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刊从重庆市交通委员会获悉,目前,重庆以长江、嘉陵江、乌江为骨架的"一干两支"叶脉型航道体系基本建成。重庆目前已形成通过长江经上海出海的江海联运通道,通过"渝深"铁路至深圳出海的铁海联运通道,直通欧洲的"渝新欧"国际铁路通道以及众多国际货运航线。  相似文献   

2.
12月5日,国内最大的内河水路、铁路、公路联运港--重庆果园港正式开港。这也是国家级物流枢纽,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标志性工程。随着明年底果园港铁路专用线的建成,火车可直达果园港作业区,形成水铁无缝联运,渝新欧也将“开进”果园港。  相似文献   

3.
邵琳 《中国港口》2012,(7):43-44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和对物流业的重视,重庆提出"一江两翼三洋"发展战略,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目前已经开通渝新欧、渝沪、渝深铁路通道集装箱班列,并获批中国内陆第一个保税港区。作为拥有水运港口的重庆,在当前产业大规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4.
<正>长江新丝路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正积极发展"互联网+多式联运"新模式,进一步聚焦信息互联互通与共享、区域一体化协同、跨界合作全面提速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培育新业态、形成新动能一、互联网思维促进多式联运发展概述近年来,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推动多式联运发展的重磅政策持续出台,多式联运业务发展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目前全国首批1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已全面启动,主要港口疏港公路和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也已基本建成,包括武汉新港阳逻国际港集装  相似文献   

5.
《中国远洋航务》2014,(12):26-45
站在十年积淀的高起点上,乘长江经济带建设东风,2014年国际海运(中国)年会暨第十一届国际海运(中国)年会于11月5-7日首次移师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重庆。本届会议吸引了来自国际组织、航运、造船、港口、贸易、金融等领域的700多位行业精英、专家学者出席。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王金付、中远集团董事长马泽华莅临致辞,66位演讲嘉宾围绕“合谋共赢新常态”主题,就当下业界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发表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6.
第二章先进的国际集装箱运输方式在我国蓬勃发展 第一节我国开展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工业性试验 1.集装箱工业性试验的目标 总目标:通过"工试"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建立以上海港为枢纽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工业性试验示范线,形成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正规化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体系和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经国务院同意,《交通运输部等十八个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印发实施,开启了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的新征程。多式联运发展滞后,已成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短板"近年来,交通运输部会同相关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陆续印发了《"十三五"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方案》《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十三五"港口集疏运系  相似文献   

8.
集装箱海铁联运枢纽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汤震宇 《集装箱化》2009,20(2):6-11
在简要介绍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枢纽现状的基础上,对集装箱海铁联运枢纽的成本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宏观管理、枢组建设模式、海铁联运信息运作等方面,提出加快发展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枢纽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徐州港在联运设施布局、联运通道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从打造"一带一路"重要的联运枢纽节点高度出发,研究徐州港口多式联运发展的策略,可以从运输成本和物流效率上奠定徐州枢纽经济竞争优势一、徐州港多式联运发展评价1.多式联运发展基础综合交通优势明显。目前,徐州已基本形成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多种方式构成的立体化交通格局。连霍、京台、京沪、  相似文献   

10.
<正>重庆市政府发布的《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果园港将建设长江上游航运物流枢纽。但目前,重庆果园港面对的首要问题是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之忧一、果园港发展简介自2008年重庆定位于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目标及重庆两江新区成立,重庆主城港果园港先后经历7次重大规划整改,政府部门最终确定把果园港打造成为重庆最大的综合物流枢纽港。2013年12月,重庆主城港果园港作为国内最大内河水铁公联运枢纽港正式投入生产。果园港规划共投资约100亿元,将打造成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国多式联运发展速度较快,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但由于我国多式联运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完善近几年来,多式联运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多式联运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和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铁水联运作为多式联运的主要形式之一,为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提高港口服务水平、促进港口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抓手,成为港口发展新增长点。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也曾在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积极发展以港口为枢纽的  相似文献   

