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为了处理航行过程中挥发的气体,LNG船须配备再液化及蒸汽处理系统,该系统可减少挥发气体的积累,将其液化回舱。以配备瓦锡兰再液化系统的某LNG船为研究载体,介绍大型LNG船再液化和蒸汽处理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为后续LNG船再液化及蒸汽处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静 《船海工程》2023,(2):30-34
考虑到再液化技术被广泛用于回收LNG船的蒸发气(BOG),以保持货舱的温度和压力,对提高液体货物系统的安全性和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回顾BOG再液化系统的应用,对不同类型的再液化系统原理、功能和配置形式、技术要点和再液化能力分析对比得出,深冷式再液化技术在系统简单、响应时间和变工况运行方面优势显著,再液化能力动态调节、压缩膨胀机组和多股流换热器的开发是再液化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低温工况下的密封设计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3.
吴洁  袁鑫悦 《船舶工程》2020,42(4):21-25
LNG运输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BOG的妥善处理是LNG燃料运输船安全航行的重要环节。通过专利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技术,归纳全球LNG运输船BOG处理领域的焦点技术和前沿技术,并且结合专利文本信息梳理出BOG处理技术的演化路径。研究结果发现,BOG处理领域内专利申请集中在回收利用方式、再液化装置及再液化处理方式三个方面。企业在今后发展中应针对涡轮布雷顿制冷技术进行重点研发和专利布局。  相似文献   

4.
以一艘B型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燃料舱舱容为30000 m3的发电船为目标船,对其3种蒸发气(Boiled Off Gas,BOG)压缩供给系统进行模拟计算分析。采用HYSYS软件建立BOG压缩供给系统模型,通过实际气体状态方程计算BOG物性值,分别对该系统进行BOG温度、压力和流量单变量变化等方面的热力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当压缩机进口处选用高压力和低温度BOG时,能有效降低其功耗;常温BOG单级压缩机出口温度高于150℃,压缩机的选型受到限制;当常温BOG两级压缩机进口温度不超过2℃时,其出口温度不超过150℃;控制第二级压缩机进口温度可免设BOG冷却器,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5.
采用带有再液化装置的低速二冲程柴油机作为大型LNG船的主推进装置是将来的一种发展趋势.本文分析法国Cryostar公司EcoRel再液化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和优点,最后提出LNG船再液化装置的选用原则.  相似文献   

6.
为妥善处理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上装载液态天然气的储罐产生的大量蒸发气体(BOG),保证船舶安全航行,通过专利挖掘与数据分析技术,梳理和归纳全球LNG运输船BOG处理领域的焦点技术和前沿技术,并结合专利文本信息,总结出BOG处理技术的演化路径。研究发现,BOG处理领域内的专利申请集中在回收利用方式、再液化装置和再液化处理方式3个方面。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针对涡轮布雷顿制冷技术进行重点研发和专利布局。  相似文献   

7.
田宇忠  刘宇 《船舶》2018,29(1):19-25
LNG罐箱整船运输可实现多式联运,具有一系列优势,但出于安全考虑,相关安全控制体系所设的一些限制性要求,又使其无法得到有效应用和发展。文中对相关安全控制体系进行系统梳理,从技术角度分析了制约LNG罐箱运输模式发展的瓶颈,指出相关限制主要集中于LNG罐箱水路运输过程中罐箱积载及BOG排放上,可通过分级运输与物联网结合、BOG排放控制、探测报警、船体防护及泄漏液体控制等措施来确保LNG罐箱在整船运输时的安全性,从而实现普通集装箱船舶整船运输LNG罐箱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为及时处理LNG船对船加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BOG,减少经济损失和碳排放,采用Hysys软件模拟不同加注条件及BOG处理工艺中,加注船和受注船在加注过程中产生的BOG流量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在保证加注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过程中BOG产生量,以达到削减BOG产生量的峰值,使BOG压缩机系统运行更稳定,从而降低运行操作费用。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反映燃料舱加注过程中BOG产生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但有部分条件未考虑,整个模拟过程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以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作为燃料的LNG动力船的安全营运问题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针对计划预防维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船用LNG和船舶的高可靠性的特点,提出基于可靠性维修方法的LNG动力船安全分析,进行船用LNG和船舶的系统划分及风险评价;阐述可靠性维修方法,将其应用于风险逻辑决断分析中,确定以风险为中心(Risk-Centred Measure,RCM)的LNG动力船故障失效控制方式,进而确立相应的LNG动力船风险预控方案。应用结果表明:LNG动力船的安全性主要表现为LNG泄漏所引发的风险,加强LNG系统维护是提高LNG动力船安全营运的主要手段。RCM方法应用于LNG动力船安全性风险预控,有利于提升LNG动力船营运中的操作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为确保国内前艘大型液化天然气船的成功建造,尽快培养一批满足LNG船建造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建立了LNG船培训体系。该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组成该培训体系的LNG船培训保证系统、LNG船培训课程系统、LNG船培训运行系统及LNG船培训评估反馈系统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1.
首先解释了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蒸发气再液化的必要性,分析了蒸发气低温制冷原理和再液化装置工作原理,然后对传统蒸汽动力装置船舶和带再液化装置的低速柴油机动力装置船舶分别就船舶设备投资成本、燃料费用、LNG消耗费用、维修保养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燃料油和天然气在不同价格时固定航线每年节约费用及不同航线每年节约费用比较,最后就再液化装置对运输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证明LNG船采用蒸发气再液化有非常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仉大志  张余庆 《船舶》2007,(4):30-32
作为传统LNG船舶蒸汽透平推进装置的替代方案之一,双低速柴油机联合再液化装置的推进方案以其经济性好、易于管理等优点越来越受到船东的欢迎.再液化装置能够让LNG船舶为买家输送更多的货物,同时使得效率更高的低速柴油机得以在LNG船舶上安装.  相似文献   

