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选择大相对功率单桨船舶螺旋桨转向的设计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大伟  顾佩芝 《造船技术》1995,(6):23-25,20
本文提出,大相对功率单浆船舶航行时,由螺旋浆阻力转矩对船舶横向浮态所造成的影响不能忽视;为了确保大相对功率浆船舶舴全过程始终具有安全正常的横向浮态,作者提出了选择螺放心浆转向的设计原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专题研究高相对功率单船舶满载航行时船舶重心横向位置。研究表明:除了船内重量大小及位置改变会导致船舶重心脱离纵向对称平面向一侧迁移之外,高相对功率单浆船舶满载航行时其螺旋浆所承受的阻力转矩也会产生类同于船舶重心横向迁移的效应。为确保高相对功率单浆船舶满载航行时具有安全合理的横向浮态,本文在系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项涉及单螺旋浆阻力转矩影响的船舶重心横向总迁移量限制公式。本文研究结果及所推荐的限制公式对单浆船舶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相对功率单螺旋浆水面舰艇满载航行过程中很可能同时受到5种力的联合作用,为了便于设计应用,本导出一项适宜大于相对功率单浆水面船舶初稳性选择设计的最大横倾力矩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浅吃水肥大型船的尾部线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船舶尾部伴流场对船舶阻力推进,操纵及船体振动性能等影响的观点,研究尾部三维伴流场,介绍尾型与伴流场之间关系及非对称双尾鳍船型的形成。非对称双尾鳍船型与优选的常规双尾鳍船型模型的阻力,自航及伴流场等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非对称双尾鳍船具有两大优点,首先,该船型能在浆前方产生一个与外旋浆旋向相反的预旋流,在保持了优良阻力性能前提下可提高外旋浆推进效率8%,获得阻力,推进,操纵各性能间的最佳配合,第二,轴向伴流分布比较均匀,满足BSRA5项衡准指标,改善了螺旋浆工作的流场条件,减少了螺旋浆产生空泡及其诱导船体激振的危险,使节能与减振得到统一,最后还介绍了该船型首制船“宁安1号”的实船测试结果及其由船模试验预报实船性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对设计航速在Fr=0.28~0.35之间、船型基本参数在L/B=5.5~6.0,B/T=3.5~4.0,CB≈0.55范围的方尾双浆快速客船船型,进行了一系列线型优化试验工作。通过对主船体的优化、球艏的优化及双尾鳍的优化,开发成功了低阻节能的方尾、球艏、外旋浆双尾鳍快速客船船型。其较优化对象在设计航速时可降低功率10%以上,而在稍低些的航速下可降低功率30~40%,与常规人字架Taylor船型相比可降低功率20~25%,与国内同类优秀双尾鳍船型相比,功率可降低10%左右。通过球艏估化研究,提示快速客船宜采用8~12%面积比的球艏,由此可降低剩余阻力15~20%,又不会招致低速时过大的阻力增加。在尾鳍的优化研究中着重研究了尾鳍形状与螺旋浆旋向的影响,取得了重大突破,揭示了随着航速的增加,切向伴流分量逐渐向有利于外旋桨的方向变化,对快速客船已能设计出适合于外旋桨并有最佳快速性能的双尾鳍船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深隧道中螺旋浆尾流周务运动的状况,周向运动在浆后隧道中的充水能力,周向运动对尾流流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拖曳水池中,通过滑行艇模型自航试验,研究了艇底气层对滑行艇推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层对采用水螺旋浆推进的滑行艇推进性能的影响不大。由于气层影响,当滑行艇处于过渡状态时,推进效率略有增大;当滑行艇处于滑行状态时,推进效率略有减少。在饱和气流量时,阻力及主机功率最大减幅可达20%。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括了喷水推进器与固定螺矩螺旋桨吸收主机功率方面的主要不同之处,这些不同点对于操作人员、主机选型和主机都有影响。本文涉及以下范围的内容:功率与转速之间的固定关系,这意味着喷水推进器和作为主机功率计,而与转速与船速相关的螺旋浆则不同;功率吸收偏离匹配点的差别和喷水推进器不会使主机过载的实际情况,及这些对于操作员和主机的意义;主机转还与船速的比较,喷水推进和螺旋浆可获得的推进功率与船速的关系;船超  相似文献   

9.
对一变截面弯曲船舶螺旋浆长导管的水头损失进行了计算,根据长导管具全布置情况,将水头损失分为进口段,弯曲段,收缩段,轴承,支架段,弯曲段,扩张段以及出口段第十个部分分别计算,并进而计算了为克服这些损失和流动阻力所需的螺旋浆推力。对应某一确定的螺旋桨直径,依据流动损失和浆推力计算,对长导管进出口的直径进行了优化计算。  相似文献   

