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8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日本对铝合金车辆车体进行回收和利用的历史和概况。详细阐述了针对不同型号的车辆以及根据车辆各个不同部位的材料成分所采取各种不同的回收工艺。说明了回收所用的设备和回收技术。  相似文献   

2.
轻重车辆混编对列车脱轨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列车-轨道时变系统空间振动随机分析理论,详细计算分析了不同的轻重车辆混编对脱轨系数及轮重减载率的影响,尝试用改善轻重车辆编组的方法提高列车脱轨安全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系统工程和车辆一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装用转8A型转向架的货车在弹性轨道结构上的动力学仿真计算模型,并详细地考虑了转向架结构非线性特性。对理论仿真计算结果进行试验验证之后,仿真计算了传统货车在弹性轨道上的运动稳定性及直线运行平稳性。  相似文献   

4.
详细解读和讨论了基于FKM准则进行强度评定的新方法,介绍使用局部应力法评估非焊接构件静强度和疲劳强度的详细步骤,该方法从标准试样的材料参数开始,根据不同的载荷、工艺、设计、材料、安全系数等因素进行全面的修正计算,得到构件的临界静强度极限和临界疲劳强度极限,最终通过利用度指标评价结构的安全性。使用有限元法和该方法结合对某型车辆齿轮箱进行强度评估,计算得到齿轮箱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的利用率指标均符合要求,可安全服役。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有碴轨道结构合理道床厚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轨道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线最常采用的轨道结构,现行的地铁设计规范对道床厚度的选择仅根据轨道强度要求和国铁的经验确定,本文应用轨道结构强度计算理论及车辆-轨道耦合振动动力学仿真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道床厚度对相关轨道结构部件的影响,得出了合理道床厚度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6.
车辆在弹性轨道结构上的横向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研究了车辆在弹性轨道上的非线性运动稳定性问题。考虑轨道结构振动的影响,计算得出了车辆的实际临界速度,并与采用传统的车辆动力学方法计算得到的临界速度进行了比较。同时探讨了销售网钢轨扣件横向刚度和阻尼对车辆横向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列车制动力分配策略按整辆车重进行分配,未考虑轴重转移对列车安全运行的影响,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列车滑行。轴控制动控制系统以单轴为基本控制单元,进行制动力的计算和分配,能够提高制动控制精度和缩短响应时间。基于轴控制动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车辆轴重转移的计算方法,利用重心力矩平衡方程分别对车体和转向架进行受力分析,利用一阶状态观测器估计轮轨力转矩,同时考虑风阻及车钩作用力,对车辆各轴实际轴重进行计算,分别给出了水平轨道和坡度轨道上车辆实际轴重的计算方法,根据每根轴的实际轴重进行制动力分配。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能够更充分地利用轮轨黏着,同时降低了发生滑行的风险,能够有效提高列车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材料技术的进步可惠及铁路行业的诸多领域,如铁道车辆和轨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铁路环境如噪声和振动的评估及控制方法、结构物的维护保养技术的创新、铁道车辆能耗的降低等。本文综述了这些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和研发动向。  相似文献   

