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型凸轮制动器制动间隙调节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动间隙调节装置是任何型式制动器的必备装置。文章综合国内外资料,以WABCO公司的产品为例,较详细地了介绍了“S”型凸轮制动器的制动间隙调节装置,并结合国外的制动法规,阐述制动问题调节装置的发展趋势。文章为厂家提供一个信息,应尽快研制,生产,使用新型的制动间隙调节装置。  相似文献   

2.
用气压传动的汽车鼓式制动器一般都用凸轮作为张升装置,凸轮的工作面轮廓对制动器张开力的大小、方向等有很大影响。以下是几种典型的制动器凸轮。一、圆弧工作凸轮如图1所示,这种凸轮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为许多汽车如CA10B、CA30、EQ140等汽车所采用,但作为制动器张开装置时却有一个缺点,即所产生的张开力值会随凸轮转角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3.
分电器轴上端的限位螺钉及其平垫都有严格的尺寸要求,断电器凸轮活络地套装在分电器轴上,限位螺钉紧定后,凸轮与分电器轴仍有一定的轴向间隙(0.08~0.25mm),以保证凸轮能在分电器轴上作相对转动,使分电器离心提前机构能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自动调节发动机点火提前角.  相似文献   

4.
这是继“在M8312型凸轮轴磨床上<凸轮靠模的一次反靠及其互换>试验”一文(1979年第1期)的续篇。本文仍以“瞬时速度中心”的概念,导出了凸轮靠模型面的计算公式和方法。为满足广大用户和读者的要求,特提供了全部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以CA10B汽车发动机凸轮轴的配气凸轮为例进行了实际运算。结果表明,这套计算方法简便准确,对一般凸轮轴磨床具有较大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5.
摩托车发动机凸轮测量,一直是几何精密测量中的一个技术难点,特别是凸轮“桃尖”位置的确定,长期以来还是处在探索之中.本文介绍的4种求解方法,可按设计给出的“特征点”参数,直接由公式计算出与转角计算起点相一致的凸轮测量起点转角,通过编写计算机求解程序,按提示将数据输入,所求凸轮测量起点转角值就显示在屏幕上了.  相似文献   

6.
分电器的三个润滑部位,俗称“三点润滑”。在车辆维护保养时,相当多的驾驶员很不重视“三点润滑”,时间一长,不仅影响到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而且降低了分电器的使用寿命。1凸轮面的毛毡润滑凸轮面的毛毡润滑在保养时,其上应滴见街清洁的机油(量不可过多,以防止机油甩到触点表面)即可。分电器在工作时,凸轮面保持油渍,可有效减轻凸轮顶端与活动闭点中部胶水顶块接触部分的磨损,以便较长期地保持触点的正常间隙。如凸轮面缺油,将加剧凸轮顶端与胶木块两者的磨损,使触点间隙变小,影响发动机的工作。2凸轮预过毛毡涡滑压装成一体的…  相似文献   

7.
我厂承担汽车修理任务,由于来厂修理的车型很多,所以分电器凸轮的尺寸规格也就各不相同,为了提高修理质量,我厂职工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光辉思想指导下,发扬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自己设计制造出一台能修磨各种尺寸规格的分电器凸轮的简易磨床(图1)。1.磨床的结构和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1台直喷增压汽油机上应用可变进气凸轮技术,研究了不同凸轮型线对发动机部分负荷工况经济性的影响.研究所用的可变凸轮由长行程凸轮和短行程凸轮组成,长、短行程凸轮切换通过电磁阀控制实现.研究结果表明,短行程凸轮通过进气门早关实现米勒循环,进气压力提升后有利于降低泵气损失和缸内残余废气系数.短行程凸轮应用在不同负荷下降低燃油消耗率1.9%~3.4%,不同工况下节油机理不尽相同.对于非爆震限制工况,如平均有效压力为0.5 MPa工况,短行程凸轮应用导致燃烧持续期延长,而油耗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未燃损失下降和机械损失降低;对于爆震限制工况,如平均有效压力为0.8~1.7 MPa工况,短行程凸轮应用明显改善燃烧相位,油耗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燃烧定容度增加导致的指示热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奥迪公司在2007年该款2.8L发动机上使用AVS(AudiValvelift System)系统。AVS是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缩写。采用该技术的发动机,每个气门可由两个不同几何形状的凸轮来驱动,两种不同参数的凸轮驱动气门,就实现了气门相位和升程的两级调节,以适合发动机不同工况的要求。AVS改善了进气,提高了发动机功率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解云 《汽车运用》2006,(7):47-48
本田汽车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可变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Variable ValveTiming and Valve Lift ElectronicControl,简称VTEC)机构,其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可随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变化而自动调节,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发动机的性能,充分满足发动机高、低转速工况的需要,使发动机在高速范围工况时输出更大的功率。VTEC机构的组成VTEC机构主要由气门(每缸2进2排)、凸轮、摇臂、同步活塞A、同步活塞B、正时活塞以及正时板等组成。其中凸轮有3个,它们的线型不同。除了普通发动机具有的主凸轮和辅助凸轮外,还在它们之间增设了一个…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凸轮靠模“补偿反靠”的制造方法。从标准轴(原始靠模)的选择,修正标准轴的刮肖,靠模的反靠,工件凸轮的磨削,以及标准轴和工件凸轮的测量,“补偿反靠”的工艺过程等,阐明了凸轮靠模的制造与检测过程。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发动机顶置凸轮气机构动力学计算的结果,分析小型高速发动机配气机构各主要零件之间的接触应力,分析了凸轮与摇臂之间的动态接触应力,和气门杆上端与气门间隙调节螺栓之间的动态接触应力,还给出凸轮廓综合曲率半径,以及各转速时接触的局部应力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3.
1液压挺柱工作机理分析 众所周知,液压挺柱是介于凸轮轴凸轮和气门之间的无间隙传力机件。从传力方式上可分为直推式(无摇臂,气门升程等于凸轮升程)和摇臂式(摇臂有大于1的杠杆比,气门升程大于凸轮升程)两种。  相似文献   

