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阐述了鱼雷初期弹道的概念,重点研究利用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建立潜艇发射鱼雷初期弹道的数学模型。用Runge-Kutta法对鱼雷初期弹道进行仿真,并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各种因素对鱼雷初期弹道的影响,从而得出发射鱼雷时各参数的最优值。  相似文献   

2.
发射水雷时,由于水下环境的复杂性导致水雷的水中弹道要受到多种干扰因素的制约,为分析海流速度和方向对水雷水中运动状态的影响,针对水雷由鱼雷管水平发射出管,在解欧拉方程易出现奇异性而难以求解的问题上引入四元数法,建立基于四元数法的水雷在静水中的弹道模型;分析海流影响下的水雷水中弹道,建立基于海流的水雷水中的弹道模型。仿真水雷在不同流速、流向下的弹道,分析海流流向与水雷出管速度方向异同时,水雷在水中的运动规律和散布规律。实例表明,仿真结果与有关资料和实际获得的数据相吻合,可为部队执行布雷作战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尾流自导鱼雷二次转角射击最优参数解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尾流自导鱼雷在制导机理和弹道控制上与声自导鱼雷均有变化.为了在不利态势下为潜艇指挥员决策提供依据,提高尾流自导鱼雷的命中概率,建立了小舷角态势下尾流自导鱼雷二次转角射击时的参数解算模型,分析了各发射参数对鱼雷弹道的影响,运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对不同态势下的尾流自导鱼雷二次转角射击参数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各射击参数中,二次转角的大小对弹道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对尾流进入角的影响;在各目标运动要素中,目标舷角对射击参数的影响最大;最后给出了概略态势下的射击参数值,可作为潜艇应急攻击手动设置射击参数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鱼雷扩展螺旋机动搜索弹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不能准确掌握目标运动信息时,对鱼雷发射平台而言,目标位置散布于一定的区域之内。要提高鱼雷搜索捕捉目标的概率,可利用鱼雷航程远的特性,设计一种扩展螺旋机动搜索弹道,使鱼雷搜索范围尽可能地覆盖目标散布区域。基于这种设想,提出描述鱼雷扩展螺旋机动搜索弹道的参数和确定方法,并对这种弹道进行仿真和分析,得出其适用条件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飞航式火箭助飞鱼雷空中弹道参数设计问题,首先分析其空中运动过程,根据空中弹道的特点,建立了纵向运动方程组。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仿真模型,并就发射倾角、雷箭分离条件等对空中弹道的影响进行仿真计算。本文的研究成果对飞航式火箭助飞鱼雷空中弹道设计及作战效能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潜射鱼雷发射参数设定对鱼雷初始弹道的影响,建立鱼雷初始弹道数学模型,对鱼雷在纵平面的初始弹道进行了研究,利用Simulink编程进行了仿真,得出在不同发射参数设定下弹道的袋深、最大超调量和到达设定深度所需时间.仿真结果表明,鱼雷横舵管制舵角和出管速度对鱼雷初始弹道都有影响,其中鱼雷横舵管制舵角影响较大,为进一步优...  相似文献   

7.
《舰船科学技术》2013,(7):109-114
潜艇在水下发射导弹瞬间受到巨大的发射反冲力和复杂的水动力作用,平衡状态受到破坏。而连续发射又要求潜艇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恢复到发射导弹允许的深度和姿态,这对潜艇的操纵控制提出了很高要求。在分析导弹潜艇发射阶段受到的静力、艇体水动力和复杂激变力的基础上,结合潜艇空间运动方程,建立用于仿真的潜艇水下发射导弹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潜艇水下发射导弹仿真试验平台,分别对潜艇水下导弹单独发射和导弹齐射时的运动过程进行仿真。通过大量的仿真分析,对潜艇水下发射导弹阶段特别是导弹齐射时可能采用的操纵方式作了定性探索。  相似文献   

