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自动化程度更高 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集装箱物资装卸运输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操作所需人员最少,作业时间最短,又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证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操作的安全性,这就必然要不断提高集装箱装卸运输车的自动化水平.一些新型集装箱装卸运输车已经开始采用线控或遥控技术,液压稳定支腿的收、放以及装卸机构的动作仅靠1人即可完成,操作者可以选择最佳的视角对装卸作业进行控制,既提高了作业效率,又增加了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2.
一款专门用于集装箱快速装卸及堆垛的中联重科ZLJCRS45-5型集装箱正面吊运机,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垂直起升和水平移动集装箱,用以完成6m和12m标准集装箱装卸、堆垛和水平运输作业的集装箱装卸搬运机械,额定起重能力达45吨。该产品具有外形美观、作业效率高、整机能带载行驶、带载伸缩、工作平衡可靠、安全保护功能强、驾驶舒适、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3.
侧装式整体自装卸系统是一种方便、有效的集装箱装卸工具,把它装在汽车上,既能够利用自身的装卸装置自装卸集装箱,也能够为其它集装箱运输车装卸,非常适合缺少集装箱装卸设备的部队使用,这套系统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装箱门对门运输的有效技术手段。新西兰生产的斯文特鲁集装箱装卸系统就是一种侧装式整体自装卸系统,目前已在新西兰市场上销售,并已出口到澳大利亚、英国和中东地区。……  相似文献   

4.
集装箱正面吊运机是七十年代中期开发,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集装箱装卸机械,特别适用于中小港口、铁路中转站和公路中转站的集装箱装卸。也可在大型集装箱码头作为辅助设备来使用。随着集装箱工业的蓬勃发展,集装箱正面吊运机以其机动灵活、占用场地小、适于跨箱作业等特点,在集装箱作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在中国正面吊运机市场上以瑞典kalmar(卡尔玛)占主导地位。其销售量约占中国市场的70%左右,剩余份额由其他诸如BOSS,SVE,LUNA,FANTUZZI,VE-MENT等国外正面吊厂家占有。从2001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民生活质量逐渐提高,食品、药品的运输安全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中国冷链建设方兴未艾,冷藏保温汽车作为冷链建设中主要运输工具之一,其发展势头迅猛.运输对象的特殊性,对冷藏运输的技术和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是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事实证明,冷藏集装箱与公路、铁路等其他运输工具配套使用不仅能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装卸环节,降低装运中的损耗,还能实现"门对门"服务,有效提高了冷藏运输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装备的装卸作业效率,满足特种方舱的装卸、运输和存储,实现车对车、车对地的装卸作业,设计一种专用超宽型、侧装式整体自装卸车。根据侧装式整体自装卸车的技术特点和作业情况,按照功能要求、技术指标和使用要求,合理进行运载底盘选型,从副车架、起重装置、液压系统、电控系统和辅助设施方面进行设计,采用Abaqus软件对起重装置进行有限元分析和刚强度校核,对自装卸车的稳定性进行校核。通过运行调试和试验,并对起重装置、液压系统和电控系统动作安全、稳定、可靠性进行考核,各载荷工况和极限作业工况下,均可进行正常装卸作业,各项性能均满足指标要求。此侧装卸车的成功研制,使侧装卸技术得到了创新和改进,有助于扩展思路,提供设计借鉴,拓展侧装车整体自装卸技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正40英尺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凭借其应用范围广、产品种类多等优点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外运输厂商的青睐。本文介绍了国外40英尺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的使用情况,详细分析了其结构及技术特点,简述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该车今后的研究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快递之地     
层出不穷的集装箱、自换箱、自装卸运输车及快速装卸机器人技术,不仅提高了快递货物集散地、目的地的装卸效率,同时也全面提高了快递车辆的出勤率。物流快递之地,呼唤绿色时代;专用汽车技术,驱动快递更快。  相似文献   

