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针对秦皇岛东站木枕道岔病害频发的问题,通过对病害进行分类,分析病害的起因,提出对木枕道岔综合治理、加固补强、科学养护的整治方案。整治后的道岔设备质量明显提高、安全隐患大为降低,同时节约了经济成本,满足重载运输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通连分析P60-1/12#木枕道岔在养护过程中存在的设备问题,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制定整治措施,提出病害整治方法,提高养护水平,以延长道岔的使用周期,节约成本支出.  相似文献   

3.
随着正线轨道结构的不断强化,原有木枕通过道岔与正线轨道结构不等强配套,制约着铁路运输通过能力的提高,为改善列车的过岔条件,强化轨道结构,2003年以来成都铁路局结合线路大修,正线通过道岔全部采用60kg/m钢轨92加强Ⅲ型钢筋混凝土枕道岔。本文针对该道岔上道以来常见病害进行了归类,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现场实践对病害整治的措施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P50-1/9#木枕复交道岔的风险识别,提出风险控制措施,通过病害隐患排查与整治,使设备风险可控,有效保障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5.
介绍木枕复式交分道岔的特点和结构组成,分析其辙叉垂磨掉块、辙叉心撞尖、尖轨侧磨掉块及折断、大接头病害、道岔爬行、短中轴轨距扩大等病害的成因,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以消除安全隐患,降低日常养护难度及维修成本。  相似文献   

6.
针对液压提速道岔现场运用过程中常见病害,结合现场整治与维护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一组道岔多个牵引点同步进行拉力测试,分析道岔各牵引点在解锁、转换、锁闭状态下阻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整治方法消除设备病害。  相似文献   

7.
阐述复式交分道岔构成,提出其几何状态检查具体位置,制定道尺检查位置标准和检查部位。现场复式交分道岔典型病害主要表现为道岔成组方向不良、道岔爬行、转辙部分复合病害、导曲线钢轨挤动、可动心轨钝角辙叉部位病害等。通过分析病害产生原因,掌握重载行车条件下病害变化规律,采取针对性、综合性整治措施,控制道岔故障和病害,使道岔病害发展速度减慢,维修工作量减少。有效的检查和整治方法,解决了重载运输中复式交分道岔养护难点。  相似文献   

8.
重载运输条件下复式交分道岔典型病害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复式交分道岔构成,提出其几何状态检查具体位置,制定道尺检查位置标准和检查部位。现场复式交分道岔典型病害主要表现为道岔成组方向不良、道岔爬行、转辙部分复合病害、导曲线钢轨挤动、可动心轨钝角辙叉部位病害等。通过分析病害产生原因,掌握重载行车条件下病害变化规律,采取针对性、综合性整治措施,控制道岔故障和病害,使道岔病害发展速度减慢,维修工作量减少。有效的检查和整治方法,解决了重载运输中复式交分道岔养护难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朔州工务段内75kg/m可动心轨混凝土枕道岔出现的典型病害种类的总结,并对病害形成的机理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了可动心轨混凝土枕道岔典型病害的维修方法和重点整治内容,旨在指导此类道岔现场的养护维修工作。  相似文献   

10.
道岔是轨道线路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保持道岔的安全平稳,对确保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道岔结构、道岔养护等方面,分析道岔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研究道岔病害的整治方法,对整治道岔病害,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提高道岔设备质量,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沪昆线频繁发生道岔晃车病害的现状,结合实际介绍常见的8种道岔病害类型,分析其各自的成因,提出相应的整治方法。探讨在日常作业中道岔病害的查找流程,并总结道岔病害综合整治时的组织方式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介绍60 kg/m钢轨30#可动心辙叉单开道岔的特征。通过分析现场养护中发现的道岔病害,提出整治措施,以提升设备整体状态,节约成本支出,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3.
道岔区病害形式多种多样,重载铁路由于其大轴重、高密度和大运量的性质,道岔部件的伤损更为严重,因而其平均使用寿命要短于普通线路相同型号的道岔。通过对神朔重载铁路现场调研,发现重载铁路道岔常见的几种病害有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轨距、水平超限,钢轨剥离掉块,钢轨疲劳裂纹,扣件及轨枕伤损等。通过道岔病害产生机理分析,提出定期检测、更换和调整部件、定期打磨钢轨等一系列整治措施,并对重载道岔养护维修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京九线提速道岔尖轨侧弯病害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阐述整治道岔尖轨侧弯病害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铁路大提速的环境下,提高道岔这个薄弱环节的设备质量,使道岔的几何尺寸得到更好保证,对铁路提速十分重要。通过将60kg/m钢轨12号单开木枕道岔更换为混凝土枕道岔的实践,介绍了木枕道岔抽换为混凝土枕的施工方法、作业程序及其要点。  相似文献   

16.
应用“143”班组管理体系来整治提速道岔的病害并促进设备质量的提升,是当前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结合东陇海提速道岔常见的病害情况,阐述如何有效地将“143”班组管理与病害整治相结合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道岔病害整治是铁路工务部门日常维护的重要工作,通过非接触式扫描获取道岔断面轮廓来提升病害整治能力已势在必行,而利用扫描数据确定病害及整治位置的关键为建立精准的道岔三维数字模型。为生成高精度的变截面道岔三维表面模型,提出一种生成高速铁路道岔表面数字模型的几何法。以高速铁路18号道岔为例,根据变截面钢轨轮廓线型几何关系,推算任意位置截面轮廓线型节点列坐标及对应线型属性信息,编程实现尖轨与心轨表面数字模型自动化生成,然后与现有的拟合插值法和放样重建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几何法生成变截面道岔数字模型与设计模型偏差最大值小于0.1 mm、标准差小于0.02 mm,整体平滑性优于拟合插值法和放样重建方法,模型精度完全能够满足病害探测和整治及科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道岔作为线路轨道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铁运输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上海地铁2号线道岔尖轨侧弯病害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阐述道岔尖轨侧弯病害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整治道岔尖轨侧弯病害的常见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肖峰 《铁道建筑》2005,(4):76-77
通过对运转场峰下道岔爬行的病害分析 ,掌握道岔爬行重点部位及规律 ,采用有效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整治 ,达到了消除道岔爬行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地处繁忙干线的上海电务段,针对道岔故障多发情况,全力抓好提速道岔联合整治.通过对道岔拆杆捣固、联合整治,解决了大量结合病害和电务设备缺点,道岔故障大幅下降,确保了提速干线运输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