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腺癌VEGF-C和VEGFR-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VEGF-C、VEGFR-3的表达,并取15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作对照.结果 乳腺癌组VEGF-C、VEGFR-3阳性表达率及表达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C、VEGFR-3表达率及表达程度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均<0.05),VEGF-C、VEGFR-3的表达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均<0.05).乳腺癌VEGF-C与VEGFR-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按肿块大小等临床病理指标的分组中,VEGF-C、VEGFR-3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VEGF-C、VEGFR-3表达水平增高,VEGF-C、VEGFR-3表达促进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15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COX-2及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COX-2、VEGF-C表达的阳性率及表达程度均高于纤维腺瘤组(P<0.01);二者的表达均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二者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二者联合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COX-2和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呈过表达,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二者联合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COX-2与VEGF-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可以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的表达与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VEGF-C染色,并用D2-40标记肿瘤淋巴管。取15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做对照。结果乳腺癌组VEGF-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VEGF-C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和腋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C表达阳性组肿瘤淋巴管密度大(P<0.05),腋淋巴结转移组VEGF-C表达水平高。乳腺癌组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管染色,以肿瘤间质组织中淋巴管生成为主。淋巴管密度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腋淋巴结转移组的肿瘤淋巴管密度比无淋巴结转移组高(P<0.05)。结论乳腺癌中存在淋巴管生成,且主要发生在肿瘤间质组织中;VEGF-C表达与肿瘤淋巴管生成及腋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管生成、乳腺癌的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乳腺癌组织、15例乳腺纤维腺瘤中VEGF-C、CXCR4的表达。结果 72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C、CXCR4的表达率分别为76.4%、58.3%,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20%、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C、CXCR4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无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管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 VEGF-C、CXCR4在介导乳腺癌细胞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重要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及肺耐药蛋白(LRP)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42例乳腺癌组织、42例癌旁组织及5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MDR1、BCRP和LRP mRNA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DR1、BCRP、LRP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47%、38.09%及61.90%,与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相比阳性表达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MDR1mRNA表达与绝经状况呈完全正相关(r=0.398,P<0.01),与腋窝淋巴结状况呈完全正相关(r=0.398,P<0.01);BCRP mRNA表达与腋窝淋巴结状况呈正相关(r=0.355,P<0.05);LRP mRNA表达与绝经状况、年龄、腋窝淋巴结状况及肿瘤大小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MDR1mRNA和BCRP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52,P<0.01),LRP mRNA与MDR1mRNA表达无相关性(r=0.147,P>0.05);LRP mRNA和BCRP mRNA表达无相关性(r=0.111,P>0.05)。2个耐药基因共表达率为47.61%,2种或3种耐药基因共表达率为61.89%。结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耐药基因MDR1、BCRP和LRP的表达,单基因和多基因协同作用,以多基因共表达为主;检测MDR1和BCRP基因表达水平可辅助临床判断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Ezrin及CD44v6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研究其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Ezfin及CD44v6的表达.结果 ①Ezrin及CD44v6在浸润性导管癌组表达(70.3%和82.8%)均高于导管内癌组(44.4%和50.0%),乳腺癌组表达(64.4%和75.6%)均高乳腺增生组(23.1%和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普通导管增生组与不典型增生组比较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浸润性导管癌中,Ezrin及CD44v6表达均与患者年龄无关,与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Ezr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数目有关(0.010.05),③在浸润性导管癌及在腋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二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在导管内癌及腋淋巴结转移阴性组无相关性.结论 Ezrin与CD44v6高表达均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与乳腺癌浸润及腋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二者表达呈正相关,联合检测Ezrin与CD44v6有助于综合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浸润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I期(c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微淋巴管密度(MLVD)、淋巴结转移及其与化疗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I期NSCLC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VEGF-C的表达,计数MLVD,检测血清VEGF-C蛋白含量,并结合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和化疗前、后VEGF-C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NSCLC中,VEGF-C呈过度表达,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癌组织中淋巴结阳性组和淋巴结阴性组的VEGF-C阳性表达率(91.9% vs. 76.7%)、MLVD[(20.0±4.8) vs.(10.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VEGF-C蛋白含量与组织检测VEGF-C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848, P<0.01),化疗患者化疗前血清VEGF-C蛋白含量(237±72.3)ng/mL较化疗后(178±69.2)ng/mL变化明显(P<0.01).结论 VEGF-C在cI期NSCLC中过度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血清VEGF-C蛋白含量测定是一种有效的VEGF-C检测方法;化疗前、后血清VEGF-C蛋白含量的变化可以预测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乳腺癌c-erbB-2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腋窝淋巴结、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收集术前未予任何治疗的临床病理资料齐全的原发性乳腺癌病例91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erbB-2的表达,比较c-erbB-2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肿瘤部位、绝经状况、腋窝淋巴结、ER、PR、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结合随访资料分析c-erbB-2的表达是否和预后相关.结果 c-erbB-2的阳性率为23%.不同年龄组间c-erbB-2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特别是<35岁组c-erbB-2过表达率高于>55岁组(P=0.006);肿块直径<2cm、2~5cm和>5cm组间c-erbB-2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肿瘤直径的增加c-erbB-2阳性率增高;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转移1~3个、转移>3个组间c-erbB-2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淋巴结转移>3个组c-erbB-2的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ER、PR阴性组c-erbB-2的阳性率高于ER、PR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MN分期中Ⅲ期c-erbB-2的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绝经状况、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指标中各组c-erbB-2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c-erbB-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者(P<0.01).结论 c-erbB-2过表达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与年龄、ER PR呈负相关,与绝经状况、肿瘤部位、病理类型不相关.c-erbB-2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定量检测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并评价其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66例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 11例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Tiam1 mRNA拷贝数,同时将CK18作为淋巴结微转移的标志基因,定量检测24例病理诊断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199枚淋巴结的CK18mRNA拷贝数.结果 6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92.42%(61/66)Tiam1 mRNA表达阳性,而癌旁为19.70%,胃良性病变组织11例只检测到1例Tiam1 mRNA表达,胃癌组织Tiam1 mRNA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χ2=70.86)和良性病变组织(χ2=41.74)(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6,P<0.01).胃癌组织中Tiam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和良性病变组织(4.92×105 vs. 0).66例患者根据淋巴结转移分为3组;24例病理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通过淋巴结CK18mRNA的定量检测, 15例存在微转移.微转移组(9.51×104)及病理转移组(2.99×106)Tiam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未转移组(4.54×102,P<0.01).结论 Tiam1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胃癌组织Tiam1表达水平可能决定癌细胞淋巴转移的倾向,可以成为术前评估转移的实验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和肾小球上皮细胞整合膜蛋白(podoplan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食管癌组织中VEGF-C、VEGFR-3和podoplanin的表达及淋巴管密度(LVD)。结果食管癌VEGF-C表达阳性率为63.1%,VEGF-C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癌旁组织淋巴管密度同淋巴结转移、VEGF-C阳性表达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odo-planin LVD值与VEGFR-3 LVD值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表达越高,淋巴管密度越大,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越高。癌旁组织LVD同VEGF-C的高表达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食管癌组织中podoplanin标记的淋巴管密度较VEGFR-3标记的淋巴管密度更为精确,是一种更为满意的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