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序是决定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建设规模、建设时机和建设顺序的重要依据。文章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序研究的重要性,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入手,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近期、中期、远期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建设时序的影响因素,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管理期间的三个共同影响因素:交通需求、线网完备性和与城市空间发展协调性,并以巴黎地铁为例,验证了这三个影响因素的合理性,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序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当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这种大规模建设需要相应的资金、技术支撑。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技术和设备经历了从国外引进到国产化的过程,这些技术支撑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从技术支撑的角度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本刊记者日前就此专访了城市  相似文献   

3.
PPP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朱巍 《综合运输》2004,(10):31-33
目前中国34个人口过百万的城市中,有20个城市正在建设和筹建轨道交通,以解决日益凸现的公共交通问题,形成兴建城市轨道交通的热潮。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基础设施,长期以来采用以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为主导的财政投融资模式。然而轨道交通造价高昂,资料表明,“十五”期间国内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资将达2000亿元。  相似文献   

4.
正如何利用轨道交通和土地综合开发的增值效应去弥补轨道和城市发展建设的巨额缺口,提高轨道交通盈利能力?如何真正实现民间资本参与轨道交通建设运营?TOD在我国城市的实际应用如何?TOD和PPP未来又有哪些发展趋势?……从目前我国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步伐上就能发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需求在进一步扩大,发展建设也加快了步伐。目前,我国在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为4448公里。2015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完成投资3683亿元,比上一年增加27%。城市轨道交通  相似文献   

5.
<正>城市轨道交通是指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的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舒适的快速交通运输系统,目前主要包括地铁和轻轨。加快城市交通建设,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城市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迫切要求,也是成都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6.
温素华  冯若潇 《综合运输》2023,(6):13-17+34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序研究是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长期以来一直以定性方法为主。同时,POI等多源大数据愈来愈多地应用到城市及交通规划领域,但现有研究大多着眼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阶段的后评价,缺少对规划建设阶段的关注。本文以福州为例,利用POI大数据对轨道交通的现状服务效益进行分析,辅助决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建设时序的选择,试图解决传统上地铁线网和建设规划定性有余而定量不足的缺点,量化分析各条地铁线路对城市的服务效果,为建设规划的线路选择和时序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扩大内需投资中,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一个突出的亮点。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效应相当可观,从短期看,能够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有利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长期看,则可以解决制约城市发展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尽管现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在上马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但是按照目前福利票价收入测算,在不还巨额建设债务本金的情况下,仅将建设贷款利息和后折旧包进去的成本核算,城市轨道交通平均每公里运营线路亏损2000~2700万元不等。这就意味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按传统的模式发展面临政府债务继续高企、建不起,养不起,以后的发展规划也难以落实。"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简炼不久前接受《交通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要充分发挥自身服务水平,必然离不开其他交通方式的配合,做好交通接驳非常必要。当前全国各个城市在轨道交通的建设过程中,均十分重视交通衔接这一问题。本文列举了北京轨道交通衔接发展的四个阶段;分析不同阶段交通接驳的工作重点、特色优势和建设成果;结合全国各个城市在轨道交通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时期特征,归纳了轨道交通接驳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探讨轨道交通接驳在需求预测、后评价和保障机制方面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未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轨道交通成为多数人出行选择的交通工具,于是大量建设轨道交通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必备条件。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轨道交通工程监测也是一项必备的建设要求。本文作者根据工程实际需要与变形监测的基本原理、作业流程,开发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数据分析管理程序,介绍了该程序的基本设计思想、主要功能,并对程序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内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加速成网,纷纷迈入线网运营阶段,对线网指挥系统(COCC)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但已有部分城市投入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指挥系统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指挥系统时,应找准系统定位,加强顶层设计,夯实建设基础,突出重点要素和核心功能,形成完整有效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指挥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内涵、本质和核心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化运营过程中涉及到网络层面的相关要点,阐述了从网络化运营角度看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重点就标准化、国产化和信息化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基于网络化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为了解决交通阻塞困扰要求建设轨道交通。为此,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要求拟建城轨交通项目的城市应组织制订城轨交通建设规划,明确远期目标和近期建设任务,以及相应的资金筹措方案。由于2003年才开始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其编制内容还处于探索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资金筹措方案一般应包括所需资金的估算和安排、建设资金的筹集渠道和方式、项目资本金的筹集和安排、债务的估计和运营盈亏的估计、资金平衡的方案和设想、主要政…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对城市发展和人们出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有效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重要性,针对当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主要因素,从提高运营频次、扩大线路规模、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推动数字化技术创新、完善运营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会长包叙定介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从1969年投运北京苹果园到火车站的23公里地铁算起,迄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前三十年发展缓慢,年均投运里程只有4公里;进入新世纪后加速发展,年均投运里程前五年达到80公里,近五年提高到177公里,去年更是建设投运了283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前期研究是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依据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以及对轨道交通建设新颁布的政策,结合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对如何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前期研究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交通建设与管理》: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第一条地铁线路在北京建设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有36个城市获批建设轨道交通。您认为,这样的发展速度是否仍旧还在沿着既定轨道前行,不会存在过于跃进的情况吧?刘小明:北京地铁规划于1953年,始建于1965年,直到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建成通车,成为我国第一条开通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至今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  相似文献   

18.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现状 中国大陆第一条投入运营的地铁是1969年开通的北京地铁1号线,在随后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仅有北京和天津拥有3条、长度不足50公里的地铁线路。到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规模迅速扩大,从而也产生了严重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我国很多城市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纷纷修建或规划修建城市轨道交通。以1995年上海地铁1号线和1999年广州地铁1号线的开通运营为标志,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05年底,已经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长春、大连、武汉、深圳、重庆、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是为人民群众基本出行提供普遍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具有显著公益特性的民生工程。其具有运量大、快速、准时、安全、环保的突出拖量和比较优势,日益成为城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是落实国家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正在从“增量开发”模式向“存量更新”方向转变,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城一体化开发在其中起关键作用,有助于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在确保实用性、安全性和美观性的前提下,更好地为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居民提供服务。基于此,结合西安地铁15号线开发经验,从车站定位、开发模式、换乘站点与公共交通衔接、城市更新需求与站城融合衔接等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开发思路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