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轿车情报》2005,(5):124-125
2005赛季的开局对法拉利和舒马赫都带来了困难,在赛道上,我们没有看到舒马赫占有绝对优势,甚至红色赛车的步伐显得犹豫而缺乏挑战力。那么,谁都要说,舒马赫没有了“夺胜效应”。但是请不要傻傻地相信,他因此不再具备战斗力。我们或许将会看到,法拉利即将到来的反击硬仗。  相似文献   

2.
同样是刚下飞机,比起3月前从上海回来,张智帆的心情多了些疲惫,少了些兴奋。身后硕大的行李包里塞满了关于意大利与法拉利的东西,还有那件红色的“壳牌”夹克。接下来要面对的应该是一个可能要回答上千次的问题:“你见到舒马赫了吗?”  相似文献   

3.
李淳  于明 《车时代》2006,(6):92-95
从伊莫拉赛道看台上的观众开始散去的那一刻起,关于法拉利是否会借此重新崛起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因为伊莫拉赛道被看作法拉利的“后院”,和在蒙扎举行的意大利大奖赛一样,法拉利拿第二就意味着完全的失败。因此,在澳大利亚收获一场惨败后,法拉利就宣布将在伊莫拉对248F1大幅度“升级”,和2005赛季时一样,F1在欧洲的揭幕战对法拉利来说又一次意味着“不成功便成仁”。[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因为这里是法拉利的主场,因为法拉利有可能将在这里实现翻盘,更因为舒马赫要在这里决定他的去留。2006赛季的蒙扎站早早成为了各方议论的焦点,而种种事件都围绕着法拉利,围绕着车王舒马赫。  相似文献   

5.
阿耕信箱     
《轿车情报》2005,(6):26-27
永无止尽的华尔兹 “赢了冠军,输了全世界。纵你口水滔天,也没什么能放慢法拉利那嚣张的脚步。”一个Tifosi这样形容以前的法拉利。从1999年到2004年连拿6个车队和5个车手总冠军,树敌众多,自然也容易倒霉。如今法拉利和舒马赫在新规则大改后,他们终于有了近年来史无前例的背运。大概想象力再大的预言家年初也想不到2005年的F1有这般局面。  相似文献   

6.
孙雪东 《汽车杂志》2003,(11):108-114
连续几站的低迷之后!舒马赫终于再显车神本色,连续在意大利和美国站夺魁.以领先第二名莱科宁9分的积分进入日本站比赛,几乎提前实现创纪录的6夺总冠军的奇迹。日本站前,莱科宁只是在理论上还有夺取总冠军的可能。但是.舒马赫在最后一站中顶住了巨大压力,在极度不利的情况下拿到了1分.就凭这一分,舒马赫将这种可能变得一钱不值。舒马赫也成为F1历史上第一个取得6次世界总冠军的车手。舒马赫还和队友一起帮助法拉利连续第五次夺得车队冠军,创造了另外一项F1纪录。  相似文献   

7.
排除万难     
一个有误的起步,一辆喷出火舌的法拉利。一个几乎要赢的蒙托亚,然而舒马赫还是获得了10个积分  相似文献   

8.
回归     
田永梁 《汽车杂志》2010,(2):201-201
对于舒马赫来说,回归并不代表回家。他的家不在德国而在瑞士,他的车很少是奔驰基本上都是法拉利。 车王和法拉利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浓了,不过大家都乐见其成。大多数人都把这些当成一个即将成立的笑话来看的。  相似文献   

9.
他的王朝     
你可以想像,和勒布生在同一个时代的WRC车手有多么苦闷。这就好比乔丹建立的公牛王朝,舒马赫领导的法拉利王朝,在他们的光辉下,众多天才选手只得低下头颅。随着勒布拿下葡萄牙站的冠军,他也以开赛四边冠的完美战绩领跑群雄。正如福特车手赫沃宁说的那样,“现在能够拿到第二名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  相似文献   

