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研究了轿车内室空间布局,提出轿车内室有2种乘坐方式的设计构想,既能达到普通乘坐方式舒适的要求,又能在乘员需要方便交流的情况下,有一个更合适的乘坐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山区双车道公路的行驶舒适性水平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在6条公路上开展了自然驾驶行为试验,采集了多款小客车的加速度连续变化曲线,用Matlab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滤波,提取了加速度曲线每个波形的峰值,得到了不同轴向加速度的峰值累积频率曲线、特征分位值和均方根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纵向加速度幅值要比制动减速度低50%,在试验道路上汽车加(减)速导致乘员不舒适的位置比例最高达6%;乘员在实际行驶中感受横向不舒适的路段比例为7%~10%;在各轴向的加速度中,对人体不适贡献依次是横向加速度ay、制动加速度ab、纵向加速度ax和竖向加速度az.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悬架系统对乘员舒适性及车辆对道路破坏程度的影响规律,以某中级载货汽车为研究对象,建立半车4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根据行驶平顺性和道路友好性各自评价指标进行了数值计算,并构造了中级载货车悬架优化设计模型,运用Matlab软件对车辆前后悬架刚度值和阻尼值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车辆的平顺性和道路友好性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详细介绍了欧、美、日现代柴油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轿车上的应用、新型汽油机的发展、混合动力驱动轿车的发展状况、氢燃料电池技术和均匀充气压燃发动机的研发,并对汽车电子在汽车安全和舒适性方面的作用作了简介,对我国新型发动机的技术状况进行了概述。表明世界汽车工业的新技术革命一直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5.
奥迪轿车驾驶座椅设计遵循人机工程学原理,其结构符合人体形态,并且有可调节结构,为驾驶员提供了安全,舒适,方便的工作条件。文章对奥迪轿车驾驶座椅的人机特点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轿车的发展和普及 ,人们对车厢内舒适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就轿车空调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在借助仪器的检测之下 ,加上目视、耳听、手摸等判断 ,简述其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7.
座位数10—30左右的中型客车因多数都是平头设计以获取最大的利用空间,看上去就像是一块方方的大面包似的,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面包车”。这种车有着轿车般的舒适性但载客人数远比轿车多;与大客车相比体积小巧、操控灵活且节省燃料,是极受青睐的公务用车型。在国内,我们最常见的进口面包车要数丰田的考斯特和日产的碧莲了。  相似文献   

8.
鉴于梁式桥行车舒适性差的特点,为探究过桥车辆在公路梁桥行驶过程中的乘坐舒适性,以一座梁式桥为分析对象,基于车桥耦合振动理论,进一步建立车桥耦合振动微分方程。采用自编车桥耦合MATLAB程序计算车辆座椅加速度,以国际标准ISO2631-1的加速度均方根值评价方法对司乘人员乘坐舒适性进行评价,分析车辆类型、乘坐位置、车重、桥面不平顺、车速等因素对车辆乘坐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车辆类型,小汽车的行车舒适性优于货车和公交车;多排座椅的两轴公交车,前排座椅的乘坐舒适性比后排座椅的乘坐舒适性好且座椅距离车辆质心位置越远,乘坐舒适性就越好;不同乘客处于同排位置,站立乘客的舒适性要比座椅乘客的舒适性差;车辆乘坐舒适性对桥面路况等级很敏感,其随桥面路况的恶化而迅速降低;不同的车重,车辆乘坐舒适性随车重的增加而提高;车辆行驶速度对乘坐舒适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较小,为提高乘坐舒适性,建议对梁式桥的行驶车辆采取限速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智能车辆在换道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乘员舒适性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风险场评估轨迹的二次筛选方法。首先,在Frenet坐标系下,将车辆运动解耦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基于五次多项式生成所有横向d-t曲线簇和纵向s-t曲线簇;其次,由车辆的动力学特性和三圆碰撞模型设计轨迹初筛评价函数,选取合格轨迹作为候选轨迹;最后,参考人工势场理论的思想,引入行车过程中风险场的概念,根据换道效率,换道风险值和横、纵向冲击度建立总损失函数评价候选轨迹以进行二次筛选,选取最佳轨迹并完成可视化。为检验算法的可行性,通过搭建双车道的道路环境,设计障碍车不同速度和加速度的多场景进行弯道换道的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能够满足换道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需求。同时,在正常换道场景下,乘员在换道过程的97.5%时间处于舒适状态,在紧急避障场景下也能达到平衡安全性与舒适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以立姿情况下驾驶员取用后备胎为例,利用RAMSIS人体模型,在轿车数字模型上进行人机工程布置,计算驾驶员的操作力与不舒适性指标值,进行了人机工程分析.为提高人机工程评价的科学性,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驾驶员的舒适度,使得评价结果更加清晰、全面、合理.  相似文献   

