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11月3日,由中国交建所属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投资并联合设计,上海振华重工建造的6 600 k W绞刀功率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在江苏启东成功下水。"天鲲"号的成功下水,标志着中国疏浚装备研发建造能力进一步升级,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建成后它将取代"天鲸"号,成为亚洲最大、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下水之后,"天鲲"号将进入调试试验阶段,计划于2018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相似文献   

2.
正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投资并联合设计,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绞刀功率达6600kw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轮在江苏启东顺利下水。该船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标志着我国疏浚装备研发建造能力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中国船级社(CCS)检验的亚洲最大、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天鲲"号成功下水。"天鲲"号是在我国大力发展深海人工造岛能力,进一步提升疏浚装备自主研发建造水平的大背景下开发的,是国家工信部立项的重点科研项目。由天航局牵头联合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第708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广州文冲船厂、招商局重工等参研单位,历时5年完成全部研发任务。CCS在项目的研发、图纸审核和现场建造过程中给予了全方位  相似文献   

4.
正挖泥船,是一种很神奇的疏浚装备。被誉为"造岛神器"的"天鲲"号挖泥船,不仅融合了中国疏浚史上最高新技术,也是国内首艘从设计到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如今,她已经被中国列入禁止出口清单。然而在设计建造这些大国重器背后鲜为人知的是,  相似文献   

5.
《船舶》2019,(2)
正近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研发设计、堪称目前全球智能化水平最高、亚洲最大、最先进的重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鲲号"从江苏连云港开启首航之旅,标志着这一国产疏浚重器正式投产。"天鲲号"总长140m、型宽27.8m、最大挖深35m、总装机功率25843kW、设计每小时挖泥6000m~3、绞刀功率6600kW。"天鲲号"为全电力驱动、双定位系统、全球无限航区的重型自航绞吸式  相似文献   

6.
<正>11月3日,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投资并联合设计,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绞刀功率达6 600千瓦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轮在江苏启东顺利下水。该船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标志着我国疏浚装备研发建造能力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天鲲号"轮长140米,宽27.8米,型深9米,最大挖深35米,总装机功率2.58万千瓦,设计每小时挖泥6 000立方米。该船根据地质条件配置4种不同绞刀,可开挖单侧抗压强度50兆帕以内的岩石。作  相似文献   

7.
结合国内外超大型绞吸挖泥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天鲲"号超大型自航绞吸挖泥船的船型、主尺度和总布置等总体设计要点进行详细论述,形成了大型绞吸式挖泥船船型论证分析的总体思路,为超大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的总体设计提供参考,提升了国内整体绞吸船的设计和建造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国外某疏浚工程为例,对自航式重型绞吸挖泥船"天鲲号"采用1m管径的排泥管线输送坚硬微风化岩的施工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所给工况下的泥泵扬程和泥泵效率,得出密度、流速与摩阻系数的关系,给出土质换算系数、实验系数的推荐值.结果表明,该技术充分发挥重型绞吸船可直接开挖并吹填微风化岩的特点,在节约成本、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高施工效...  相似文献   

9.
“天鲲号”绞吸挖泥船是我国首艘具备旁吹装驳功能和实际装驳施工经验的重型绞吸挖泥船。针对“天鲲号”在国外某工程装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综合效率不高的问题,分析研究“天鲲号”装驳过程试验数据,优化舱容7 000 m3泥驳靠离“天鲲号”与船的操作关键参数,提高了“天鲲号”的综合产能,为类似工程总结了经验;通过小型泥驳配合“天鲲号”试装驳的试验,发现针对舱容2 000 m3小型泥驳船配合“天鲲号”出现的问题,对“天鲲号”的护舷、系泊装置、装驳管等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小型泥驳船配合“天鲲号”施工时“天鲲号”的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船舶》2016,(5)
正8月1日,5 000 k W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鲲"号的建造项目工作会顺利召开,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沈伟平副院长出席了会议。会后,在各方共同见证下,在建分段顺利完成了分段的进坞搭载,由此标志着项目进入了新的建造阶段。"天鲲"号由MARIC设计、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公司建造,是国家工信部立项的重点项目,该船  相似文献   

11.
正"天鲲"号超大型自航绞吸挖泥船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上海振华船厂建造,已于2017年11月3日顺利下水。该船为双桨、双转动导流管、全电力驱动的自航绞吸挖泥船,适用于国内外港口航道疏浚、岛礁建设及围海吹填造地,具有挖掘强风化岩以及抗压强度45 MPa以内的中弱风化岩能力。该船主要尺度  相似文献   

