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城市道路隧道施工下穿铁路货场、铁路正线及联络线,隧道顶板与铁路的最小距离仅为9.45~13.6m,穿越地层为砂质粘性土及全风化花岗岩。为确保隧道穿越时既有线通车安全,根据穿越线路的不同特点,采用施工便梁及纵横抬梁加固轨道技术,确保铁路既有线施工安全。介绍了方案实施情况,对同类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结合怀柔区迎宾南路与京承线相交处的旧桥改造,介绍采用切割法切割既有U形铁路混凝土桥、D24军便梁加固既有铁路以及桥体顶进施工的工艺,为类似的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摘要:在铁路既有线的框构桥顶进施工中,线路加固方式受框构跨度、限界及限速等条件约束。根据1—9.Om框构桥顶进施工的实例,结合D型便梁和吊轨横抬梁的特点,设计并采用了组合工便梁法进行线路加固,由于该加固体系受约束条件少适应范围大,故对其结构组成、主要构件设计检算、施工顺序及技术要点等进行介绍,便于类似工程参考和比选。  相似文献   

4.
既有铁路框构桥施工过程中,经常使用铁路D型施工便梁加固架空铁路线路,在不中断铁路行车的情况下,利用它进行框构桥的开挖或顶进施工。推动大跨径框构桥时,可以特制横台梁,将两孔便梁端头连接起来置于横抬梁上,以扩大D型施工便梁的架空跨度。结合哈尔滨铁路局滨洲线K19顶进框构桥设计,简述铁路施工便梁串联架空防护设计与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5.
九龙岗特大桥188#和189#墩紧靠既有的淮南铁路,为了确保淮南铁路的行车和施工安全,在低桩承台施工时,采用D型施工便梁对线路进行加固;用型钢“钢板桩围堰”加固低桩承台基坑,确保了既有铁路线路的行车安全和桥涵施工安全。实施方案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不中断既有线行车的前提下,可根据跨径选择长度相匹配的D型便梁架空线路后开挖铁路路基,完成线下桥涵等作业施工。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便梁架设、支墩设置、地基处理等工艺流程。该施工方法安全可靠并且具有运输和拆装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连续梁施工中,边跨直线段通常采用支架现浇的方式进行,当地质情况较为恶劣、原地基不足以承受施工荷载时,便需对软基进行加固处理,丹大铁路刘屯大沙河特大桥跨金城铁路连续梁便遭遇此种情况。通过方案比选,施工单位最终选择了在边跨直线段下布设素混凝土桩,桩顶设置矩形桩帽,然后设置双层型钢分配梁,最后在分配梁上搭设满堂支架的施工方案。介绍了桩基承载力的检算及方案实施技术。实践证明,施工过程安全可靠,地基无沉降,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内某重载铁路隧道穿越黄土地层滑坡带,该段地质较差,浅埋段水位较高并具有承压性,直接开挖可能会出现隧道涌水突泥甚至坍塌风险。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根据工程实践经验,采用地表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采取后退式分段注浆工艺对地层进行加固改良。通过袖阀管分段注浆加固改良,达到稳定地层,提高地层承载力作用,确保了隧道的施工安全,并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结合西柏坡电厂废热利用入市项目下穿京广铁路防护涵工程,介绍多孔、大直径、小间距顶管同步下穿铁路既有线施工技术,阐述了顶管下穿前的线路加固技术、大直径顶管同步穿越过程中沉降控制措施等。监测数据表明,沉降量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保证了铁路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0.
浅埋暗挖通道穿越铁路站场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春站南北广场地下通道位于软土地层并穿越铁路站场,施工难度大.为确保行车安全,采用不等长长大管棚和超前注浆小导管联合预支护;先短台阶法开挖两边洞后台阶法结合CD法开挖中洞的分步开挖方法.同时对行车轨道和邮政通道处地层加固以及线路扣轨加固及分期整道.工程建设获得成功,其技术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下穿既有铁路在施工中存在不少难题,施工不当易产生路基塌陷、钢轨沉降等事故,极大影响主体结构的可靠性以及行车安全。以仁新高速丹霞枢纽互通四孔并行大跨框构桥下穿韶赣铁路为例,对顶进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通过采用钢花管路基注浆、钢便梁施工、路基加固等措施,控制顶进施工过程中铁路路基沉降在规定范围内,以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2.
结合16m跨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下部构造盖梁加固设计,介绍了运用型钢锚固技术在外包预应力混凝土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主动型加固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并指出了其与被动型加固方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采用D24m施工便梁在小线间距地段架空顶进大跨度框架桥过程中不能满足限界要求,对便梁安装方式进行改进,在横梁下面事先安装下托牛腿,以确保施工安全。结合实例介绍了采用改进型D24m便梁架空顶进施工方案及关键技术,为D型便梁架空顶进大跨度框架桥施工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达到既安全、可靠又经济的目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D型施工便梁由于具有较多优点,在我国铁路桥涵的施工中应用广泛,然而应用于铁路施工临时钢栈桥则不多,且针对其的设计计算和建模受力分析普遍过于简单。针对这一问题,利用D24型施工便梁设计了某施工临时钢栈桥,基于有限元空间建模技术对该桥进行了静动力分析。结果表明:该桥静力工作性能良好,动力刚度较大,能够满足挂车-100荷载等级的要求;文中所述建模计算方法简单方便,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结合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到林芝段LLZQ-12标米林隧道实体工程,详细介绍了米林铁路隧道水平旋喷桩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该方法采用意大利进口ST-20摇臂旋喷钻机施工隧道周边及掌子面水平旋喷桩,并通过试桩确定了施工参数,有效的控制了该铁路隧道超前加固水平旋喷桩施工安全和质量,为解决隧道开挖穿越砂层段采取水平旋喷加固问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温福铁路秦屿隧道出口段穿越浅埋、含水量丰富的全-强风化凝灰岩地段时出现涌泥,施工中采用超前大管棚配合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止水,取得了超前支护和注浆加固双重效果。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这种方案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道路桥梁加固的必要性及预应力加固技术的施工特点,分析了道路桥梁预应力加固技术的几种类型,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了预应力加固技术的具体应用,以期为此后道路桥梁施工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框架桥顶进施工时,采用D型便梁加固线路时受立交桥跨度和斜交角度的限制,适应性较差。H型钢组拼纵挑横抬梁法加固是指通过采用型钢组拼的纵梁沿线路方向将既有线路挑起、沿框架桥方向组拼的横梁承受纵梁传递的线路荷载,实现结构受力由纵向向横向的转变。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宽翼缘H型钢组拼纵挑横抬梁法加固线路方式的结构构造特点和近似检算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安全可行,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碳纤维加固梁“钢筋砼碳纤维”复合受力新体系,建立了加固梁体系的简化力学模型.通过引入截面弯矩分配系数,阐明了砼梁碳纤维加固技术的增强机理,给出了砼梁和碳纤维各自所承受的弯矩与加固梁的材料、几何形状和尺寸、配筋率、碳纤维用量等之间的关系式并以某高速公路一座8×30m预应力砼空心板桥的加固工程为背景,说明了碳纤维加固技术用于桥梁加固改造工程可靠易行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京沪线上行K389+266桥位于两线之间,距离岔区较近,线间距较小,桥梁改造时,架设D型便梁侵限。为解决上述难题,利用连续便梁纵梁、D型便梁横梁、预制牛腿及连接件等组拼新便梁,就位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并对组拼便梁进行仿真模拟计算,工程实施顺利完成。实践应用证明,连续便梁截面形式较D12便梁更节约空间,且使用方便,可灵活应用,对铁路运输影响小,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