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贵州山区超高墩大跨连续刚构箱梁出现裂缝、挠度过大等问题,以肇兴大桥为背景,对超高墩、箱梁裂缝、跨中下挠问题提出了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2.
罗力军 《中国水运》2009,(10):256-257
混凝土徐变是大跨度连续梁桥跨中下挠的主要原因之一,准确模拟计算跨中徐变位移和实际观测徐变都是较困难的事情。以武广客运专线上的花地河大桥为工程背景,探讨了在全桥合拢到上二期恒载期间结构应力水平、时间依存材料、徐变计算模式等因素对跨中徐变位移的影响,同时对此期间的徐变进行了现场观测,并对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由于服役多年的连续刚构桥梁大多表现出跨中下挠过大、主梁混凝土普遍开裂等病害,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在桥梁加固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介绍分析,为类似桥梁加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童春武 《中国水运》2009,(4):205-206
随着桥梁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由于具有施工方便、受力合理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它存在主梁跨中下挠过大等病害。本文首先介绍了影响混凝土梁桥挠度的主要因素,然后从顶板束、底板后期束等方面,论述了挠度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潘胜平 《中国水运》2010,(2):145-146
文中通过国内外几座大跨PC箱梁桥在施工和运营阶段出现的病害,讲述了目前世界各国该类桥梁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即:开裂和持续下挠问题。接着深层次的剖析病害产生的原因以及处治对策,对大跨PC箱梁桥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恒载零弯矩理论的预应力配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预应力混凝土桥普遍存在跨中下挠,其根本原因是桥梁结构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不平衡弯矩。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减小不平衡弯矩,基于恒载零弯矩理论,研究了预应力混凝土桥的直线与曲线布束形式,推导了预应力配束的相关计算公式,建立了预应力混凝土桥的预应力配束方法,并通过算例进行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从而可以主动控制预应力混凝土桥的跨中变形。  相似文献   

7.
以大跨连续刚构桥不断下挠的实际工程问题为背景,研究了不同布束形式的后期备用束对改善连续刚构桥受力和控制下挠方面的效果。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有效改善腹板和底板应力、跨中位移的体外束布束形式。  相似文献   

8.
任峤 《中国水运》2006,4(5):61-62
根据某连续刚构桥主跨跨中附近底板纵向裂纹的特征,结合桥梁设计参数取值分析、全桥整体空间计算和跨中梁段局部应力分析以及其他桥梁裂纹的分析成果,认为跨中底板在自重和纵向预应力作用下,底板将出现横向拉应力,而波纹管偏离设计位置致使底板混凝土出现更大的局部拉应力,以及预应力钢束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可能尚未达到要求是导致跨中附近底板混凝土出现纵向裂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施平 《武汉造船》1994,(2):27-31
本文对箱形式起重机主梁下挠的有关问题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比较系统地分析了主梁下挠的原因,探讨了其危害,并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主梁下挠的几种修复办法。  相似文献   

10.
为丰富我国船舶减振接管选用型谱,同时打破欧美发达国家减振接管的技术封锁,我国新研制了JYXR系列、CKXT系列和CKST系列等新型减振接管或接头,为船舶管路减振降噪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设计减振接管隔振效果试验台架,验证试验室测量船舶管路隔振性能的可行性,同时对国产CKST系列可曲挠接头和进口金属软管的隔振效果进行对比试验,探索船用减振接管隔振效果试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国产CKST系列可曲挠接头的隔振效果优于进口金属软管,CKST系列可曲挠接头可广泛应用于舰船研究设计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