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5%~96%水上交通事故是由人为因素引起,探寻船员在工作环境下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与水上交通事故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对降低船员失误率、保障航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阐述水上交通事故人为因素研究内容,介绍水上交通人为因素研究手段(如脑电图EEG、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技术等),对生理信号检测与人为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阐述船员的工作负荷、注意力、情绪、压力、疲劳与神经生理特征数据变化的关联.讨论了人为因素研究趋势,利用新型测量技术研究船舶驾驶员行为特征、预警船舶航行人为差错、优化船员培训体系、改进值班制度,为减少海事领域人为失误、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黄永昌 《交通科技》2003,(Z1):79-80
据统计,长江干线70%以上的水上交通事故是由乡镇船舶船员的因素引起的.因此,如何加强乡镇船员管理,提高乡镇船员素质,已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也成为世人观注的热点.文中就目前长江干线乡镇船员管理概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高纬度地区的冬季,由于海冰的原因船舶航行变得较为困难,往往无法自主航行,需要破冰船进行护航和引导.在破冰船护航的狭窄冰道中,破冰船及跟随船之间存在一定的碰撞风险.因而,探究破冰船与跟随船之间安全距离与相对速度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对破冰船护航下的船舶安全域进行划分是研究的重点.有别于传统开放水域安全模型,该研究对冰区船舶航行的最小静态安全距离进行了定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安全域的分析.并将高斯混合分布的EM聚类算法应用于适合冰区护航中不同航行状态下的船舶安全域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船舶速度和安全距离数据的研究能够较好的区分出船舶的安全域,对破冰船护航下的安全航行操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确保内河客船在夜间的安全营运,对客船夜航安全因素进行辨识,并将影响客船通航安全的因素分为人-船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港口因素和管理因素4类一级指标,建立内河客船夜航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降低各评价指标在权重分配中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影响.运用未确知度理论,处理客船夜航风险评价中评价因子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以天津海河为例,运用改进的未确知度模型对客船夜航进行综合安全评价.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船员适任、船舶适航、背景光强和船公司安全管理以及船舶安全管理等5个评价指标权重比值较大,海河客船夜航风险等级属于"一般"风险且置信度不低于70%.   相似文献   

5.
船舶制冷装置故障现象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制冷装置是保证船员正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设备.文中介绍了船舶制冷装置制冷剂泄漏、冷凝器冷却水侧脏堵、制冷系统脏堵、融霜装置及压缩机的故障现象及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分析戴直水道船舶航行事故的原因,并从加强对船员的宣传、教育,增设航标,加强监控,修订《长江下游分道航行规则》以及建立VTS系统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消除船舶航行隐患。  相似文献   

7.
随着船舶大型化、高速化的发展趋势,以及船舶数量的逐年增多,海上航行的船只不免在相对浅水域航行,浅水域会对船舶的航行状态产生影响,浅水效应是保障船舶安全航行所需考虑的重要因素.采用有限水深的三维势流理论,以某NPL型船模为例,分别对在其次浅水、浅水和超浅水条件下的纵摇和垂荡运动幅值响应函数进行了计算,并对纵摇和垂荡运动随水深的变化规律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对渔船影响船舶安全航行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和探讨保证船舶安全航行的对策,以保障船舶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海事安全是水上交通运输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第13届船舶导航与海上运输安全国际会议(TransNav 2019)在波兰格丁尼亚召开,会议的主要目标是寻找海上航行、船舶导航、物流与能源、基础设施、海洋环境、航海保障以及航海经济方面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以海事安全为主题,对此次会议的200篇论文进行梳理,从船舶航行安全、应急安全保障和防治船舶污染3个方面探讨当前海事安全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船舶航行安全方面,从水上交通风险评估、人为因素、船舶避碰和自主船舶航行安全4个角度详细论述了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并从水上交通风险评估、船舶避碰风险量化、多船会遇局面避碰算法和自主船舶风险评估等角度分析未来热点研究方向,对未来的研究重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船舶在大风浪中航行时,船体和货物都将处于危险状态之中,文中从船舶安全管理的理论出发,结合大风浪中船舶安全航行的经验,从预测、预防、监控和应急四个方面来探讨船舶面临大风浪时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细长体理论,将桥墩视为绝对静止船舶,针对会遇(船舶顺流驶经桥墩)及追越(船舶顶流驶经桥墩)2种状态,利用船间水动力干扰通用模型计算船-桥干扰水动力,MMG模型计算船舶操纵性能,验证了桥区水域船舶临界失控水动力干扰区域的客观存在,将桥区安全通航由桥墩被动防撞转化为船舶主动防撞.通过船-桥间间距等相关参数的变化,系统分析了桥区水域船舶临界失控水动力干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长江干线水路运输在服务沿江经济发展的同时,其通航风险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枯水季节带来的航道出浅、船舶搁浅等问题.文中结合离散模糊集和层次分析法,利用专家调查数据从人、船舶、环境和管理4个角度对可能影响枯水期长江干线水上交通风险的因素进行了逐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遵守法律法规、船员适任、通航尺度以及船舶适航这4个因素对枯水期通航风险的总贡献率达到了55%以上,是枯水期长江通航风险的关键要素.利用风险识别的结果对风险控制方案的效用进行了比选,实现了基于风险评价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水上交通安全是水路运输领域的研究热点,船员驾驶行为及决策对水上交通安全有直接的影响,而驾驶行为表现及决策的制定与工作负荷密切相关。因此,船员工作负荷检测研究对预防人为因素导致的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船员工作负荷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分析,发现个体因素、驾驶任务、驾驶环境以及船舶工况等是影响工作负荷的主要因素。从主观评测方法、任务绩效测量方法和生理数据检测方法 3个方面对船员工作负荷检测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总结发现:任务绩效测量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观评测和生理数据检测方法具有易获取数据、对驾驶过程干扰较小等优势,是现阶段较为主流的方法。指出了船员工作负荷检测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工作负荷定量化研究、工作负荷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多因素工作负荷影响研究、船员工作负荷实时监测系统构建。(杨柳,等:船员工作负荷检测方法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14.
船舶在狭水道航行中,当本船前方遇有同向行驶船和对驶相遇船,且本船船速比同向船船速快时,如何判断本船是先追越还是先会遇,是船舶安全避让中必须准确判断的问题.1997年12月3日1839时,广州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永池"船与芜湖振兴河运公司"长江4214"船队在长江浏海沙水道29号浮上约453 m,距南岸445 m处发生碰撞,长江4214船队散队,拖船沉没,11名船员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51万元.事故调查中发现,"永池"船与"长江4214"船队对驶相遇,与长江4802形成追越,发生碰撞时三船几乎航行在同一断面上,而追越船"永池"在与"长江4214"会遇时,占用下行航道而导致事故发生,损失惨重,因此有必要分析船舶同时存在追越和对驶相遇情况时的避让及其判断,以避免船舶在航行中,尤其在狭水道航行中发生碰撞.  相似文献   

