车辙级配及掺加抗车辙剂,均可提高沥青昆合料的抗车辙性能,且掺加抗车辙剂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王磊 《北方交通》2020,(7):46-49
考虑车辙发生的内外因作用,进行我国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的车辙预估模型敏感性分析。首先采用SPSS工具进行正交试验设计,考虑交通荷载水平、沥青混合料层厚度、等效温度和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四个因素,分别取五个水平,对各设计参数不同水平下的车辙深度进行数值计算。最后采用Origin工具绘制正负相关性图,分析不同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所确定的范围内,车辙等效温度对车辙深度影响最大,其次为动稳定度,再次为交通荷载等级。最后根据敏感性分析结果,提出改善沥青路面高温抗车辙性能的针对性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介绍广深高速公路在重载交通环境下的桥面车辙情况,并进一步分析车辙形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甘肃省河西地区山临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现场调查,探索研究甘肃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严重车辙的主要原因,并对影响高速公路车辙形成的面层结构问题、材料级配问题、面层间结合面处理问题、荷载交通量问题、材料问题、路面纵坡和当地平均气温等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省道平朔线K32+000—K41+200段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的车辙病害,通过路面状况检测与评价,论述了车辙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此路段相应的大修方案。  相似文献   

13.
基于正交试验方法,采用室内车辙碾压成型和钻心取样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分别测定了整块车辙板试件的密度和钻心芯样的空隙率,综合分析了影响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关键筛孔和显著试验条件.同时,基于MATLAB7.0软件分析了车辙碾压成型试件密度和钻心取样试件密度的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5,线性相关性良好,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检测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轮压与温度对AC-20沥青混凝土抗车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轮压和温度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能够调控荷载和温度的车辙试验仪,对AC-20进行了40~70℃时不同轮压情况下的车辙试验,分析了轮压与试验温度对动稳定度、车辙深度指标的影响规律,给出了相关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轮压(轴载)和温度对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轮压每增大0.15 MPa,动稳定度将降低约30%,车辙深度将增大23%~55%;温度每升高10℃,动稳定度将减低约37%,车辙深度将增大10%~42%,这些成果有助于掌握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为向路面结构设计和沥青混合料抗剪设计提供参考,用室内环道试验数据建立了基于抗剪性能的车辙预估模型,并与现有车辙预估模型进行了比较.为了标定该车辙预估模型,采用2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现场实测数据,对车辙预估值和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现有车辙预估模型相比,除综合系数有差别外,其余参数值相差较小;当修正系数为0.361 3时,预估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有限元分析纵坡路段路面结构动态力学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态力学分析纵坡路段路面结构,能够得出推移是由于层间剪应力增大引起的,但不能合理解释实际存在的车辙问题。采用ANSYS三维有限元瞬态计算方法,模拟路面结构受到的动态车辆荷载作用,并依据国外路面设计理论,分析路面结构各层层底拉应变、面层内最大压应变以及路表弯沉值、面层与基层间的剪应力。得出纵坡路段的行车速度慢是车辙形成的主要原因,层间剪切破坏的发生主要跟纵坡坡度大小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李欣 《北方交通》2012,(5):44-46
针对沥青路面在超载和高温共同作用下的路面车辙进行研究,通过合理路面结构参数的选取,采用有限元分析了路面结构层内部的应力,利用合适的车辙预估模型进行车辙计算,并研究了不同轴载作用下的车辙量的变化。研究成果对于认识高温、超载对路面车辙的影响提供了定量化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的标准车辙试验和不同厚度试件车辙试验结果,分析了长时间车辙试验动稳定度的计算方法,并与标准车辙试验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厚试件车辙试验和标准厚度试件车辙试验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用来指导野外切割的厚试件车辙试验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的标准车辙试验和不同厚度试件车辙试验结果,分析了长时间车辙试验动稳定度的计算方法,并与标准车辙试验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厚试件车辙试验和标准厚度试件车辙试验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用来指导野外切割的厚试件车辙试验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