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电设备》2004,21(2):44-44
由哈工大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石油大学(华东)针对炼油、化工企业的废水循环利用问题联合研发的含油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及成套工艺设备,近日通过黑龙江省科技厅主持的科研成果鉴定。 该技术采用固定生物活性炭技术去除含油废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氨氮、石油等,废水经处理后无臭、无色、透明,可用于工矿企业,电厂等循环冷却补充水、浇洒绿地、景观用水、冲厕及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生产用水,使炼油、化工厂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 我国有多家炼油、化工企业,如果有50%的企业采用该技术和设备,每年可节省淡水1.8亿吨,减少污水排放2.7万吨,节…  相似文献   

2.
根据调查研结果,分别从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化工废水、集装箱污水几个方面介绍分析了目前我国港口水污染及处理现状,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积聚在船舶舱底的污水是一种含油污水。这种污水如果不加处理,任意排放,势必会导致对海洋、江河及港口等的污染。水域和海洋的油污染不但污秽环境,而且会破坏生态平衡,危及水生物的繁殖、生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国一 《水道港口》2007,28(4):282-285
对港口化学品废水处理技术路线、港口化学品废水接收系统、预处理系统、生化处理系统以及深度处理系统常用工艺进行了综述。简介了国内港口化学品废水的来源、特点以及国内主要港口已建成的含油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工艺、运行效果,对现有处理系统的缺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散货港口所面临的淡水资源匮乏、暴雨季堆场内涝、粉尘污染、噪声污染等难点问题,进行散货港口绿色提升改造研究。以散货港口所面临环境问题为导向,基于绿色设计理念,归纳总结出绿色提升改造方向。结合工程案例提出绿色提升改造具体方案,通过新建生态蓄水池构建港口水循环系统,可实现港区2 a一遇暴雨强度下雨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通过全过程污染控制,可有效降低港区粉尘浓度和噪声值。  相似文献   

6.
王建功 《水道港口》2007,28(5):362-365
首先对集装箱洗箱废水的污染特性、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结合超滤法污水处理技术原理、技术特点、技术新工艺特点等,研究了超滤技术在港口洗箱废水处理的相关技术参数的选取和工艺设计,介绍了超滤技术在港口集装箱洗箱水回用处理中的实际应用及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港口工业区污水的特点,从港口污水的筛选、收集、处理和再生利用等方面对港口工业区污水循环利用技术进行了探讨。将污水处理后进行循环利用,实现了污水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保护了港口工业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超滤原理、超滤技术的特点、超滤技术新工艺等详尽的阐述,着重介绍了超滤技术在印染废水、回用生活污水、含油废水等方面的应用实例。论述了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开发和设备研制的成果,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舰船废弃物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舰船废弃物的排放标准分析和处理技术的对比,提出一套舰船废弃物综合治理方案。将食品垃圾进行烘干脱水后真空包装,其余固体垃圾进行压缩处理,含油污水经油水分离器、不含油污水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后进行达标排放,尝试开辟一条废弃物处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潘忆军 《港工技术》2009,46(1):38-39
港口大型煤堆场煤炭露天堆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煤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产生大量的含煤雨水。以天津港为例,从其降雨特点入手,分析港口大型煤堆场内含煤雨水的主要去向,明确含煤雨水的治理规模,说明雨污水回用技术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机电设备》2003,20(3):30-30
为了缓解城市水资源危机、减少居民生活对水体的污染,哈工大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哈工大水污染控制研究中心和中建集团哈尔滨易事成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针对街区规模的楼宇住宅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回用问题研究开发出纳滤膜污水处理技术。处理后的水质完全达到建设部颁布的生活杂用水标准,除不能饮用外,可满足洗衣、洗浴、浇花、洗车等各种生活杂用,回用率达75%。一套生活污水成套工艺处理设备价值7.2万元,可支持数座楼宇的污水回用,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据专家称,城市居民每人每天用水(150~250)升。采用该技术,不仅解决了城市用水…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节能减排,秦皇岛港杂货分公司建设了港口污水处理设备和中水回用系统。对港口设计使用污水处理设备及中水回用系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介绍项目设计原则、建设规模及处理要求。该项目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船舶污水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望生活污水、舱底水处理技术,对压载水处理、舰船中水回用、舰船污水综合处理技术进行探讨.介绍国际规范对设备的具体要求及专业厂家在实验和研发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主要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海运、河运增长迅速,船舶污水处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海洋船舶为主要研究对象,综述了海洋船舶污水的类型、水质特征、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展望了海洋船舶污水处理的膜生物反应器研究与应用方向。海洋船舶污水主要指压舱水以外的船舶污水,主要包括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海洋船舶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随乘员变化较大,呈现污染物浓度高、变化大等特征,其中黑水污染物浓度BOD5991~5840 mg/L,SS 1180~4980 mg/L;含油污水成分复杂,乳化程度高,舱底水中含油量可达50000 mg/L。虽然海洋船舶污水排放标准随海域变化较大,但日益严格,这导致船舶污水处理对空间、运行维护的要求高,因此,膜生物反应器成为海洋船舶生活污水处理研究与应用的主流技术。  相似文献   