9.
针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卸货过程中岸桥、智能运输机器人和场桥设备交互作业, 实际调度环境复杂多变等问题, 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目标, 构建基于混合流水车间的三阶段集装箱码头集成调度模型, 为解决自动化码头调度环境动态性强的特点, 使用1种深度强化学习算法(DDQN)进行求解。依据码头实际调度情况, 使用神经网络实时拟合动作-值函数, 把各阶段设备状态数据输入模型, 采用经验回放机制训练模型, 把单一启发式规则加复合启发式规则作为设备候选行为, 通过强化学习动作选择与动作评估机制, 得到最优的集装箱-设备组合策略, 并与精确算法和常用的几种元启发式策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较大规模算例下, 与目前较为先进的粒子群算法相比, 所提方法的总作业时间平均降低了7.84%, 与理论下界值的差距分别为6.0%, 5.6%, 4.6%, 三阶段设备负载较为均衡, 设备平均利用率为89%, 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小规模算例下, 与Gurobi求解器的总完工时间平均误差为1.99%, 且随着算例规模增加, 所提算法在求解时间上显现出一定的优势, 求解时间最大提升59%, 验证了所提方法对于提升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行效率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粉状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靠人力装卸、机械化程度低、装卸效率不高的问题,重庆汽车研究所根据市场需要特开发了集装箱式自卸汽车。本文阐述了QYZ3300B38D型集箱自卸汽车总体设计的原则,主要总成上台架、集装箱锁固、副车架、倾卸机构的结构型式,以及主要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40英尺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在国外物流运输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概述了其发展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Hammar、Steelbro、Swingthru、Klaus等四家主流公司的产品现状,根据其特点对40英尺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该车及相关专用车辆系统设备今后的研究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公路》1960,(8)
哈尔滨市运输公司在开展“安全、节约、车吨月产万吨公里”红旗竞赛运动中,全面深入地掀起了大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新高潮。在推广汽车列车化、双班作业、快速保修等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保养机具化,促进了运输效率成倍的提高。然而装卸工作不能适应运输效率迅速提高的矛盾,也随之突出了。这个矛盾所反映出来的,不但是在装卸能力上满足不了运输的要求,而且根据社会发展要求,也必须改变落后的人抬、搬、铁锹、扛棒的的劳动方式。这种落后的劳动方式,不但使装卸工人付出很大的劳劫;并且装卸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以国内某大型集装箱港口为案例,利用仿真工具Witness建立了基于港口前沿至堆场道路网络的单船装卸运输仿真模型。通过仿真模型的运行,分析集卡配置数量和车速对整船装卸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集卡的数量应根据装卸的不同时段进行动态调配,集卡的车速提高不一定会加快整船的装卸效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机场物资装卸平台车固定挡板不便军用集装箱或托盘顺利装卸的情况,介绍了一种机械式伸缩结构,既保证军用集装箱或托盘能顺利的装卸货物,又能满足车宽不超指标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传统平地机传动系统多为液力机械传动,要实现产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比较困难.随着现在工程机械产品的发展,用户对新的工程机械产品在工作效率、作业质量、环保、节能、操作舒适性及自动化程度诸多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现代工程机械发展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正>介绍了一种新型自卸式污泥集装箱罐,因其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密封好、装卸方式便捷、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对开创我国未来环保型污泥运输新模式、提升污泥运输效率等,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前言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据相关统计资料,2010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有2 500多座,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已达到每天1.22亿t,为实现国家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MQ4035集装箱门座起重机为对象,研究了以可编程控制器(PC)为主体控制门座起重机起升、变幅、回转机构电力拖动系统的顺序控制装置,从而可使门座起重机对集装箱的装卸作业形成生产线。  相似文献   

18.
以整体自装卸车为主体的整体自装卸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装卸作业环节多、装卸效率低的局面,开创了快速、准确、高效的物资装卸运输的新模式。故此针对整体自装卸车结构特点及发展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四期陆域为复杂的软弱土地基,沉降问题是自动化集装箱堆场建设的关键问题。项目建设中以减小工后沉降、控制不均匀沉降为目标,对堆场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并针对性开发应用了U型槽轨枕道砟基础。实践证明,沉降控制的思路和方法可行,堆场沉降可控,可满足自动化集装箱堆场正常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整装整卸运输车是指在不借助任何其他装卸机械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托盘和集装箱对物资和装备实施整装整卸(本文仅涉及可实现尾部装卸的车辆)的运输车辆。各个国家整装整卸运输车的名称不同,如美军称为托盘装载系统(PLS),英军称为可移拆式托架装卸系统(DROPS),但功能基本一致。整装整卸运输车发展应用概述美军于80年代开始研制并试生产整装整卸运输车。海湾战争期间,整装整卸运输车开始崭露头角,并在恶劣的野战环境中经受住了考验,发挥了重要作用。整装整卸运输车由两大部分组成:具有自装卸能力的牵引车和一个可拆卸的装货平板或集装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