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针对一型具有水下多种工程作业功能的 3000 m 深潜水作业支持船的大型复杂船型,基于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快速性综合优化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对于船体首部形状、尾封板高度及小尾鳍角度等变化,分析了其改变的首、尾部线型对船体阻力及伴流的影响;根据分析计算结果综合优化了船体线型,预估在限定功率下的船舶航速,并在水池对最终优化后船型进行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数值预估结果吻合,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准确性以及大型复杂工程船型线型综合优化设计思路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考虑到VLCC艏部采用直立艏线型设计能够提高船舶阻力性能,降低油耗,但是直立艏也会给结构设计带来一定问题,如总纵弯矩增加、艏部冲击载荷增大等,由此带来结构增重,根据VLCC实船设计经验,从艏尖舱类型、线型设计、冲击载荷计算、结构优化布置等方面进行讨论,总结出一套VLCC直立型首部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有效控制艏部结构重量。  相似文献   

3.
《舰船科学技术》2013,(9):16-23
以一艘用于沿海巡逻的高速穿梭艇为研究对象,利用SHIPFLOW中的势流方法,基于Dawson方法的面元法,计算穿梭艇的兴波及流场问题。在尖尾母船的基础上,分别改变船长和船宽2个船型要素,产生不同的方尾线型,比较不同的方尾线型对船舶兴波阻力和波高的影响,形成兴波阻力最优的尾部线型方案,为尾部进一步的优化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4.
高速艇线型优化是方案设计的重点,采用CFD方法,对适用于排水型高速艇的斧式直首线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某常规高速船线型进行艏部改型,改型中主要控制船体中部以及尾部保持一致,仅将艏部改为斧艏线型,比较静水力性能以及水动力性能,包括快速性和耐波性等,分析两种线型的优劣。采用RANS方法以及势流的方法进行计。根据文章采取的不同减阻方案,优化后的线型具有较为明显的减阻效果,并且斧艏线型具有更优秀的耐波性。  相似文献   

5.
杨帆  董国祥  周红鹰  陈灏 《船舶工程》2018,40(11):27-32
随着计算机和CFD技术水平的提高,数值模拟所需时间逐渐缩短、准确度逐步提高,利用数值模拟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进行方案择优已经逐渐流行。本文利用商用软件对广船国际提供的某油船三种线型进行了设计和结构吃水工况下的数值计算,包括阻力、自航计算,并且根据ITTC推荐规程做了实船尺度下的数据分析;以实船尺度下保持目标航速所需要的收到功率最小为评判标准,通过对该船三个方案线型不同吃水情况下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评价了线型方案的优劣。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物理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验证了本文计算方法可靠性和准确性,也展示了数值模拟在船型方案择优过程中的作用,可以用于综合评价不同方案线型的船舶水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长江下游干线客船的船型开发研究,对于B/T=5.667、C_B=0.552的浅吃水新船型进行了船模试验研究,并以“东-11”型常规双桨线型为基础,设计了两种新的尾部线型方案:一种是双尾线型,另一种是双尾鳍线型。船模自航试验结果表明,在诸线型和试验方案中,双尾鳍桨外旋方案的DHP值最低;桨外疑方案的Q.P.C值也超过了内旋方案。本文还分析了双尾线型和双昆鳍线型的伴流测量和流线试验结果。笔者认为,对于宽而瘦的内河船型,双尾鳍线型是一种值得开发的节能线型。  相似文献   

7.
曲宁宁 《船舶》2011,22(2):24-30
以某肥大型船为研究对象,系列变化其尾部线型,然后利用荷兰MARIN水池开发的粘流计算软件PARNASSOS计算尾部流场,分析粘性阻力和伴流场随线型的变化规律,总结了肥大型船尾部优化时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长卿  车驰东  闫菲 《船舶力学》2016,20(4):478-486
为了提高船舶尾部模态计算的精度,文章提出了一种尾部详细结构与船体骨架结合的简化有限元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某全回转推进船舶尾部模态进行了计算,并将其结果与另外两种传统简化模型(即尾部三维模型与尾部+一维梁混合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改进模型与传统模型在尾部局部模态计算中没有明显差别,但对整体模态而言其差异随频率增大而增大。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航行过程中对该船舶振动情况进行了测试,并利用运行模态分析法识别尾部整体模态。通过识别结果与计算结果的比较可见,三种模型在基频(1阶弯曲)计算时误差均很小,但是在高阶固有频率计算中改进的模型误差明显小于另两种模型。  相似文献   

9.
王星  张楠  谢华  田于逵 《船舶力学》2016,20(1):31-40
文章通过求解RANS方程,结合雷诺应力模型,数值模拟了水下航行体模型SubA在不带导管、定子与带导管、定子两种不同状态下的尾流三向速度场,分析了船体、定子与导管相互干扰尾流特性,数值模拟给出了模型尾部不同半径上的三向速度与伴流分数,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结果吻合得很好,研究表明文中所使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模拟尾部三向速度场.通过对比发现,定子与导管对尾流场有阻滞作用,且相互干扰尾流特性相当复杂.同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尾部去流段长径比对尾流场的影响,计算了两种不同长径比回转体模型的尾部去流段边界层速度分布,详细分析了尾部外法线上速度分布和边界层厚度随长径比的变化,指出该模型尾部去流段相对短粗肥胖,导致逆压梯度相对较大且变化剧烈,从而导致边界层增厚,速度相对降低,卷吸携带作用减弱,最终桨盘面轴向速度分布产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在100ft豪华游艇圆舭游艇尾部线型设置尾鳍后的研究过程,分析了尾鳍与常规尾型在阻力、推进、螺旋桨盘面处伴流分布及激振力和船舶适航性的差异,提出了一些设计准则。研究表明:双尾鳍线型是游艇可选的适用优秀线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