15.
控制含油舱底水排放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限制军用船含油舱底水排放浓度15ppm,与国家排放浓度一致。而国际工业排放标准似乎是稳定在5ppm。为了达到制定标准的预期效果,必须强制执行,以不断提高和改善处理技术,减少含油污水排放。本文综合介绍含油舱底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着重讨论应用正交流动膜片技术的过滤器和灌注亲脂聚合表面活化剂过滤器,以及应用综合控径雷达(SAR)包括追踪技术探测船舶含油污水排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混凝沉淀-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港口含油废水。选用聚合氯化铝铁(PAFC)作为混凝剂;通过响应面法选择了最优工艺参数:pH 8.0, PAFC投加量100 mg/L沉降时间40 min;出水进入厌氧/好氧生化处理系统(A/O)。港口含油污水经过A池后,BOD/COD平均值由初始的0.17升高至0.55,可生化性增加明显。试验结果表明有机容积负荷是A/O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控制参数;其对A池冲击大,很容易使A池产生酸化现象,甚至导致反应器的崩溃。A池处理试验用港口含油废水的最佳有机负荷应为1.0~2.0 kgCOD/(m~3·d)。当进水水质变化时,可通过调节水力停留时间及回流比等达到反应器有效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太阳能电池板和电絮凝设备的耦合设计和优化完善,来提高设备处理油田污水的效率。我们所研究的太阳能耦合电絮凝设备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耗电量大的问题,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并通过改变电极板数量、光照时间实验,对处理的污水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电极板数量和处理时间均会影响电絮凝法处理含油污水的含油量去除率和COD去除率,污水含油去除率和COD去除率均关于变量呈非线性递增变化,经实验得,在电极板间隔固定的情况下,4块电极板40min光照时间的含油污水的含油量、COD的去除率最高,处理效果最好且合理,分别达到4.6、97.9mg/L。  相似文献   

18.
海运、河运增长迅速,船舶污水处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海洋船舶为主要研究对象,综述了海洋船舶污水的类型、水质特征、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展望了海洋船舶污水处理的膜生物反应器研究与应用方向。海洋船舶污水主要指压舱水以外的船舶污水,主要包括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海洋船舶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随乘员变化较大,呈现污染物浓度高、变化大等特征,其中黑水污染物浓度BOD5 991~5 840 mg/L,SS1 180~4 980 mg/L;含油污水成分复杂,乳化程度高,舱底水中含油量可达50 000 mg/L。虽然海洋船舶污水排放标准随海域变化较大,但日益严格,这导致船舶污水处理对空间、运行维护的要求高,因此,膜生物反应器成为海洋船舶生活污水处理研究与应用的主流技术。  相似文献   

19.
采用2种方法对用于处理船舶含油污水的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培养试验.对船舶含油污水的可生化性和生化处理工艺的选择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该驯化培养试验用到的装置、检测方法和工艺流程.试验结果表明:当船舶进水中含油污水的质量浓度增加速度过快时,微生物无法适应恶劣的水质条件,其呼吸作用会受到严重抑制;在培养初期需设置10 d低浓度适应期,适应期结束之后逐步提高船舶进水中含油污水的质量浓度,整个驯化培养周期不宜短于24 d;经过驯化培养的SBR活性污泥能较好地适应船舶含油污水的水质条件,并降解其中的有机污染物;在船舶含油污水进水COD的质量浓度为1 580 mg/L的情况下,经SBR生化处理的出水COD的质量浓度为678 mg/L,COD去除率为57.1%.  相似文献   

20.
为完善内河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体系,通过对江苏省内河港口、水上服务区、船闸等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流程的调查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有:船舶污染物配套设施不足、转运处置困难;船舶生活污水存在上岸需求;船舶垃圾上岸量较少;船舶含油污水存在接收转运处置风险;企业资金压力大,建设积极性不高;监管机制不健全;船民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有待加强。结合当前船舶污染物的实际接收情况,提出建议:转变"船―岸"为"船―船―岸"的接收模式;加快监管联单和联合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强实时监控技术研究;加强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