15.
基于CAN总线的船舶集中监测报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交通科技》2013,(4):140-142
船舶监测和报警系统作为船舶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船舶安全航行的必要保障,CAN总线是广泛应用于船舶行业的通信协议。文中从监测系统结构设计、监测装置硬件设计以及集中监测报警软件设计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应用于某型船舶的基于CAN总线技术的船舶机舱状态集中监测报警系统。  相似文献   

16.
正在"五一"、"端午"节假日来临之前,达州市大竹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袁秀炳同志率县地方海事处相关人员深入有船乡镇开展水上交通安全节前巡查。袁秀炳要求县地方海事处:一是要加强与各涉水乡镇联系,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加强对渡口渡船的安全巡逻管理力度,严禁库区船舶超员超载情况发生,做到船况合格,检验把关,船员持证上岗,严厉打击、  相似文献   

17.
《交通科技》2006,(1):39-39
一是建立健全海事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海事依法行政水平和执行能力;二是建立健全海事管理政策、法规、理论和技术研究体系,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国际履约能力;三是健全船舶有效监管体系,确保船舶适航;四是健全船员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船员适任;五是健全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体系,确保货物适运;六是健全防止船舶污染管理体系,保护水域环境;七是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八是健全通航监督管理体系,确保安全畅通;九是健全航海保障综合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8.
宋帆 《交通科技》2001,(6):32-34
目前,京杭运河两岸改建船舶十分普遍,方兴未艾,一些个体滩涂船厂安全意识淡薄,盲目迎合船舶所有人要求随意改建。船舶检验部门必须从改建源头入手,严把船舶质量关,促使船舶具备安全航行技术条件,将改建船舶的质量、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杜绝不合格船舶流入运输市场。以150t钢质敞口货驳的改建为例,对其结构加强情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船舶安全、智能、高效航行一直是船舶行业各领域不断追求的目标,第12届船舶导航与海洋运输安全会议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rine Navigation and Safety of Sea Transportation)的召开致力于推动船舶航行安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发展进程.通过对该国际会议的大会报告内容及会议论文的信息统计与分析,从船舶航行优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包括船舶避碰、船舶领域、人因可靠性、智能船舶和能效优化等,并阐述了相关理论及技术在船舶航行优化方面的应用情况.最后,论述了船舶航行安全、智能化和能效优化等方面存在的挑战,并指出了航行安全管理与决策系统研制、航行脑系统的开发、智能能效管理与基于大数据的船队能效优化等研究将是未来船舶航行优化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水上交通安全是水路运输领域的研究热点,船员驾驶行为及决策对水上交通安全有直接的影响,而驾驶行为表现及决策的制定与工作负荷密切相关。因此,船员工作负荷检测研究对预防人为因素导致的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船员工作负荷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分析,发现个体因素、驾驶任务、驾驶环境以及船舶工况等是影响工作负荷的主要因素。从主观评测方法、任务绩效测量方法和生理数据检测方法3个方面对船员工作负荷检测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总结发现:任务绩效测量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观评测和生理数据检测方法具有易获取数据、对驾驶过程干扰较小等优势,是现阶段较为主流的方法。指出了船员工作负荷检测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工作负荷定量化研究、工作负荷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多因素工作负荷影响研究、船员工作负荷实时监测系统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