8.
通过鱼雷发射管进行布放回收是潜艇使用无人水下航行器(uuv)的最佳方式之一,而UUV自航出管是否具有可行性是首要问题。首先,根据潜艇发射自航鱼雷的技术要求来建立UUV自航运动方程和边界条件,并通过计算分析求得UUV自航出管所需满足的条件。随后,在鱼雷内弹道仿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UUV在鱼雷发射管内运动的数学模型,并对其受力和速度进行实时仿真。最后,将仿真结果与UUV自航出管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UUV自航出管的可行性与其重力浮力差、最低出管速度及出管时的潜艇航速相关。因此,可通过设定恰当的性能参数来实现UUV自航出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作战潜艇的性能,常常要求增加武器的综合功能。描述了一种装在潜艇耐压壳体外部的多用途武器发射箱,它能装载鱼雷、水雷及其他特种设备。发射箱安装后对潜艇的总体性能影响不大。它的各种优点将使其在现代化潜艇的未来任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鱼雷发射管进行布放回收是潜艇使用无人水下航行器(UUV)的最佳方式之一,而UUV自航出管是否具有可行性是首要问题。首先,根据潜艇发射自航鱼雷的技术要求来建立UUV自航运动方程和边界条件,并通过计算分析求得UUV自航出管所需满足的条件。随后,在鱼雷内弹道仿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UUV在鱼雷发射管内运动的数学模型,并对其受力和速度进行实时仿真。最后,将仿真结果与UUV自航出管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UUV自航出管的可行性与其重力浮力差、最低出管速度及出管时的潜艇航速相关。因此,可通过设定恰当的性能参数来实现UUV自航出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及探索外置式液压蓄能鱼雷发射装置关键技术,根据相似准则,按照1:3的比例设计了该装置的缩比模型假海试验方案,并做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案能较好地反映原型机的内弹道性能。在确定相似准则后,还可以根据具体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比例系数进行缩比模型试验。本文为外置式液压蓄能鱼雷发射装置缩比模型假海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孙继红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11):106-109
依据舰艇的海上运动规律,建立了舰载管装轻型鱼雷在特定海况下发射鱼雷时发射装置载荷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为舰载鱼雷武器系统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气动不平衡式鱼雷发射装置电控发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电控发射系统的电控序列建立了petri网,得到标识可达树仿真结果,并以此对电控发射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评估.  相似文献   

14.
燃气流公共排导是当今舰载导弹垂直发射装置最为常用的一种燃气排导模式,同心简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垂直发射技术。从结构特性人手,对两种类型发射装置的多项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同心筒技术在燃气排导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采用公共排导技术的发射装置在备弹量、适装性等指标卜占优。两种技术各有特点,应根据实际使用要求以及不同的装舰对象区别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点分析了训练雷出管速度对训练雷离艇与训练雷入水后初始段的运动安全性的影响,分别建立了训练雷离艇和训练雷入水初始阶段运动方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不会出现训练雷碰艇情况。在仿真初始条件给定的条件下,训练雷可以较快的达到设定深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AHP法的潜射鱼雷性能模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评估法有机结合。首先依据专家评判法建立了潜射鱼雷性能评估分层指标,并根据每层中各指标因素的重要程度而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向量。运用结合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判算法建立了潜射鱼雷性能综合评估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进行具体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7.
鱼雷攻击潜艇的毁伤效果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波  卜广志 《舰船科学技术》2006,28(1):74-77,91
客观、准确地评价鱼雷攻击潜艇的毁伤效果是鱼雷与潜艇对抗的最后一环,也是评价鱼雷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在现有毁伤概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舱段的毁伤程度、要害指数、命中概率、毁伤效果累积系数和齐射毁伤系数等参数,建立了一种比较全面的用来评价鱼雷攻击潜艇毁伤效果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丁振东 《舰船电子工程》2011,31(11):19-21,75
文章针对鱼雷攻击航母、网络鱼雷作战使用等鱼雷作战使用方面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最后结合国外鱼雷研发环境,提出鱼雷战术使用研究应与工程设计同步进行的观点。文中的分析研究可为鱼雷作战使用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鱼雷初期弹道的概念,重点研究了在水面舰艇摇摆情况下利用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建立鱼雷初期弹道数学模型。用Runge—Kutta法对鱼雷初期弹道进行仿真,并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舰艇摇摆对鱼雷初期弹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