10.
雷丽 《时代汽车》2013,(9):34-35
本届大同国际汽车文化节的豪车展厅设在关城最南端。“我带孩子来看车展,专门是为了看法拉利。”来自大同县的王先生说自己家有辆奥迪,不过8岁的儿子还是喜欢法拉利,“赶在开学前带他来看看,也算足满足他的一个心愿。”  相似文献   

11.
东临 《轿车情报》2006,(12):132-133
所以……舒马赫的角色会是什么,在他从赛坛中退出后?显然他在今赛季一直到季末,仍然与法拉利建立合作,而且他一切的事物很明朗化。让舒马赫作出官方决定,是让他放弃另一个车手年度锦标的具体行动,但是我们知道这不是很容易的,显然,我们的竞争对手非常强壮。  相似文献   

12.
赛坛动态     
《汽车实用技术》2005,(2):95-95
全球体育运动员财富榜:舒马赫再次败给伍兹;舒马赫捐赠1000万献爱心;GPWC许诺四倍收入招集F1老板谋划造反大计;法拉利领队要娶“邦女郎”;威廉姆斯牵手苏格兰皇家银行;F2005将在西班牙站登场。  相似文献   

13.
法拉利公司早在2005年就首次将这个全球知名的“法拉利驾驶课程”(PILOTA FERRARI)带到了中国,这也是法拉利历史上第一次在意大利本土以外的国家开设此课程。在意大利,“法拉利驾驶课程”被安排在马拉内罗法拉利工厂旁边的费奥拉诺赛道举行。现在这种能够营造当今世界上最具现代风格、也是最激动人心的驾驶让你打瞌睡的,  相似文献   

14.
张虔  赵迪 《车时代》2009,(3):38-45
菲亚特,一个来自有着诸如法拉利、兰博基尼等超级跑车故乡的意大利汽车品牌,它,曾被车神舒马赫眷恋,也曾是走进千家万户的实用助手。今日今时,在我面前的是一辆既陌生又熟悉,融合了运动与可爱实用元素,并且满身欧洲味道的车——菲亚特Bravo。  相似文献   

15.
东临 《轿车情报》2006,(6):128-128
在伊莫拉,法拉利充分准备着迎接一场分站优胜.当然.舒马赫确实保持了他的战斗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布轮德尔  James  Moy 《汽车杂志》2007,(2):170-170
虽然莱科宁与舒马赫相比拥有截然不同的特征,也许他会在新环境下,带来更大的变化。但如果他能以胜利的方式开始他的法拉利生涯,情况将很快照常进行。也就是说法拉利会继续强大,而他的对手将会换成6年前的迈凯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轿车情报》2006,(8):116-116
有消息说舒马赫很可能会在他的法拉利合约上续约2年,这表明最近他没有在考虑退出F1赛坛。  相似文献   

18.
采访手记有人说,美国人把汽车做成商品,意大利人则把汽车变成艺术品。商品的最大价值在于日常消费,而艺术品则孕育出更深层次的文化消费。所以,很多懂得生活品味的车迷愿意开着别克花钱去美术馆看“法拉利”、“玛莎拉蒂”、“阿尔法·罗米欧”。这就是区别!充满设计天分的意大利  相似文献   

19.
邵笑  于明 《车时代》2006,(11):90-93
如果说红色劲旅的反击战在意大利之后节节胜利。那么上海站就可以说是一场对红色法拉利作出肯定的完美演出,积分的差异,天气的变换,以及轮胎的优势,让赛事变得更像是一场演出,一切都好像在影棚里拍摄一样富有情节。如果要拍F1电影,拿这场比赛当剧本吧。  相似文献   

20.
漏气之谜     
如果您是法拉利的车迷,一定难以接受舒马赫在最后时刻折翼于轮胎的现实。但如今的F1就是这样,技术在冠军奖杯中的含量越来越高,舒马赫在西班牙的一切努力,都因泄气的轮胎化为乌有。那到底是何故导致了这场“悲剧”呢?下文将为你揭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