9.
应用列车-轨道时变系统空间振动随机分析理论[1-4],详细计算分析了不同的轻重车辆混编对脱轨系数及轮重减载率的影响,尝试用改善轻重车辆编组的方法提高列车脱轨安全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蓬勃发展,轨道车辆的使用规模不断扩大,对车辆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车辆健康管理作为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传统的人工定期检查已很难满足要求。首次提出了轨道车辆健康评价方法,包括子系统健康评价、车辆健康评价和线路健康评价,以牵引系统为例,从5个评价维度上,详细阐述了健康度的计算方法。由于采用车地实时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了智能化、实时化和精细化的车辆健康评价系统,其评价结果和处理建议对车辆的运营和检修有着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了焊接技术在铁路轨道车辆生产中的应用,介绍了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焊等焊接技术,并对富氩气体保护焊在轨道车辆中的实际应用及工艺做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欧洲轨道车辆材料防火标准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欧洲一些国家的轨道车辆材料防火标准。从材料分类和车辆分类、火蔓延和热量释放、材料的烟密度、材料燃烧产生的毒性等方面对我国目前相关的车辆材料防火标准提出改进建议。我国的铁道车辆防火标准从烟、火、毒及燃烧释放热量等方面对材料的防火要求还应进一步细化。该防火要求应同时考虑试验方法和评定标准,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在标准的应用中不断总结、更改和完善,从而形成一套比较合理、有效且适用的轨道车辆材料防火标准。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与轨道车辆设计和测试相关的电磁兼容性相关标准,分析了目前国内轨道车辆的电磁兼容性基本情况,对这些标准的异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不同标准指标的优劣,最终对国内外轨道车辆的电磁兼容性标准的不足提出了修改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轨道振动俘能技术是回收利用列车通过时轨道振动产生的能量,为铁路监测设备提供电力供给。现有轨道振动俘能方式对轨道振动参量的要求与轨道运行实际工作状态不符,是制约其进入实用化阶段的瓶颈。本文介绍磁浮式非线性轨道振动换能器的设计、建模和试验验证,提出轨道振动-电磁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磁浮式非线性轨道振动换能系统的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磁悬浮的非线性刚度特性可以实现宽频带能量收集;可以通过调节器件参数(线圈匝数、线圈几何形状及表面磁通密度等)来适应轨道小位移的振幅要求;轨道振动-电磁耦合动力学模型可计算车辆行经时轨道结构的发电能力,为电磁式轨道振动俘能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轨道车辆几何曲线通过计算的精度和效率,基于轨道车辆几何曲线通过计算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尺寸驱动的轨道车辆几何曲线通过计算参数化图解法,利用在Solidworks平台下的尺寸驱动特性和方程式功能建立了B0-B0轴式轨道车辆几何曲线通过计算模板,并进行了实例验证,确定了给定参数下的车体与转向架最大夹角,车体相应点的最大道心距。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运用高速铁路“车辆——轨道”动力学理论、有碴及无碴轨道动力学性能指标,建立其过渡段长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有轨电车路口的空间利用率,减少有轨电车对社会车辆的影响,提出允许机动车在平交路口进口道借用有轨电车轨道空间排队的交通组织模式。分析了该模式对机动车通行能力和延误的改善及对有轨电车运行的影响,并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有效提高平交路口机动车通行能力,降低延误。  相似文献   

18.
基于轨道几何检测数据和动力学仿真模型计算的轮轨力、车体加速度等动力响应数据,首先利用相干函数分析轨道几何与车辆响应的相关性,然后利用深度学习中的长短时记忆网络建立预测模型,自动学习轨道几何与车辆响应的复杂关系,最后利用模型预测的车辆响应来识别轨道病害和评估轨道状态。结果表明:车体加速度、轮重减载率、脱轨系数主要与高低、轨向、超高的相关性显著;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货车动力响应,预测值与仿真值的相关系数在0.8以上,为强相关;预测模型能够有效识别一些轨道几何不超限、但车辆响应超限的轨道几何隐形病害,实现基于车辆响应评估轨道状态。  相似文献   

19.
以铰接式动车组为计算模型,详细阐述了铰接式轨道车辆轴重、轮重的计算方法和过程。首先计算出转向架上部车辆的质量和重心。其次根据单节车加载在转向架上的力情况建立计算模型,计算出加载在不同转向架二系簧上的力。然后以单个转向架为计算模型,考虑转向架所有的受力情况,计算出每个转向架的轴重。最后根据轴重和车辆重心分布情况计算出轮重。本方法简单可靠,适用于单铰和多铰动车组或其他轨道车辆的轴重、轮重分布计算,能够为整车结构设计、调试和检修维护提供较为精确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车辆运营速度越来越高,利用轮轨作用力检测技术评价轨道状态成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轮轨垂向力检测在发现轨道缺陷、降低轮轨疲劳伤损、延长车辆和轨道相关部件服役寿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高速铁路联调联试轮轨垂向力检测典型案例研究和大量数据统计分析,并参考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提出高速铁路联调联试车辆动力学响应轮轨垂向力评判方法,该评判方法在高速铁路联调联试中的应用效果表明,轮轨垂向力相关评价指标能够准确检测轨道缺陷,更科学地指导线路养护维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