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水上运输持续快速发展,水上安全形势也愈加严峻。2015年6月1日发生的"长江之星"客轮翻沉重大安全事故,更暴露了我国水上搜救系统的不足。鉴此,文中从我国水上搜救体制的沿革与现状出发,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水上搜救管理体制经验,对我国水上搜救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地时间9月1日,中远航运大青霞轮运送在东印度洋失事客轮搜救行动中营救的1名阿富汗籍落水者,顺利抵达印尼默拉克港,办理了移交手续。在此前一天,该轮在印度尼西亚桑达海峡印度洋入口海域,参与澳大利亚海事搜救中心组织的失事客轮搜救行动。全体船员克服风大浪大、涌高流急等困难,经过不懈努力,成功救起1名落水者,充分展现了中国海员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精湛的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3.
呼叫!呼叫!一架自台北飞往厦门的两岸直航客机,飞行途中发生引擎故障,在紧急迫降过程中擦撞1艘两岸直航客轮,客轮起火,飞机机身撞击海面激起涌浪造成附近两艘作业渔船翻覆。随着这次"事故"发生,2012年海峡两岸海上联合搜救演练也拉开了序幕。据了解,此次演练是首次模拟两岸直航客机遇险,并  相似文献   

4.
海上搜救是保障海上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国于1985年加入《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有承担公约赋予的海上搜救责任和对海上遇险人命及时救助的国际人道主义义务。台州市海上搜救中心于2002年9月成立以来,为搜救工作作出了贡献,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特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和"海洋强国""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对海上搜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海上搜救任务日益繁重,海上搜救难度越来越大,尚未做到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特别是深远海搜救能力不能满足需要。"在东海发生的‘桑吉’轮碰撞燃爆事故,在世界航运史上没有先例,极大考验着我国海上搜救能力。"加强海上搜救体系建设任重道远。他建议,一是加快海上搜救立法进程,推进国内法规和国际相关公约的接轨,赋予海上搜救工作应有的法律地位和责权边界。二是提  相似文献   

6.
文中从海上搜救值班人员和一线救援人员两个层面分析海上搜救人员面临的心理压力及表现,提出了提高海上搜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海上搜救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雯梅 《水运管理》2009,31(8):35-38
为更有效地进行海上搜寻与救助,保障海上人命和财产的安全,在分析海上搜救体制历史沿革及相关海上搜救法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海上搜救体制现状和特点,提出改善我国海上搜救体制的建议:修改相关海上搜救法律,制定全国性的海上搜救条例;明确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性质;强化海事管理机构在海上搜救中的作用;完善补偿机制,充分调动社会救助力量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程明远 《世界海运》2014,37(11):36-38
通过马航失联飞机搜救案例,分析在搜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国际协作救援的薄弱环节,提出建立搜救区域合作长效机制、提高搜救效率和成功率改进海上联合搜救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10月31日,中国—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实船演练在广东湛江外海海域成功举行。该演练是中国—东盟国家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的海上合作项目,是中国与东盟国家首次进行大规模海上搜救实船演练,共动用各类船舶20艘、飞机3架、参演人员1 000余人。演练模拟在南海某海域中国籍客轮与柬埔寨籍散货船发生碰撞,造成客轮大量进水,有人员落海,散货船进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实船演练完美收官,本次演练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探索建立海上搜救合作模式打下坚实基础,推动开创中国—东盟国家海上搜救合作新局面,为各国人民提供更好的海上搜救服务和保障。10月31日,中国-东盟国家首次大规模海上联合搜救实船演练在广东湛江海域举行。据了解,此次演练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主办,东盟国家搜救机构参与,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广东海事局承办。来自中国、泰国、菲律宾、柬埔寨、缅甸、老挝和文莱等7个国家相关机构的代表和海上搜救力量参演,参演船艇达20艘,飞机3架,参演人员约1000人。我国的海事、海洋、海警、救助、打捞及香港等16个单位参演,是目前为止我国与东盟国家规模最大的一次海上联合搜救实船演练。模拟两船相撞328人需转移据悉,本次演练模拟一艘中国籍客轮"Magic"轮与柬埔  相似文献   

11.
渔船在海上遇险及搜救历来是我国海上搜救的一项重要工作。各搜救中心每年接到的渔船遇险报警及组织对渔船的搜救次数,远远大于商船和其他类型的船舶。此文分析了目前在南海海域开展渔船搜救工作的基本现状,并对存在问题和解决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搜救志愿者已成为海上搜救应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为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文章对国内外搜救志愿者队伍的现状和所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展搜救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刚 《水运管理》2012,34(4):7-10
为提升我国海上搜救能力,通过分析我国在履行海上搜救相关国际公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全面履约框架,提出提升我国海上搜救能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4.
3月16日至25日,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第66届理事会(CSC-66)确认北斗系统搭载的6颗搜救载荷符合全球中轨卫星搜救系统空间段标准要求,标志着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的技术审核工作全部完成,这是北斗国际化工作取得的又一次重要进展,将有助于我国履行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提升全球遇险与安全报警效率.本届理事会我国由交通...  相似文献   

15.
对比中英两国海上搜救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海事》2007,(2):53-54
海上搜寻救助作为海上人命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水上应急救援水平,减少水上人命、财产损失和环境损害,更好地履行国际海上搜救义务,交通部海事局组成第一期赴英国海上搜救管理培训团,于2006年9月8日赴英进行了为期3周的海上搜救管理培训。通过培训考察,对比两国海上搜救管理工作,更好地提高我国海上搜救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海上搜救情况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焕 《天津航海》2010,(3):59-61
文章通过对我国海上搜救工作发展历史的回顾和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国外海上搜救体制的介绍,阐明我国搜救工作发展方向的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调研海上搜救知识库,搜集了海上搜救方法其中包括搜寻海域确定方法、人员搜寻方法等;搜集了各级海上搜救机构及他们的责任区;搜集大量海上搜救案例,并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提出各种海上搜救事件的辅助决策方案,为我国的海上搜救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梁小成 《航海》2014,(1):73-75
英国90%的海上搜救工作由社会力量完成,其中海上搜救志愿者发挥着主力作用,其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管理模式是西方发达国家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管理的成功典范。我国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志愿者队伍的良性发展和作用发挥。文章对英国的海上搜救志愿者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学习借鉴其成熟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完善我国海上搜救志愿者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志亮  刘虎  艾万政 《水运管理》2018,(3):28-29,33
为提高海上搜救工作的效率和成功率,针对目前舟山市海上搜救现状进行调研,指出目前舟山海上搜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公务搜救能力不足;辖区渔船数量多、作业较分散;船员整体素质低、互救意识不强;船舶安全性能差;海上搜救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优化海上搜救能力对策有:加强公务搜救力量队伍建设;加强对船舶的管理,提倡船舶间的互救精神;建立海上搜救补偿机制;保持既有优势,继续发展民间搜救力量。  相似文献   

20.
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的沉没,引起了国际社会对海上航行安全和人命救助的高度重视。国际社会一致认为,各国政府,特别是沿岸国政府应对海上遇险人员、船舶及航空器提供搜寻救助服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认为,搜救工作专业化、专门化问题在海难的成功救助中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沿岸国政府完善的搜救装备和恪尽职守精神,不仅体现了对国际公约的承诺,关系到政府的声誉、国家的对外形象,也关系到自身的稳定和进步,关系到海上交通、渔业、旅游、海洋资源开发等海洋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