11.
全球汽车市场上运动型多用途车(SUV)的年销量日益上升,拥有一辆SUV已成为年轻白领有品味的象征。SUV既有越野车粗犷的外形和巨大的载物空间,又有轿车的舒适性。请看它们如何操练野外生存。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实际动态交通环境下智能汽车的变道控制, 提出了基于轨迹预瞄的智能汽车变道动态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策略; 针对实际交通环境下目标车道车速和加速度的动态变化, 提出了智能汽车变道动态轨迹规划算法, 获得了能够避免智能汽车发生碰撞的变道轨迹的动态最大纵向长度; 设计了兼顾变道效率和乘员舒适性的优化目标函数, 优化获得了在变道轨迹最大纵向长度范围内的实时动态最优变道轨迹; 利用轨迹预瞄前馈和状态反馈相结合的类人转向控制方式, 实现了智能汽车变道动态轨迹跟踪和乘员舒适性的最优控制, 并利用硬件在环试验台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 定速工况下实际与参考轨迹的侧向位移误差、航向角误差和最大侧向加速度分别为1.4%、4.8%和0.59 m·s-2; 定加速度工况下实际与参考轨迹的侧向位移误差、航向角误差和最大侧向加速度分别为1.1%、4.6%和0.48 m·s-2; 变加速度激烈工况下实际与参考轨迹的侧向位移误差和最大侧向加速度分别为1.7%和0.80 m·s-2, 航向角超调后能迅速重新跟踪动态轨迹航向角; 所提控制策略可以很好地跟踪控制实际交通环境下目标车道汽车在定车速、定加速度和变加速度工况下的智能汽车动态变道轨迹, 从而能实现智能汽车最优变道, 可确保变道过程中不与目标车道汽车发生碰撞, 并兼顾变道效率和乘员舒适性。   相似文献   

13.
一款集欧陆风尚、卓越品质和精准操控于一身的多功能轿车;它本着简洁、时尚的设计理念,将家用、商务、休闲完美融合,既满足了轿车的舒适、安全,又兼顾着MPS的多重功能;它是上海大众产品线上具有革新意义的新鲜血脉;以科技化、人性化和多样化在中国汽车市场树立了崭新的标杆!  相似文献   

14.
无级变速器     
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技术即无级变速技术,采用传动带和工作直径可变的主、从动轮相配合传递动力.由于CVT可以实现传动比的连续改变,从而得到传动系与发动机工况的最佳匹配,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改善驾驶员的操纵方便性和乘员的乘坐舒适性,所以它是理想的汽车传动装置.  相似文献   

15.
基于SAE J2114平台翻滚试验标准,利用MADYMO软件建立了带有驾驶员约束系统的车辆翻滚试验仿真模型,分析了安全带、乘员头部空间、翻滚初始整车模型质心加速度对翻滚碰撞中乘员伤害的影响;得出系安全带能有效保护乘员减轻乘员头部伤害、避免乘员被抛出车外,较小的乘员头部空间可以减轻对乘员头部和颈部的伤害,以及相对于胸部伤害乘员头部伤害对模型抛出加速度更敏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家用汽车》2010,(8):25-25
<正>梅赛德斯-奔驰C级豪华旅行轿车是C级轿车的旅行休闲车版本,它不仅延续了C级轿车优越的操控感、舒适的驾乘感受和完善的主被动安全呵护,更通过浑然一体的时尚设计,实现了  相似文献   

17.
简单来说,悬挂系统就是指由车身与轮胎间的弹簧和避震器组成整个支持系统。悬挂系统应有的功能是支持车身,改善乘坐的感觉,不同的悬挂设置会使驾驶者有不同的驾驶感受。外表看似简单的悬挂系统综合多种作用力,决定着轿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现代轿车十分关键的部件之一。  相似文献   

18.
该文利用MADYMO进行座椅参考点R点坐标的预测,并分析了不同百分位假人模型的体压分布情况;针对50百分位的多体假人模型,通过调整座椅泡沫的刚度,探寻50百分位多体假人模型最理想的体压分布图,研究结果可作为轿车座椅设计、座椅舒适性评价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客车的舒适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研制了在用普通客车改装为空调客车,结构改装空调客车的技术性能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制冷效果好,舒适性高,操作简单,维修方便,满足了人们对舒适性的要求,也提高客运的实载率。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对汽车经济性、环保性及安全性的日益重视及小排量轿车的发展,电子控制及电动液压动力转向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也已经越来越多,大大提高了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介绍了汽车电动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特点、结构及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