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至2006年5年间,交通部救捞系统共救助遇险船舶632艘,获救人员2158人,获救财产价值213.49亿元。其中救助液化气(LPG)船、天然气(NPG)船和化学品船及油船等船舶(统称:危险品船)近50艘,约占遇险船舶总数的6%,其中救助船舶火灾25艘。5年中,交通部救捞系统救助的基本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 近海快速救助船为我国北海、东海、南海救助局的救助公务船。用于承担在我国近海海上人命快速救助的社会公益性救助任务。近海快速救助船首批共三艘。“北海救201”为首制船,由广州海上巴士工程有限公司设计。英辉南方造船(广州番禺)有限公司建造。  相似文献   

3.
《中国船检》2008,(10):58-58
在“神七”飞天过程中,交通运输部救捞局抽调了救捞系统最先进的4艘大马力海上专业救助船参与海上救援保障任务。而这4艘专业救助船均安装了海兰信自主研发的船舶监控管理系统(VMS),实现了个救助船只与指挥中心之间视讯实时连通,使救助工作能够更加有序、高效、准确地开展,也提升了海上救捞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月15日"北海救118"8 000 kW破冰型救助船交船。这是继"北海救117"之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SDARI)为交通运输部救捞局设计的第二艘破冰型救助船。"北海救118"是在此前8 000 kW海洋救助船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抗冰功能的升级版。首部改为破冰型,确保首柱破冰、排冰;首部甲板采用蒸气伴热;尾部加装冰刀;上层建筑绝缘整体加厚,增强  相似文献   

5.
<正> "南海救115"轮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和黄埔造船有限公司共同研制,主机功率为8000千瓦,总长97.789米,型宽15.2米,型深7.6米,排水量4405.885吨,航速大于20节,自持力30天,无限航区,可抗12级风浪。该船为全焊接式钢质船体,采用双机、双可调螺距螺旋桨、双流线型悬挂式襟翼舵,前倾式船首,带球首,尾部为巡洋舰式船尾,在船首尾设有管状式侧推装置。该船目前已成为我国远洋救助主力船型,成为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远洋救助的新利器。由于该船强大的救助功能,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南海海区的救助能力。在此之前,南海救助局已拥有3艘8000千瓦同型救助船列编,镇守南海海区,为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巨大贡献。与此前交付的同系列船相比,"南海  相似文献   

6.
3月26日上午,"东海救118"船在黄埔文冲长洲厂区下水。该船是黄埔文冲建造的第七批次4艘8000千瓦海洋救助船中的首制船,也是该公司建造的第19艘该型船。据了解,该批次8000千瓦海洋救助船是今后我国"神舟"卫星发射海上定位和回收的主要力量,为此,该型船原配备的10吨克令吊升级为20吨克令吊,并增加了其它相关搜索、定位、通信设备。同时,与前一批次8000千瓦海洋救助船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王祖毅 《航海》2009,(3):14-16
4月12日,中国农历三月二十五,大潮汛前夕。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紧急出动救助船、救助快艇以及应急反应救助队,集结上海港外高桥五号沟码头水域,摆开了浩大的抢险阵势,在兄弟单位船只、人员的全力协助下,经过12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成功地让“雪龙”号失事直升机重见天日……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风浪条件下救助船操纵训练的要求,有必要开发针对救助船的操纵模拟器。相比于传统的通用船舶模拟器,救助船模拟器原型机系统中引入六自由度平台运动系统,基于UDP协议传输船舶姿态数据实现实时体感模拟功能,可以模拟船舶在大风浪条件下剧烈摇动的操船环境,提高模拟训练的真实感。此外,系统中引入救助作业模拟模块的思想,可以更好地评估、训练船员在恶劣海况下配合其他救助人员完成救助任务的能力,提高执行海上救助任务的成功率与效率。  相似文献   

