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骆德正 《中国港口》2009,(10):23-25
近年来长江船舶趋于大型化。数量快速增长。港口现有锚地已不适应或不能满足需要.需建设新锚地或进一步维护原有锚地。作为基础性、辅助性配套设施,锚地是否完备关系到港口和船舶的安全.同时反映出港口服务能力与水平.影响到港口综合通过能力和长远发展.因此港口应充分保障锚地数量结构和能力,其建设和管理维护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武汉VTS二期工程建设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3月,武汉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简称武汉VTS)工程建成后,发挥了较大社会效益。但是目前此系统的管理区域仅为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至武汉长江二桥之间约16公里水域,远不能满足武汉港水上安全管理的需要。随着武汉市江滩的建设,武汉港口作业重心逐步向上游及下游方面发展,尤其是下游阳逻港得到长足发展,充分运用VTS等现代化监控手段加强武汉海事局辖段水上安全监管是大势所趋,是武汉市沿江经济及长江航运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针对当前的港口发展形势,对VTS二期工程的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提升了长江干线江苏段的航道通过能力。针对江苏沿江港口如何依托深水航道推动自身发展的问题,在分析深水航道对到港船舶大型化提升、航运成本下降、运输组织优化、沿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促进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和畅洲水道航道条件、整合港口资源和优化布局、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临港产业布局、改善口岸通关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水运工程》2006,(4):8-8
江苏港口建设2006年起全面提速,计划投资70亿元,重点建设七大重点港口工程。2006年,江苏省港口工作总体目标为:提升五大沿江、沿海国家主要港口规模化、现代化水平,初步形成集装箱、矿石、煤炭、原油四大重点货种专业化布局,逐步完善海运直达、江海转运和长江中上游中转联运三大运输体系,加快苏州港太仓港区和连云港港两个集装箱干线港发展。为此,江苏省港口建设今年计划投资70亿元,新增万吨级泊位38个,新增货物吞吐能力7700万t,港口吞吐量达到8亿t,其中沿江、沿海港口吞吐量5.6亿t,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20万TEU。江苏确定的七大重点港口工程为:连云港港墟沟港区5万t级航道扩建工程,苏州港太仓港区二、三期工程,南京港龙潭港区二、三期工程,镇江港大港区三期工程,连云港港庙岭港区三期突堤工程,连云港港东港区25万t级矿石码头工程,南通港洋口港区陆岛通道工程。与此同时,江苏还要进一步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发挥港口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5.
曹妃甸港区建设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将建设成为拥有263个泊位,年到港船舶上万艘次.货物吞吐超过4亿吨的超级大港。锚地作为港口正常运营的基础设施,具有对港口发展的支持和保障作用.锚地的科学选划和利用,不仅可以为港口船舶待泊、避风、过驳等提供安全保障,还可以充分提高港口、泊位的利用效率,促进港口经济的发展。而目前曹妃甸港已进入试运行阶段,但锚地问题依然未得到彻底解决。本文对锚地相关问题进行论述,并提供参考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锚地是港口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性设施。长江口锚地附近水域作为船舶进长江的第一站,船舶在该水域的锚泊安全直接关系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本文通过对长江口锚地使用和管理现状和特点的分析,总结了影响长江口锚地在资源需求、锚地容量和锚泊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并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江口锚地在管理规定、危险品船舶管理、锚地附近水域交通流的管理以及应急力量的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缺陷,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郭彦飞 《中国水运》2007,5(10):16-17
长江江苏段作为我国内河航运经济价值最高的水域之一,在航路特征、航行规则等方面与海上通航水域特征类似。在目前长江江苏段仍以内河船舶航行为主的情况下,虽然港口和港口岸线已适用海上法律体系进行管理,但对于长江江苏段通航水域,仍应加强法律适用方面问题的调查和研究,慎重考虑适应海上法律体系实施海事行政管理。在《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订出台时,应是考虑长江江苏段适用海上法律体系实施海事行政管理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8.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作用 在建设卜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带动下,江苏港口吞吐量持续高速增长。港口快速发展有力的推动了江苏经济和产业的发展,2005年汀苏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7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279亿美元,“十五”期平均增长速度为13.1%和37.9%,外向型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江苏沿江沿海港口在带动江苏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化了我国东中西部区域联系,促进了长江流域和沿陇海兰新区域经济崛起腾飞。长期以来,江苏沿江沿海港口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向长江中上游地区和广大中西部地区提供物资中转服务,目前沿江港口吞吐量中有35%左右是为长江中上游转运的,中上游60%以上的转运物资是在沿江港口完成。长江中上游地区大型企业所需的几乎全部的外贸原油和70%的外贸铁矿石由沿江港口中转,长江中上游地区30%左右集装箱吞吐量通过江苏省港口进出。连云港港作为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70%以上港口吞吐量、40%左右集装箱来自于徐州以西陇海兰新线9省市,已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长江干线锚地总量不足、锚地结构性矛盾突出、锚地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锚地资源日趋紧张的问题,本文以长江安徽段为试点区段,在锚地现状和需求调研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港口锚地规划和船舶航行配套锚地实际需求,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和综合分析,预测安徽沿江锚地需求量。  相似文献   

10.
