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谈连拱隧道施工方案的合理选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郴州樟树岭连拱隧道为例,对于不同开挖工艺运用有限元程序按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了开挖模拟,从而对不同开挖工序对隧道结构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得出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开挖工艺的优化选取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不同地质围岩,应选择不同的开挖方法,开挖方法选择合适,对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经济效益意义重大。介绍了隧道开挖常用方法的适用条件、关键施工技术,分析了坍方产生原因,阐述了防止坍方措施,可为今后的隧道施工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综合大跨度隧道特点和工程地质条件,对现场隧道的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开挖不同阶段的应力和位移分布情况,探讨了大跨度隧道施工过程控制的关键环节。结果表明:分层法在该级围岩条件下的是合理的,而开挖支护方法的选择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4.
小净距隧道是继分离式隧道、连拱隧道后出现的一种适应性较强的新型隧道形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开挖方法在不同净距条件下的中夹岩柱的应力变化进行分析,从而为不同净距条件下宜采取的开挖方法提出合理建议,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高速公路的隧道施工中,不同等级的岩体其开挖、支护、辅助施工的方式也不同。分析隧道开挖施工的质量控制,论述围岩开挖和初支的原则,以及在不同围岩等级、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方法及要点,可为同类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西客专某大断面浅埋黄土隧道,基于有限元Plaxis-3D分析软件,采用莫尔-库伦模型,对隧道三台阶七步开挖工法进行了施工参数数值模拟。研究了隧道开挖中不同开挖循环进尺、不同台阶长度、不同分块大小施工对隧道变形及稳定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开挖循环进尺为1 m时,开挖步最大累积变形为30 mm;台阶长度为5 m时,隧道相对收敛为74 mm;上台阶高度为3 m时,隧道相对收敛为76 mm。此开挖参数可以有效地控制隧道变形,保证隧道围岩稳定。  相似文献   

7.
偏压连拱隧道不同的施工方法对岩体的受力特征和稳定性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在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该影响更为明显.本文运用FLAC2D对隧道合理开挖方法进行二维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某隧道在台阶法及双侧壁导坑法下围岩和中隔墙的应力应变情况,并分别对先开挖埋深较浅的一侧和先开挖埋深较深的一侧两种不同施工顺序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类似条件下建议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8.
平地园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隧道施工中,影响围岩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开挖方法。因而,在进行开挖方法的选择时,必须根据隧道断面的形状、大小、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取恰当的开挖方法。主要阐述了隧道洞身开挖的几种方法,并且阐述了平地园隧道洞身开挖技术。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开挖进尺会引起隧道相应的围岩位移变化,围岩位移超过容许值将会影响隧道的安全性。以长茂山双车道浅埋隧道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台阶法不同开挖进尺条件下的隧道施工进行三维数值模拟,从位移及应力两方面来分析台阶法不同开挖进尺的围岩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围岩位移变化主要在拱顶及拱顶附近且侧拱两侧位移曲线呈对称分布;围岩的最大位移变形量随开挖循环进尺增大而相应增大,当开挖进尺增大到6 m后,围岩发生最大位移增长滞缓;围岩竖向位移和拱顶应力随开挖进尺变化的规律可以采用Logistic增长函数进行拟合;提出了循环开挖进尺为4 m的合理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先行洞优先原则与CRD法开挖顺序相结合对浅埋偏压双洞隧道围岩的影响,提出合理的隧道开挖顺序.以重庆某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Midas/GTS软件建立了二维有限元隧道模型,分析了右洞先行且先开挖右侧、右洞先行且先开挖左侧、左洞先行且先开挖右侧、左洞先行且先开挖左侧等4种不同开挖方案的主应力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右洞先行且先开挖左侧的开挖顺序时隧道围岩的位移和应力最小,该开挖方案最佳,以期为类似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双模式TBM是单护盾TBM与土压平衡EPB盾构机的优化组合,拥有针对不同围岩状态的两种掘进模式,对地质范围的适应性更大。在煤矿斜井深埋复杂地层条件下,由于地质因素、TBM掘进参数控制不当等原因,易导致围岩坍塌。对此提出在TBM掘进前、掘进过程中不同阶段防治坍塌控制方法,即采用超前地质预报、超前加固预处理和掘进参数监测与控制措施,有效防止了TBM围岩坍塌现象。  相似文献   

