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 患者女性,十八岁,以不规则发热40余日,伴眼黄一周之主诉,疑似“单核细胞增多症”入院。40天前始有发热(T38°~41℃)伴咽痛,头痛及四肢关节疼痛。经用“青霉素、炎痛喜康、阿斯匹林”无效,且一周来出现尿黄眼黄。居住大骨关病高发区,半年前曾有“指端发绀症”。  相似文献   

2.
对64例亚急型克山病(SKSD)心电图传导异常的动态变化和预后意义进行观察,结果:①Ⅱ°~Ⅲ°房室阻滞(AVB)9例中有5例(55.6%)、束枝阻滞(BBB)55例中有36例(65.6%)治疗后消失,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2.2±1.8天和12.2±13.2天,②就诊时有Ⅱ°~Ⅲ°AVB、有传导异常伴病理性Q波或严重快速心律失常病例,5年病死率高(P<0.05);动态观察期间RBBB呈永久性,及与其伴发的ST—T改变和/或低电压持续存在病例,5年病死率高(P<0.01)。  相似文献   

3.
<正> 已往国内外义献未见有流行性斑疹伤寒合并明显咯血病例的报导。本例病历报告如下: 患者唐××,男,27岁,农民。8天前开始发热、全身困痛、头痛、乏力、不思食,6天前咳嗽、咯痰带血,2天前高热、咳嗽加重,咯血增多、恶心、且全身发黄、口渴、尿多、似浓茶色,同时卧床不起。查体:体温40℃,脉搏100次/分,呼吸40次/分,血压84/50毫升汞柱。急性重症热病容,神志清楚。巩膜皮肤轻度黄染,眼结膜下可见出血斑。全身皮  相似文献   

4.
<正> 例一: ××女性,46岁,住院号120663,于80年11月2日以发烧,身痛二周,昏迷抽搐一天之诉入院。二周前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在治疗少尿休克时用大量高渗糖、速尿、激素、甘露醇等,后出现嗜睡,谵语,继之呕吐、抽搐、偏瘫,渐入昏迷。查脑脊液糖200mg%,血糖660mg%,尿糖(++++),尿酮(一)血钠151mEg/L,血钾5mEg/L,BUN78mg%,  相似文献   

5.
<正> 患者女性,19岁,农民,以发烧、发冷、头痛、腰痛、少尿4天之主诉于1984年11月24日入院。以往无癫痫及眼病史。查体:体温39℃,脉搏128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8/5.3kpa,神志清楚,颜面潮红,胸前皮肤可见散在淤点,球结膜明显充血、水肿,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两肾区有叩痛,病理反射(-)。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51g/L,白细胞16×10~9/L,中性78%,淋巴22%,血小板90×10~9/L。尿常规:蛋白(++),红细胞(+)。入院诊断:流行性出血热(发热、低血压、少尿三期重叠)。患者入院后经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强心等治疗后,于次日体温降至正常,血压稳定于  相似文献   

6.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脑脊液分离病毒国内外尚未见报告。我院于1986年8月从1例EHF伴昏迷患者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18岁,13天前因发热、头疼,腰疼5天,低血压、尿蛋白(++),以出血热在某医院治疗。经对症处理渡过休克、少尿期,病程11天进入多尿期,当天曾抽风一次,约2~3分钟,当时BP29.3/13kpa,经降压、镇静后好转,10小时前又昏迷并突然抽风5~6次,每次约2分钟,经上述处理疗效较差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少见的恶性浆细胞疾病 ,常规疗效差 ,最近我们应用反应停加联合化疗成功治疗 1例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 ,现报告如下病例摘要 患者 ,女 ,3 4岁 ,因头晕、乏力 2月 ,发热 1天于 2 0 0 2年 3月 4日入院。查体 :体温 3 9℃ ,重度贫血貌 ,胸骨压痛阳性 ,心肺阴性 ,肝肋下 1cm ,脾肋下 3cm。血常规检查 :Hb 43g·L-1,WBC 7.4× 10 9·L-1,浆细胞0 .74,血小板 3 1× 10 9·L-1。骨髓涂片浆细胞比例为 0 .81,免疫球蛋白定量IgG 78.1g·L-1。头颅X线片示 :溶骨性损害 ,诊断为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我们采用…  相似文献   