13.
气体燃烧装置(GCU)在LNG船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代LNG船采用双燃料发动机电力推进或带再液化装置的低速柴油机推进,当船舶进出港口机动航行或在锚地时,为了处理液货舱内过多的蒸发气,避免液货舱内压力升高,船上必须装有气体燃烧装置或再液化装置,本文详细介绍了这种气体燃烧装置的作用、布置、要求和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两次节流循环在丙烯再液化系统中的热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LPG船再液化系统中采用两级压缩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级压缩两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再液化循环.结合两种节流方式的压力—热焓(p-h)图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基于丙烯液化石油气船的实例,进行了两种节流方式的热力分析,计算出了再液化系统在一次节流和两次节流时的单位制冷量、制冷系数、压缩机功耗等一系列数据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两次节流循环与一次节流循环相比,单位制冷量提高了1.66%,理论制冷系数提高了2.24%,压缩机消耗的理论功率降低了2.19%.使用两次节流的再液化系统可以减少设备的体积与重量,节约成本与船上有限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Brayton cooling cycle for the reliquefaction of the boil off on 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 vessels. By performing a thermodynamic study, we analysed and evaluated the conditions, parameter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required in the process, includ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choice and variation of diverse factors on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power.  相似文献   

16.
黄海波 《船舶》2009,20(1):9-11
从技术、能量利用、经济性三个方面对液化天然气(LNG)船舶配置再液化装置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技术方面其已具备了成熟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经验;并以部分再液化装置为例论证其在能量利用方面明显的节能效果,且较传统的蒸汽轮机具有优越的经济性;最后得出结论:LNG船舶配置再液化装置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针对靠港船舶清洁用电和部分港口、小型岛屿与海上平台等电力供应的快速响应问题,在阐述大型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发电船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系统基础上,引用国内外LNG船舶相关设计经验,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对20 MW LNG发电船的船体、LNG管路系统、电力-推进复合系统等进行设计,为该型船设计的主要难点问题提供可选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以新巴拿马型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双燃料散货船为研究对象,分析LNG优势、双燃料主机选型、LNG燃气供应系统(Fuel Gas Supply System, FGSS)配置、LNG储罐选型和布置,并进行能效设计指数(EEDI)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系统设计、计算和设备布置等方法,LNG可在船上安全使用并满足最新排放要求,为研发类似船舶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合理制定内河液化天然气(LNG)燃料船透气管出口高度标准,在保证船舶安全前提下,解决通航桥梁限制问题,本文基于单一故障原则和风险评估方法,对内河典型LNG燃料船透气管出口高度进行了评估。根据假定船型的布置特点和航行条件,结合出口高度和型式,选定了24种天然气释放场景,利用理想气态方程计算了天然气的释放速率和持续时间,采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ACS进行天然气扩散波及范围模拟分析。结合天然气扩散接受准则,给出了制定透气管出口高度标准的最小值,对中国船级社《天然气燃料动力船舶规范》合理性进行了验证。针对内河LNG燃料船的航行特点,推荐一种新型透气管出口布置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