12.
融入先进疏浚理念,为实现疏浚船舶绿色施工,国内自主研发的6 600kW绞刀功率自航绞吸船"天鲲号"设计中采用了基于环保理念的设计方法。综合考虑船舶总布置、疏浚设备、工艺技术、新能源应用,改善施工人员居住环境,降低水体污染及海洋生物影响,逐步实现以可再生能源为动力的目标。这些表明,基于环保理念的船舶设计有助于疏浚船舶实现日后的高效施工、科学施工和绿色施工。同时,"天鲲号"的设计对提高我国大型疏浚船舶设计总体水平起促进作用,也为今后研发设计同类型船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微风化岩具有强度高、裂隙少的特点,绞吸挖泥船在挖掘时产能较低。为提高绞吸船施工产能、降低施工成本,以大连大窑湾航道疏浚工程为例,对新建出厂的自航式重型绞吸挖泥船“天鲲号”开挖坚硬微风化岩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分析绞刀姿态、刀齿损耗以及横移摆动对产能的影响,从而优化施工工艺。结果表明,“天鲲号”在挖掘硬微风化岩时的产能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4.
《船舶工程》2011,(6):13
11月20日,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亚洲舱容最大、挖深最深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通途轮在珠海试航成功。通途轮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建造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该船总长165.7m、型宽30m、型深15m、舱容20467m3、最大挖深达90m,总装机功率22320kW,主要设备采用变频驱动,泥泵最大功率可达6000kW。该船可实现自主疏浚、动态定位、动态轨迹跟踪,具有无限航区适航能力,可在世界各地承担港口、航道疏浚、填海造地、深海取沙及海岸维护等工程。  相似文献   

15.
由于绞吸挖泥船无人操控自动挖泥系统涉及人工智能、流体力学、土力学、疏浚工艺、信号处理等多个学科,国内鲜见绞吸挖泥船无人操控自动挖泥系统研制的文献报道。本研究依托“天鲲号”无人操控自动挖泥系统的研制过程,对设计方案、控制功能、自动挖泥控制模式、挖泥系统模型、自动挖泥控制器等关键环节进行论述。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测试“天鲲号”无人操控自动挖泥系统运行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该无人操控自动挖泥系统可以实现稳产、高产的目的,与人工操控相比生产率提高15%以上。该无人操控自动挖泥系统提升了绞吸挖泥船自动化技术水平,开启了我国疏浚行业智能化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曾庆松  王炜  郑琴  刘树祥  李向荣 《船舶》2017,28(5):80-86
耙吸式挖泥船安装水下泵通常是为满足深水取砂疏浚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水下泥泵装置技术的成熟,水下泥泵装置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航道疏浚作业。相比于舱内泵,安装水下泥泵可有效提升泥泵吸入浓度、提高装舱效率,并可改善泥泵的气蚀性能、减少振动。文章从离心式泥泵的特性出发,阐释应用水下泵可提高疏浚浓度的理论基础,简要介绍了水下泥泵装置的组成特点以及在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耙吸式挖泥船应用水下泥泵的实船案例,为耙吸式挖泥船疏浚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船舶》2018,(1)
正前不久,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海航集团所属金海智造船厂为深圳大铲岛集团建造的一艘7 000 m~3耙吸挖泥船顺利下水,这是继"天鲲号"之后,MARIC设计的又一艘"挖泥神器"!该船具有自航、自挖、自载和自卸四大功能,适用于我国长江口、珠江口和其他沿海港口、航道的疏浚与吹填工程施工,可以进行沿海维护,能挖掘淤泥、粘土、中细砂、粗砂、卵石等各类土质。该船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航道局佳木斯航道分局有"龙浚10"号和"龙浚17"号两艘大型绞吸式挖泥船,每年这两艘挖泥船都承担着繁重的挖泥疏浚任务.绞吸式挖泥船的泥泵壳和泥泵衬板是磨蚀最严重的过流部件,因此泥泵壳和衬板的磨蚀修复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如何提高泥泵壳和衬板的抗磨蚀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采用高铬铸铁衬块组合镶衬的办法来修复磨损的泥泵壳和衬板,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广东造船》2010,29(3):14-14
6月24日至27日,文冲船厂为天津航道局建造的85米挖深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通程”轮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各项航行和疏浚功能试验,刷新了公司大型首制挖泥船试航周期记录。“通程”轮泥舱舱容为18,000立方米,是文冲船厂迄今建造的最大挖泥船。在试航过程中,该船首次使用6,600V中压电动泥泵进行挖泥,  相似文献   

20.
《船舶》2019,(5)
正近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黄埔文冲为长江航道局建造的国内首艘采用双速比推进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长鲸9"顺利出坞。"长鲸9"是长江航道局建设的用于长江下游深水航道维护疏浚的大型耙吸挖泥船,是继"长鲸7"后打造的又一型用于长江下游深水航道及长江口特殊环境条件和疏浚土质的耙吸挖泥船。"长鲸9"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