14.
正据报道,伊顿公司近期表示,在调节测试循环和实际应用中,该公司的停缸(CDA)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可协助商用车制造商满足美国2024和2027年排放标准。虽然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以减少CO_2和NO_x排放,但伊顿表示,CDA是唯一可以同时减少这两种排放的技术。2024年,伊顿的商用车CDA技术将正式推出,适用于单、双顶置凸轮发动机,以及凸轮内置块发动机。美国西南研究院(SWRI)  相似文献   

15.
随着零部件分工越来越细,且国际间零部件采购进一步加大,同时也随整车出口的需求,国内现汽车制动器总成正逐步向蹄端滚柱S形凸轮制动器发展,这种制动器不仅可满足整车出口装车的需要,也为零部件出口创造了条件。现对蹄端滚柱S形凸轮制动器作一介绍: 1.蹄端滚柱S形凸轮制动器仍是一种支承销式领、从蹄制动器(见图1)。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配气机构的计算时,常常会遇到下述情况:1.已知凸轮型面数据,求取气门升程数据;2.已知气门升程数据,求取凸轮型面数据。这种计算,对于一般下置凸轮式发动机只要乘以或除以固定的摇臂比即可求得,而对于图1所示的顶置凸轮式配气机构,由于其摇臂比随凸轮转角而变,因此就不能采用同样的简单方法。此时,必须运用表征配气机构几何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关系式才能计算出来,本文就寻求计算顶置凸轮式配气机构的关系式进行  相似文献   

17.
发动机的凸轮轴驱动进排气门往复运动。"凸轮喷淋润滑器"是向凸轮轴上各个凸轮提供机油的装置。常规的凸轮喷淋润滑器带有几个相同尺寸出油口的油管,出油口负责向每个凸轮提供机油。来自气缸盖的机油通过喷淋润滑器油管中点位置供油。靠近供油点的出口机油流量大,远离供油点的出口机油流量小,每一出口的机油流量分布不均匀。开发了一种新的凸轮喷淋润滑器,具有2个特征:(1)将机油通道分为几个支流,形状类似多角状仙人掌;(2)凸轮轴轴颈中的通孔使气缸盖向凸轮喷淋润滑器的供油具有间歇性。新的凸轮喷淋润滑器可将机油非常均匀地提供给各个凸轮,减少了机油浪费,凸轮喷淋润滑器的机油总流量可大幅减小90%。由此可以设定较小的发动机机油泵出口机油流量,机油泵的驱动转矩减小,最终降低发动机燃油消耗量。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机动车辆气压制动系统所采用的制动器基本是采用凸轮式制动器,或称“S”凸轮制动器,而另一种新型的制动器——楔块式制动器已开始应用。东风汽车公司在EQ1068G的3吨车上,特别是城市公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汽车发动机的修理质量,发动机配气相位的检验是必不可少的。在各种检验方法中,检查进排气门刚刚处于开闭状态的曲轴转角或其它间接表示量的方法,应用较普遍。在凸轮轮廓曲线上使气门处于上述状态的点,设计上称作“控制点”,也即是检验配气相位时常用的“检验点”。“检验点”与“控制点”是一致好呢?还是在凸轮轮廓曲线上选用其它的点为“检验点”好呢?为说明该问题,首先应了解有关配气凸轮的设计问题。发动机配气机构的运动基本上取决于三个因素:凸轮线型;弹簧特性;凸轮轴的转速。为了获得足够大的气门开启时断面,设计凸轮型线时总希望在基本工作段的开始和终止部分升程变化较快,而这样势必使挺杆克服气门间隙而与静止不动的气门尾端接触时已具有了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汽车、拖拉机和内燃机等工业的发展,使用凸轮轴磨床的单位日益增多,广大用户提出希望制造厂提供凸轮靠模的迫切要求。在厂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成立了三结合试验小组于1976年3月至1977年5月陆续在我厂产品M8312型凸轮轴磨床上进行了“凸轮靠模的一次反靠及其互换”试验。经过一系列反靠和磨削试验,我们对影响凸轮曲线精度的各种因素初步摸索到了一些规律,在做到凸轮靠模于本机床上“一次反靠”的基础上,进一步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