9.
叶介甫 《航海》2014,(1):25-27
2013年11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从浙江舟山起航,前往菲律宾灾区执行人道主义医疗救助任务。这是中国首次派出舰艇赴海外灾区执行人道主义医疗救助。“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是中国海军最新型医院船,是我国专门为海上医疗救护“量身定做”的专业大型医院船,船上搭载的某些医疗设施装备达到三甲医院的水平。“和平方舟”2008年底入列东海舰队,2009年在海军成立60周年暨多国海军活动中首次公开亮相。这次首次派出执行人道主义医疗救援任务揭开了医院船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海洋救助拖船的行业特点介绍了“德强”轮的设计特点,认为该船是满足我国一级海洋救助拖船的优秀船型。  相似文献   

11.
《船舶设计通讯》2009,(Z1):62-62
<正>2009年1月18日,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的8000kW海洋救助船"东海救113"号在黄埔  相似文献   

12.
孙富民 《水运管理》2011,33(4):20-21,27
为推动我国海事救助事业发展,提高抢险救助的成功率,从"胜丰"轮脱浅救助的成功案例入手,分析力学原理在抢险救助中的应用,并总结高位沙滩搁浅船救助的要点:选择最佳救助角度;借助物体惯性;把握潮汛时机;整合救助船拖力。  相似文献   

13.
穿浪双体快速救助船是为中国救助局设计的救助公务船,主要用于承担我国近海海上人员救助任务。船体材料的选用对本船在执行救助任务中具有很大影响。通过几种材料性能对比对船体结构强度、抗海水腐蚀性、使用寿命、经济性等诸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分析后,认为采用钢质主船体、铝合金上层建筑是本船船体材料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介绍厦金航线直航客船"TA"号船火灾事故的救助情况,分析在灭火救助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并提出今后海事监管和服务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近期,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为交通运输部救捞局研发设计、广州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建造的"北海救117"8 000 kW破冰型救助船顺利交船,填补了我国在破冰型救助船上的空白。"北海救117"破冰型救助船主要用于中国北方海域的航道破冰及冰区航道维护以及用于海上失事船只的人命救生和以海上人命救生为目的的船舶救助。其抗冰能力达到中国船级社(CCS)最高的Ice Class B1  相似文献   

16.
2016年5月25日,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胡劲涛院长与南海救助局林志豪局长等一行,就大型深远海多功能综合救助船项目进行了深入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17.
2013年6月10日,中国海事大型巡航救助船“海巡01”号从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起航,应邀出访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缅甸和马来西亚四国,与各到访国海事主管机构开展双边和多边交流合作。这是中国海事公务船首次跨洋出访多个国家。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5月25日,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胡劲涛院长与南海救助局林志豪局长等一行,就大型深远海多功能综合救助船项目进行了深入技术交流。胡劲涛院长回顾了双方在8 000kW海洋救助船系列、14000kW远洋救助船系列取得的良好合作业绩,并重点介绍了上船院的"十三五"发展规划,期待南海救助局在新的项目上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南海救助局林志豪局长表示,上船院为我国救  相似文献   

19.
<正>0引言近年来,中国的专业救助队伍在保障海上人命、财产和环境安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实际海上救助过程中,除万不得已外,通常遇险船员选择留在母船是最为正确的待救方式,而海上拖救是海上人命和财产综合救助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笔者着重讨论深水区域漂航遇险船和救助船在风、流影响下的运动趋势,以及两船不同相对位置控制优缺点,探索安全的接近方案,为船员救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0引言2018年8月20日,受台风气象影响,某公司所属"帝祥"轮(以下简称"难船")因走锚搁浅于威海石岛新港防波堤外侧(36°52′.42N,122°26′.46E)。接受救助委托后,10月30日烟台打捞局派出"德渡"船组赶赴现场展开作业,从11月2日1400时施工船组抛锚就位到7日1116时难船脱离礁石,仅用时6 d高效完成本次救助工程。为减小脱浅时的搁座力,使用GHS软件建立难船模型,通过合理布置搁座点从而精确模拟难船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