12.
正在新中国70周年华诞之际,在我国港口迈向国际强港的征途上,为抓住交通发展新机遇,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构筑港航发展新动能,我们再次共同研讨全国临港经济如何高质量发展,周口如何顺势而为,大有作为。发展临港经济,周口有现实需要。近年来,周口牢固树立"临河就是临海、腹地也是前沿"理念,以创建国家级多式联运枢纽试点  相似文献   

13.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是助推长江经济带腾飞发展的"利器"。站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位,发展沿江港口经济也需要新理念、新实践和新动力。本文开展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港口枢纽的平台化、港口物流的联运化、港口产业的多元化和港城关系的生态化四个方面,谋划长江港口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山东省"一带一路"陆海联动能力,促进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作用,结合山东省港口发展现状,分析陆海联动现状,借鉴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新加坡港的成功经验,得出结论:山东省在"一带一路"中处于次级枢纽地位,但港口群系统的缺陷和横向运输通道通过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山东省的陆海联动能力。为此,提出建议:促进港口资源整合,形成区域港口群;开拓内陆腹地,提升枢纽地位;提升陆上横向运输通道通过能力,消除陆海联动瓶颈;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提升陆海联动效能。  相似文献   

15.
《世界海运》2010,33(3)
<正>国际航运中心解析现代化的海港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基地,货物海陆联运的枢纽,国际商品贮存、集散和分拨中心,贸易、加工业和相关服务业的聚散地,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我国很多港口城市在发展战略中  相似文献   

16.
为加快推动河北省沿海港口高质量发展,总结港口发展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发展面临的新要求,包括: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要求强化港口枢纽作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要求进一步扩大港口开放合作;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率先突破港口协同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求加快推进港口提质增效;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全面提升港口智能化水平;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要求加快建设绿色平安港口。在此基础上提出主要任务: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深化津冀港口合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拓展国际运输网络;增强港口服务功能;建设智慧平安绿色港口;提升港口行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多式联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种运输方式、不同物流环节的衔接和协同.美国政府当年推动发展多式联运,重点突破了三个方面,并对提升多式联运竞争力起到了决定性影响.第一是放松运输市场管制,促进不同运输方式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共同制定有竞争力的联运价格,释放了多式联运的市场潜力;第二是支持联运设施改善,当时联邦和地方政府大量采用以PPP模式,支持大型联运枢纽站场建设,尤其是以铁路为主导的公铁联运枢纽(具备内陆港性质)、枢纽集疏运体系、铁路双层集装箱通道等项目的建设和改造,有力推动了包括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在内的高效化联运;第三是建立起跨运输方式高度协同的运输装备技术标准体系,其中最大的创新,是建立了以53英尺为主体的内陆集装箱和半挂车的全链条技术标准,大大促进了内陆公铁联运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南京港全面发挥水运优势,以建设长江中转联运枢纽为抓手,打造区域性航运物流枢纽中心,推动临港经济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南京水运枢纽发展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研究发现,南京港"一带两核三区"枢纽经济持续推进,但面临港口资源浪费、低端同质竞争、港口协同治理能力欠缺等发展困境。因此,提出打造绿色智慧港、统筹区域港口资源、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完善多式联运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1月23-24日,2009港口与多式联运国际会议在上海召开,来自海内外港口、航运、铁路、物流等企业的逾170位专家和领导参与此次盛会。会议期间,多名专家及全球知名企业领导发表精彩演讲,积极探讨多式联运领域国际最前沿运营模式与发展动态、目前我国多式联运业存在的问题以及推动行业发展的方法与新的国际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宁波借助其区位优势和港口条件,积极打造港口经济圈,提升其对外辐射力,同时大力发展海陆联运枢纽,促进与"一带一路"融合对接。本文分析宁波目前的集疏运体系和新建项目,明确当前港口发展存在集疏运结构有待调整、海铁联运通道布局有待优化、联运服务体系有待健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海铁联运建设、构建互联互通的海陆集疏运网络、优化运输服务体系、积极推进联盟机制建设、打造跨境供应链物流服务中心等建议,助力推进宁波港海陆联运枢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