12.
敞开式TBM适合硬岩掘进,其在软弱围岩中掘进时易出现坍塌、变形、撑靴反力不足等问题,结合兰渝铁路西秦岭特长隧道工程的实际施工条件,探讨软弱围岩地段对TBM选型的技术要求,使其适应所在施工段的地质条件,以实现安全、快速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孙宏军 《交通标准化》2014,(13):177-179
随着隧道建设发展,TBM掘进法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了进一步控制掘进方向,在换步作业中,主操作员根据激光导向系统提供的TBM主机位置数据进行调向作业,完成对主机掘进方向的调整,使TBM的掘进方向始终处于控制范围内。同时,结合本工程的地质资料和上一循环掘进情况,选择合理的掘进模式。  相似文献   

14.
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种类繁多,引(排)水隧洞具有洞线长、洞径大、埋深大、地应力高等特点,是世界已建和在建规模最大的深埋隧洞群。以锦屏二级水电站3#引水隧洞为研究对象,构建一套基于TBM全断面开挖实时监测围岩破裂过程的微震监测系统。通过对3#引水隧洞监测数据的分析,对发生岩爆前岩石微破裂活动的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岩爆发生前监测系统监测到的微震事件在时空分布上均有一定特征:事件数量在空间上的分布有增多趋势且分布由离散状态逐步变为局部集中状态,岩爆一般发生在开挖后的几小时或几天内。利用和分析这些前兆信息对现场岩爆情况进行预测预报,可为施工和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盾构机操作人员在实际施工环境下进行操作训练的不切实际性,而大多数虚拟训练系统又仅体现出演示性系统运动,却不能实现基于系统运动学及动力学进行真实训练的现状,提出基于半物理仿真的盾构机虚拟训练系统构架。建立以盾构机动力学模型为核心的虚拟样机模型,将STM32作为系统的控制器,用信号转换器完成信号的转换。采用半物理仿真的方法,用户可以通过在人机界面上进行盾构机的模拟训练,并可以临境化进入盾构机内部,以不同角度查看虚拟训练的效果,最终借助Unity3d实现盾构机的运动系统的展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就涉及地铁建设中上下重叠隧道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并结合广州某重叠盾构施工的地铁工程实例分析了下洞(左线)隧道受上洞(右线)开挖产生的影响范围、上洞盾构在不同推进力下对下洞位移、应力和应变产生的影响和下洞局部范围在有临时支护条件下随上洞开挖产生位移和内力变化。分析表明:下洞隧道结构受上洞盾构施工的影响表示形式为上洞盾构前方的下洞结构存在向下桡曲,而在后方则向上隆起,直至趋于一个定值,其中下洞盾构机的盾尾需在上洞盾构机盾头前方的50 m;上洞隧道在推进过程中,推进力是控制下洞结构变形的主要因素。此时,应严格控制上洞盾构隧道施工时盾构机推进力大小并仔细对下洞结构变形进行监测;对下洞隧道施作临时支撑可以有效减小位移和结构的受力特性;分析计算得出的结论对于盾构重叠隧道设计和施工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敞开式TBM过站方案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一般每隔1~1.5 km设一座车站,当采用敞开式TBM施工时,根据其机型特点、施工方式及工程筹划,不可避免要遇到较为频繁经过车站的问题。针对国内第1条采用敞开式TBM施工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根据TBM所经车站的具体情况,结合车站施工条件及TBM过站影响,研究确定了TBM的各种过站方式;制定了合理可行的TBM过站方案和过站应急预案,保证了区间及车站的总工期要求,解决了敞开式TBM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难题。为TBM日后逐渐大规模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长大隧道(洞)TBM施工总会遇到各种复杂地况。由于TBM施工地质依赖性很强,地层越复杂对TBM施工影响就越大。以中天山特长隧道TB880E型敞开式硬岩掘进机施工为例,从刀盘刀具改良,制定各种TBM操作预案、施工预案等角度出发,详细阐述TB880E在大埋深、节理发育花岗岩复杂地层下施工应对措施。为类似TBM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锦屏项目部TBM的实际运行情况,从一线施工的角度对TBM施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论述了掘进模式、地质条件、掘进参数、初期支护以及外围施工的制约因素等对TBM掘进效率的影响,并分别提出了对机器设备的改造等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供类似工程建设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TBM在我国隧道施工的应用已经十几年,其中不乏因TBM主轴承故障导致工程延误和重大损失案例.以秦岭隧道、大伙房引水隧道和中天山隧道工程中主轴承故障判断实例,分析了故障可能产生原因,如密封圈失效、润滑油运动粘度降低等,提出了判断故障的思路、检测方法和应对措施,以期引起施工人员的充分重视.同时从进行运行温度控制、油品理化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