10.
1.序言航行中的船舶所受的全部阻力中,摩擦阻力和兴波阻力所占的比重相当大。降低这些阻力关系到提高推进效率和螺旋浆效率,同时,还可望节省燃油。一般认为,在船舶建造计划阶段,根据已确定的船舶大小来决定兴波阻力尽可能小的理想船型并不那么困难。然而,当决定应具备捕鱼性能等特点的渔船船型时,就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为防止渔船在航行时船体阻力的增加,应该防止污底,尽量降低摩擦阻力。本文报告了采用自抛光型防污涂料防止渔船船底和螺旋浆污底效果的实验调查,同时,阐述了船底及螺旋浆污底与船体阻力之间的关系,并对渔船航行效率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王庆  王艺  袁利豪  卢巍  张以恒 《船舶力学》2018,22(3):339-352
文章应用了一种被称为近场动力学的无网格方法来模拟层冰与加强板的接触过程。介绍了键型近场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数值方法。为了描述物体连续或不连续区域,近场动力学采用了统一空间积分—时间微分方程。短程排斥力用来描述属于不同物体内的物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考虑到冰的拉伸压缩强度的不同,数值模型中采用了一种弹脆性的本构模型。通过将近场动力学模拟结果与实验对比来确定应用近场动力学方法模拟冰—结构相互作用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数值模拟的冰力与冰载荷分布与实验数据和船舶设计假定一致。  相似文献   

12.
带舭龙骨柱体的横摇阻尼的粘性流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用RANSE求解器计算在自由面上带舭龙骨二维柱体的横摇水动力系数(附加惯量和阻尼).采用有限体积法(VOF)和两相流技术在时间域内求解柱体横摇强迫振荡所扰动的带自由面粘性流场.由柱体所受到的横摇水动力矩的时间历程导出横摇水动力系数.文中所给算例与已公开发表的试验结果吻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芮桃明  孙磊 《船舶工程》2021,43(4):128-135
在圆柱表面布置不同深度的V形沟槽,采用k-ω/SST湍流模型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其减阻效果,分析圆柱表面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速度分布及尾流漩涡脱落状态.结果 表明,与光滑圆柱表面相比,V形沟槽深度为0.04D的减阻效果最好,阻力系数相对于光滑圆柱表面减小了34.4%.当沟槽深度为0.04D时,升力系数的均方差最小,相对于光滑圆柱表面减小了16%;随着沟槽深的增加,St先增大后减小,当沟槽深为0.04D或0.05D时,漩涡脱落频率发生明显变化;当沟槽深度为0.04D时,圆柱前后速度差最小.随着槽深的增加,尾流漩涡表现出强度减小数量增多的趋势,当槽深为0.05D时,漩涡脱落呈双稳态.  相似文献   

14.
徐姝菁  洪术华 《船舶工程》2010,(6):33-35,77
基于负载敏感的调距桨电液系统在调距时,为避免控制作用过于频繁,消除频繁动作所引起的振荡问题,提出带死区的PID控制算法设计,并进行实船验证.应用结果表明,带死区的PID控制算法用于负载敏感的调距桨电液系统控制是有效的,对小螺距调距时产生的系统振荡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爆破挤淤法进行基础处理时,合龙口一直是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介绍了某工程南堤合龙口处理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分析、处理方案及效果,从而丰富了爆破挤淤施工的理论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变比热容并考虑油气比变化对系统的影响,建立了一种非线性的考虑容积惯性的双轴燃气轮机动态仿真模型.基于不同的工况,获取进气系统的压力损失变化规律;并耦合燃气轮机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实际运行需求,对燃气轮机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和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燃气轮机工况的增加,进气系统的压力损失按接近2次方规律增加;在高温和高工况条件下,燃气轮机的有效输出功率和热效率下降明显.所得结果可为燃气轮机的优化设计和使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某制导弹药采用鸭式布局,执行机构为两对对称且垂直安装的“十字”鸭舵.论文根据“十字”鸭舵结构和特点,研究了由弹体转速、滚转姿态角和理论控制力求解两对舵实时舵偏角的方法,并进行试验验证,解决了“十字”鸭舵如何实现低旋转尾翼稳定弹所需的控制合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吹填流泥地基采用真空预压浅层加固的主要目的是为深层地基处理提供稳定的工作面,因此其控制指标是浅层加固区地基承载力或不排水抗剪强度,但是目前的沉降速率卸载标准主要服务于控制工后沉降。为合理确定卸载时机,根据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与有效固结应力的关系、剩余沉降与沉降速率的关系,并考虑卸真空对软黏土抗剪强度的影响,推导得到了浅层加固沉降速率卸载标准公式。浅层加固沉降速率卸载标准与地基承载力或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需求、真空预压荷载、加固厚度、竖向排水体间距、固结系数等有关。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确定的沉降速率卸载标准与工程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9.
价格有折扣的报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散报童问题和连续报童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价格有折扣的离散报童问题和价格有折扣的连续报童问题,并给出了各模型的解法及实例.  相似文献   

20.
针对长流油气码头海上重达1000t以上的大圆筒码头基床夹泥引起倾斜的工程问题,研究提出了砂砾挤扩灌浆桩的加固新方法,并进行了加固设计、现场施工和质量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挤入淤泥和粉土中的纯砂砾柱平均直径达到55~82cm,28d龄期时水泥砂砾灌浆体取芯的抗压强度达到4.3~11.4MPa。工程竣工使用一年状态良好,表明砂砾挤扩灌浆桩的应用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