8.
<正> 杨××,男,18岁,学生。住院号:163489,於1983年9月12日以服密陀僧后腹痛6天之主诉住院,20天前由於治疗“癫痫”,服用含有密陀僧的粉药(密陀僧18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对正常和慢性心力衰竭豚鼠心室肌细胞收缩幅度及同步钙瞬变的影响。方法 酶解分离心室肌细胞 ,应用单细胞收缩动缘测定仪 ,在基础刺激 (S1)同时给予绝对不应期电刺激 (S2 ) ,以F3 60 /F3 80 反映细胞钙瞬变 ,观察细胞收缩幅度和细胞钙瞬变的变化。结果 健康豚鼠心室肌细胞 :收缩幅值增高 (16 .5 5±5 .4 9) % ,收缩速度峰值增加 (17.4 3± 7.0 8) % ,舒张速度峰值增加 (19.74± 9.0 8) % (n =10 ) ;细胞收缩过程F3 60 /F3 80幅值增加 (2 5 .79± 6 .88) % ,F3 60 /F3 80 增高速度与减少速度分别增加 (2 9.4 7± 9.2 5 ) %和 (2 2 .5 2± 7.81) % (n =10 )。慢性心力衰竭豚鼠心室肌细胞 :收缩幅值增高 (15 .5 3± 5 .31) % ,收缩速度峰值增加 (10 .6 0± 3.0 2 ) % ,舒张速度峰值增加(2 3.32± 8.2 6 ) % (n =6 ) ;F3 60 /F3 80 幅值增加 (16 .82± 7.0 3) % ,F3 60 /F3 80 增高速度与减少速度分别增加 (16 .2 7± 5 .91) %和 (10 .32± 2 .4 6 ) % (n =6 )。结论 适宜的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可增强健康和衰竭豚鼠心室肌细胞舒缩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不同透析液对血透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 2 4例长期血透 (HD)的终末期肾衰患者随机分为 2组 ,甲组用醋酸盐透析液 ,乙组用碳酸盐透析液。以酶联免疫法测定 HD前、透析器首次使用及第 4次使用后、发热反应时外周血 IL-1β、TNFα水平。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 HD前 IL- 1β、TNF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透析器首次使用及第 4次使用后 ,两组间 IL- 1 β、TNFα值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出现发热反应时与醋酸盐组 HD前比较 IL - 1β、TNFα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故提倡用无菌碳酸盐透析液  相似文献   

