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船舶靠泊时撞击能量和橡胶护舷的受力分析是橡胶护舷选型最重要的部分。以加纳某新集装箱码头为例,通过对橡胶护舷吸能的分配进行分析计算,将原设计单个护舷吸能模式改为中外规范允许的多个护舷吸能的模式,并以靠泊时船艏撞击点的不同来分析不利靠泊工况,以船舶船艏圆弧半径、护舷组吸能能量及对应的变形为分析因素,确定不同撞击点时参与吸能的护舷数量(不同的吸能护舷的数量也称为不同的靠泊工况)。根据不同的靠泊工况对护舷组的吸能和变形进行分析计算,得出满足吸能及码头结构保护的最佳橡胶护舷型号,实现对护舷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研究船舶靠泊时“船体-护舷-码头”的动态耦合作用。[方法]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建立舷侧与护舷结构有限元模型,模拟船舶靠泊过程中速度、应力、能量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结果表明:护舷与码头接触最紧密时,船舶速度降为零,护舷结构动态变形和相互作用力最大;船舶靠泊时,护舷呈现出较强的吸能能力,约占船舶初始总动能的70%,船体结构得到很好的保护。[结论]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着初始靠泊速度的提高,护舷效能呈降低趋势;所研究目标船的极限靠泊速度为2.5 kn,推荐安全靠泊速度为2.0 kn,研究结果可为船舶靠泊速度限制和船体结构吸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叙述规则波作用下,1万、2.5万和5万吨级船舶荷载模型试验,。给出了系泊中的船舶在波高分别为1.2m、、1.5m,平均周期为7s规则波作用时,不同荷载、不同船型情况下,对码头的撞击能量、法向速度及护舷变形,计算了撞击能量对各组护舷的分配系数,并进行了概率统计分析,同时对不同类型的护舷进行了分析比较,为码头结构设计护舷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结合厦门港海沧港区7#泊位技术改造工程,探讨码头改造过程中靠泊设施的改造思路。提出了利用低压缩性漂浮护舷,对已建成重力式码头进行改造,提升靠泊能力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10座高桩码头橡胶护舷设计的调查和分析,指出了以往有的工程护舷配置不尽合理的主要原因,护舷布置不能片面追求高密度,而应结合靠泊船型的质量、靠泊速度、船舶线型和各种水位的靠泊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建议长江中下游高桩码头排架间距不宜超过竖向护舷水平间距,力求使竖向护舷承受船舶撞击力和挤靠力,减少乃至取消2-4层水平向护舷,使码头护舷的配置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船舶靠泊时的安全性,设计研究一种液压缓冲装置作为码头上的护舷装置。根据液压缓冲原理设计该防撞装置,借液压阻尼作用,通过能量的转换,使船舶靠泊时速度逐渐降低并停靠;设计时考虑船舶靠泊时的撞击力和系缆后风流对护舷的作用力,最终得到防撞装置的结构模型,为后期进行结构建模、受力分析奠定基础,为液压式码头护舷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船舶靠泊有效撞击能量计算和护舷设计是码头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护舷设施作为码头上重要的设备之一,关系到码头工程造价和靠泊作业安全,特别是对于大型船舶在外海或开敞式水域中的靠泊作业尤显重要.结合工作实践,就大型船舶靠泊有效撞击能量计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船舶T字型靠泊码头碰撞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道港口》2016,(5):497-501
为评估船舶T字型靠泊码头安全性的问题,文章以某工厂码头为例,采用显式有限元技术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船舶T字型靠泊有限元模型,将得到的仿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船舶与码头的碰撞过程中码头各构件的最大应力值、护舷的变形及吸能曲线并验证了仿真的可靠性,通过分析不同船型及不同靠泊速度对靠泊码头安全性的影响,得到10 000吨级船舶的建议最大安全靠泊速度为0.6 m/s,20 000吨级船舶建议最大安全靠泊速度0.34 m/s,30 000吨级船舶的建议最大安全靠泊速度为0.2 m/s。  相似文献   

9.
大型公务船泊外形与普通散杂货、集装箱船舶差别较大,靠泊船型外形轮廓对码头护舷选型与布置影响较大。福建沿海某公务船码头原护舷选型及布置未充分考虑公务船外形及大水位差影响,实船试靠时护舷不满足安全靠泊需要。通过广泛调研,并吸收借鉴类似码头护舷布置经验,对该码头护舷进行了适当的改造。主要在码头面上设置靠船立柱,配置转动式橡胶护舷,经过实船涨退潮周期靠泊验证,总体使用效果良好。该码头护舷改造为大水位差地区大型公务船泊位护舷选型及布置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水位差中的中小型码头结构的船舶荷载计算过大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护舷简化模型,分析护舷撞击过程中能量消散和反力转化,从而计算船舶对码头结构的作用力,并与护舷手册反力进行比较,进而确定护舷手册反力的折减系数。经对比实际工程,建议折减系数在0.6~0.7。  相似文献   