丁本领 《中国港口》2013,(12):23-24
<正>一、锚地现状九江港现有姚港锚地和新港游轮锚地,瑞昌港区对面的武穴锚地可供本辖区船舶的锚泊。湖口港区、彭泽港区均未有锚地,需锚泊的船舶无处可停,只能停在码头前沿或通航水域,严重影响了港区的通航安全和进出码头船舶的安全,现有的锚地已不能满足到港船舶艘次不断增加和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急需加快九江港锚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骆德正 《水运管理》2010,32(2):29-31
为发挥长江港口锚地的基础性作用,介绍长江港口锚地的特殊性、局限性、重要性和当前锚地建设维护现状,分析锚地建设维护制度存在的问题,指出锚地是促进长江港口水运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建设及维护管理不容忽视,必须建立保障制度,并提出加强长江港口锚地建设和维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之梁 《世界海运》2001,24(5):15-16
对船舶在港口锚地的安全监督和管理问题提出了作者的看法,在船舶进入锚地后,应当加强各种报告制度,这样可以从安全监督管理的角度对在港船舶实施动态管理,确保船舶和港口的安全。结合锦州港安全监督的情况,介绍了这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在调研江阴港腹地经济、港口发展、沿江企业需求的基础上,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对江阴港发展的影响。分析得出:1)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的实施,有力提升了长江南京—南通段航道通航条件,为开普敦型船舶进江阴港创造了有利条件。2)船舶大型化大幅提升了实载率,不仅让江阴港吞吐量实现大幅增长,而且给江阴港口企业减少了大量的物流成本,促进了船舶运输组织方式的优化调整,还减少了船舶污染和碳排放,推动港口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苏州地区沿江开发不断升温,众多外商内资纷至沓来投资建厂,苏州港口岸货物吞吐量超2亿t,特别是长江沿岸危险品码头数量逐年增加,吞吐量逐年上升,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多.仅张家港口岸年危险品吞吐量已达1200万t。沿岸的化学工业同区还在不断扩建,消防安全形势日趋严峻。近几年.长江水上船舶及沿江码头火灾爆炸事故频发.严重威胁长江水运及沿江码头的安全。而长江苏州段水上灭火救援力量建设相对滞后,与沿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协调,加强长江苏州段水上灭火救援力量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家层面提出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强化其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以解决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等问题。根据《港口法》《港口规划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文件,港口水域规划方案是港口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航道、锚地等基础设施空间利用方案。针对目前港口水域规划方案制定缺少明晰编制思路和技术方法的问题,以北部湾港为例,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开展船舶通航密度分析,提出一种以航路+航道为骨架、因地制宜地选划锚地、合理协调解决各类涉海规划间矛盾冲突的港口水域规划研究方法,对于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海上交通安全、港口健康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船舶定线制对提高通航效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江峰 《船海工程》2006,35(4):83-84
通过对比2001年~2005年相关航道流量、引航量、事故率及相关港口船舶到港量,说明《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规定》实施后极大地提高了长江江苏段的通航效率,并促进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吕航 《中国船检》2004,(4):70-72
3月19目,江苏海事局在南京宣布,长江江苏段全面实行海轮夜航。意味着.长江江苏段全天候通航的时代到了!海轮全面夜航后,将会提高船舶运营效率,降低沿江两岸的物流成本,增强口岸竞争力.提升沿江开发的区位优势,改善地方招商引资的投资环境.对区域经济和航运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运文献信息》2005,(4):25-25
船舶进出港口以及在港停泊期间,因使用港口水域、航道、泊位、码头、浮筒、锚地等,装卸和申请港口有关机构提供的各项服务,如引航、拖轮等,按规定要支付的各种费用,统称为“港口使费”。港口使费是运输企业运输成本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节约港口使费,必须对港口使费的内容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齐利平 《水运管理》1998,(11):31-33,27
船舶经过海上航行,到达目的地——港口,首先,面临的就是安全进出港口的问题。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在船舶进出港口期间各种碍航隐患日渐突出。 一、船舶随意抛锚存在的隐患 船舶到达锚地,一般是在规定的锚地水域内自行选择抛锚位置,待抛锚后,将锚位报告主管机关,这对锚地抛锚船舶不多的水域一般不至于存在隐患。但如果抛锚船舶较多,抛锚船舶密度过于集中,是存在隐患的。尤其是一  相似文献   

20.
整合江苏港口资源时不我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晨 《中国水运》2005,(10):24-25
江苏省长江岸线全长约800公里,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T”字型交汇处,通江达海,具有明显的经济和地理区位优势,长期以来,一直是长江流域发展经济和对外沟通的重要依托.江苏沿江港口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已经形成由南京、镇江、常州、江阴、苏州(原张家港、常熟和太仓港)、南通、泰州和扬州8港组成的沿江港口群,对推进江苏省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日益深化,江苏沿江港口发展中存在的诸多不适应问题凸显.分析江苏沿江港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港口资源,将大力促进江苏沿江港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