11.
<正> 例1,男,29岁。以乏力、尿黄5天,胡说乱语1天入院。往无肝病。神志恍慌,计算力障碍。巩膜皮肤轻度黄染,肝未及,脾刚及,腹水征(一),下肢肌张力增强,膝反射亢进,左侧踝阵挛(+),朴击样震颤(±)。总胆红素82mmol/L,黄胆65mmol/L,GPT200μ以上,HB_sAg(-)。诊断病毒性肝炎(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 2 5 0~ 80 0g豚鼠左心室游离壁内、外膜层及中层肌细胞的复极不均一性及室壁中层是否具有Mcell的特性。方法 应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 ,记录不同基础周长时豚鼠左心室游离壁内、外膜层及中层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各种参数变化。结果 在所有刺激周期(BCL)测试中 ,中层肌细胞的复极至动作电位 90 %的时程 (APD90 )较心内、外膜层肌细胞长 ,在BCL =3 0 0ms时 ,内、外膜层及中层肌细胞的APD90 分别为 (2 0 7± 1 5 )ms,(2 1 4± 2 1 )ms,(2 1 5±2 7)ms( x±s;n =9;体质量 2 5 0~ 3 5 0 g)及 (2 0 6± 3 4 )ms,(1 99± 2 8)ms,(2 4 7± 2 5 )ms( x±s;n=1 0 ;体质量 3 5 0~ 80 0 g)。在BCL =3 0 0 0ms时 ,内、外膜层及中层肌细胞的APD90 分别为 (2 94± 3 4 )ms,(2 90± 49)ms,(3 1 3± 5 0 )ms( x±s;n =1 0 ;体质量 2 5 0~ 3 5 0 g)及 (2 96± 42 )ms,(2 5 9± 5 8)ms,(3 2 8± 3 6 )ms( x±s;n =1 0 ;体质量 3 5 0~ 80 0 g)。中层肌细胞APD 频率依赖性较心内、外膜层肌细胞更明显。结论 豚鼠左心室游离壁存在复极不均一性 ,中层肌细胞有更长的APDs,更明显的APD 频率依赖性。豚鼠左心室游离壁中层细胞具有Mcell的电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3.
<正> 患者,男,48岁。以心慌、多汗,消瘦四月、高烧十天之诉入院。四月前出现心慌性急,怕热多汗,食欲亢进,体重锐减。经查T_4 34ng/ml,I~(131)2h 32.86%,4h 51.46%;珍断“甲亢”。一月前始服他巴唑,每天40mg,半月后症状好转,但因WBC低(4×10~9/L)及出皮疹而停服。停药四天皮  相似文献   

14.
马洛替酯缓释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马洛替酯缓释片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2 0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分别单次及多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与普通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血浆中马洛替酯的浓度 ,用 3P97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单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与普通片 (6 0 0mg)后 ,AUC0~ 2 4分别为 (130 .77± 39.81)和 (135 .4 7± 4 6 .39) μg·h·L-1;AUC0~∞ 分别为 (16 4 .4 9± 5 1.6 9)和 (173.0 3± 6 5 .6 9) μg·h·L-1;Tmax分别为(4.15± 1.73)和 (2 .2 5± 0 .72 )h ;Cmax分别为 (2 4 .2 3± 11.2 3)和 (35 .0 5± 16 .0 2 ) μg·L-1;t1/ 2 分别为 (11.11± 2 .92 )和(10 .5 1± 1.98)h。多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 (每次 30 0mg,每日 2次 )与普通片 (每次 2 0 0mg ,每日 3次 )达稳态后 ,AUCss0~τ分别为 (112 .5 7± 34.37)和 (76 .97± 18.0 9) μg·h·L-1;Tmax分别为 (3.35± 1.2 2 )和 (2 .0 0± 0 .6 5 )h ;Cmax分别为 (2 1.4 6± 7.82 )和 (2 5 .2 8± 7.78) μg·L-1;Cmin分别为 (5 .4 5± 1.2 4 )和 (5 .0 6± 0 .81) μg·L-1;Cav分别为 (9.38± 2 .86 )和 (9.6 2± 2 .2 6 ) μg·L-1;波动度 (DF)分别为 (1.6 9± 0 .4 0 ) %和 (2 .0 8± 0 .6 2 ) %。马?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210例(成人137,儿童73)尸体对腹腔动脉进行解剖和测量,结果表明: 1.起始高度:在T_(12)椎体下1/2—L_1椎体上1/2之间,儿童比成人高半个椎体。 2.长度:成人平均值为1.01±0.03厘米,儿童为0.72±0.03厘米。 3.口径:成人平均值为0.82±0.02厘米,儿童为0.44±0.02厘米. 4.腹腔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距离:平均为0.35±0.03厘米。 5.其主支起始的顺序:胃左动脉为第一支者占80.48±2.73%,其次为脾动脉和肝动脉。 6.有膈下动脉者占35.23±3.29%,未发膈下动脉者,占64.77±3.29%。 7.类型:Ⅰ型(胃、肝、脾动脉干)占91.43±1.93%为常见型,其余为少见或罕见型。  相似文献   