11.
工程船靠泊过程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致禹  谢仲安  顾敏童 《船舶力学》2010,14(12):1394-1404
研究了工程船靠泊过程中在橡胶护舷、靠泊船及停泊船之间传递的靠泊力及能量.在简化分析中,将靠泊船等效为一质量块,护舷结构等效为一非线性弹簧,停泊船舷侧结构等效为一线性弹簧,利用能量法推导了最大靠泊力的估算公式.此外,利用LS-DYNA有限元仿真,研究了三种不同型式的橡胶护舷作用下的靠泊力及吸能分配情况,验证了简化公式的有效性,同时为工程船在靠泊过程中的结构安全分析及护舷的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LNG船型干舷高、外侧弧度大、船体中心不对称于管汇中心,靠泊时会遇到船舶与护舷接触点过高、与护舷接触面积过少的问题,常规靠船结构及设施难以适应多等级船舶的停靠要求,存在靠泊安全隐患。针对此问题,结合嘉兴港某LNG码头进行靠泊结构设计和靠泊设施布置,通过不同船舶在不同作业工况下的船岸匹配,分析橡胶护舷和船体平行舯体长度的匹配度,提出在靠船墩内侧上方设置反向靠船构件,优化内、外侧橡胶护舷布置高程,以满足多种等级船型靠泊适应性,保证船舶与护舷的接触面积,避免护舷局部压强变大,船体受损。采用物模试验测定船舶运动量、系缆力和撞击力等物理量,验证靠船构件和护舷布置的合理性,确保满足LNG船舶安全靠泊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0引言LNG码头通常是离岸墩式码头,由靠船墩、系船墩、护舷、工作平台墩、引桥和人行桥等组成。墩台与岸边用引桥连接,墩台之间用人行桥连接,系船墩和靠船墩供LNG船舶系靠,工作平台墩供装卸使用。LNG船舶系泊期间载荷的大小和变化情况,会对船舶和码头设施的安全产生较大影响,因此LNG码头在LNG船舶靠泊前必须分析其系泊载荷,以判  相似文献   

14.
杨玉勤 《港工技术》2022,59(3):42-45
滚装码头是与靠泊船舶密切相关的一种码头类型,滚装船吃水浅,上层结构高大,舷侧设置有用以保护船身的凸出的钢质护舷材,易造成防冲板及码头前沿护轮坎等损坏,大于3000 GT的大中型滚装码头往往布置有辅助靠泊平台,采用侧靠导向、正向丁靠方式靠泊。本文针对滚装船特有的船型特点及靠泊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湛江港徐闻港区南山作业区客货滚装码头0#泊位为实例,针对性地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护舷布置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位移协调、力的平衡和能量守恒原理,通过在水平桩NL法计算中引入桩侧土抗力群桩折减系数,采用Lagrange插值多项式拟合护舷厂家的反力、吸能与变形的关系曲线,对柔性靠船桩簇中钢桩和护舷间水平力、能量分配进行计算分析;并将之应用在某码头的靠船桩簇设计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符成  方波 《水运工程》2018,(10):91-95
国内外规范和标准均未明确船舶有效撞击能量在护舷中如何分配,通常考虑由单个护舷完全吸收。以海外某重力式码头护舷选型为例,研究船舶有效撞击能量由多护舷分配的可能性,阐述基于PIANC指南的多护舷分配的有效撞击能量计算方法和护舷选型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护舷的破损不至于引起码头结构严重损害的前提下,基于PIANC指南的船舶有效撞击能量考虑多护舷分配是合理的。这一设计理念能够降低对单个护舷的吸能要求,降低码头结构造价,对海外码头工程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结合具体项目总结了国外工程的护舷设计方法:包括船舶设计撞击能量的计算,护舷间距的确定,以及多护舷吸能设计理念的应用等。根据此护舷设计方法,对加纳某新建集装箱码头护舷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8.
王庆泽 《船舶》2005,(3):28-31
油轮对护舷的碰撞力是海洋采油平台设计和油轮靠平台采油生产过程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该文采用了两种能量法计算油轮靠泊过程中的护舷碰撞载荷:一是按照我国港口荷载规范中的计算方法;二是按照国际航运会议委员会推荐的计算公式。计算中考虑了油轮在波浪中运动的影响,针对某一油轮靠泊海洋采油平台生产为例,计算出油轮极限靠泊条件,可为油轮靠泊时确定在风和水流及拖轮作用下靠泊速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详细分析了铁路轮渡工程渡船的靠泊特点,并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探讨如何合理确定其靠船速度,并提出护舷设施的设计建议,可供火车轮渡,汽车轮渡码头设计及规范编制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LNG船舶靠泊安全,对浙江LNG接收站工程进行了船舶靠泊物理模型试验。采用牵引船模及直流力矩电机调节速度的方法,模拟了船舶不同靠泊速度和不同偏心距的靠泊方式。试验表明,船舶靠泊角度为5°时,4个护舷受力不均,1#护舷先受力且受力最大;不同偏心距条件下的撞击力没有明显规律,且相差不大;靠泊速度为0.15 m/s条件下,静水靠泊和顶流靠泊时设计护舷型号可满足要求,横浪1.5m时靠泊则撞击力不满足要求。建议尽量减小靠泊角度,使得护舷受力均匀,以减少靠泊时的撞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