16.
<正> 患者,女性,18岁,以发热5天,少尿4天之主诉入院。4日前始有发热,咽痛,次日尿少,第三日伴有胸闷,气急。入当地医院诊治时,(T)体温39℃,血压测不出。经扩容,促尿,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转入我院。查体:T37℃P120次R50次BP14.6/9.3kpa,面部及指趾端发绀,神志恍惚,呼吸急促,双侧瞳孔等大等园,光反射存在,全身可见弥漫性猩红色皮疹,且有点,片及条索状出血点,鼻口均有血迹,颈软,两肺满布中  相似文献   

17.
<正> 副伤寒丙可合并迁延性化脓性并发症,但合并心包炎者极为少见。我院曾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18岁,以发热、心悸、气短7天住院。一年前曾有两膝两踝关节痛,服药10余日好转。8个月前上述症状伴发热历时1月好转。半月前有心悸,7日来心悸、气短加剧,不能平卧,发热、咯白色泡沫痰。体检:  相似文献   

18.
<正> 一、病例介绍患者×××,男,42岁,住院号:110800。于1979年3月12月以手颤、嗜睡、有时神志恍惚3天住院。发现患“慢性肝炎”10年后于1974年被诊断为肝硬化合并腹水。1975年  相似文献   

19.
1.本文就191例成年干燥胸骨进行了系统的测量,其结果为:(1)胸骨长,其男女总平均值为142.2±1.01毫米(男147.60±1.24毫米,女137.54±1.30毫米);(2)胸骨柄长,其男女总平均值为48.90±0.39毫米;(3)柄最大宽,其男女总平均值为61.12±0.41毫米(男62.96±0.66毫米,女58.61±0.71毫米),(4)柄最小宽,其男女总平均位为32.90±0.37毫米(男33.71±0.48毫米,女31.97±0.34毫米);(5)柄厚,其男女总平均值为10.06±0.81毫米(男10.19±0.09毫米,女9.97±0.16毫米);(6)胸骨体长,其男女总平均值为95.14±0.92毫米(男100.18±1.15毫米,女88.20±1.14毫米);(7)体最大宽,其男女总平均值为37.92±0.42毫米(男39.20±0.51毫米,女36.98±0.49毫米);(8)体最大厚,其男女总平均值为12.04±0.16毫米。2.国人胸骨长、胸骨柄宽和柄厚以及胸骨体长和体宽之性差均非常显著。3.胸骨诸指数的男女总平均值为:(1)胸骨长宽指数为26.66;(2)胸骨体长宽指数为39.86;(3)胸骨宽厚指数为31.00;(4)胸骨体柄长指数为50.00;(5)胸骨长柄长指数为34.38;(6)胸骨柄宽长指数为80.00。4.对部分项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定量测量正常成年人的海马结构 (HPF)体积 ,确定其正常值范围 ,作为影像学早期诊断Alzheimer病 (AD)及海马硬化 (HS)的参照标准。方法 冠状位MRI定量测量了 2 5 4例1 8~ 76岁年龄段的正常人海马结构体积、颞角宽度及全脑体积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标准化后的HPF体积无性别及利手差异 ,右侧略大于左侧 (P <0 .0 5 ) ,左右之差为 ( 0 .1 0± 0 .2 6)cm3。HPF体积与年龄、颞角宽度呈负相关 ,与全脑体积呈正相关。HPF体积各年龄段间有差异(P <0 .0 5 ) ,其正常值中青年组 (年龄 <60岁 )为 :左 ( 2 .64± 0 .43)cm3,右 ( 2 .74± 0 .44)cm3;老年组 (≥ 60岁 )为 :左 ( 2 .44± 0 .37)cm3,右 ( 2 .47± 0 .42 )cm3。结论 海马结构体积有左右侧及年龄段间的差异 ,实际工作中应预以重视 ,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