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有针对性地达成M1类车前后排各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设计,文章根据新法规GB 14167—2013全车座椅都配备三点式安全带的要求,分析了前、后排各安全带固定点需承受的最大载荷,并指出需着重关注后排中间座椅三点式安全带3个固定点的强度设计和前排安全带座椅端固定点的强度设计。进一步举例说明某车型上安全带固定点在法规变更后带来的开裂现状,从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期为新车型正向设计开发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鉴于新法规GB 14167—2013《汽车安全带固定点》要求全车座椅都配备三点式安全带,导致座椅质量和荷载增加,本文中对某M1类车辆的座椅结构改进和轻量化。首先,对原车单体座椅安全带固定点试验进行建模仿真的结果表明,中间座椅安全带上固定点的最大前向位移为433.1mm,超过RC平面,不满足法规要求。据此,基于传力路径提出结构改进方案,该方案仅使座椅质量增加0.18kg,却使中间座椅安全带上固定点最大前向位移减小至104.3mm,最大应变由0.56减小至0.163,满足法规要求。接着,将满足法规要求的单体座椅放入白车身中进行分析,结果中间座椅安全带上固定点最大前向位移和最大应变分别增至220.9mm和0.198,但仍满足法规要求。进一步通过灵敏度和应变分析对中排座椅提出轻量化方案,仿真结果是座椅质量减轻了1.95kg,而中间座椅安全带上固定点的最大前向位移仅增加了10.4mm。最后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结果很好吻合,安全带上固定点的前向位移仅相差8.7mm,前后支撑脚、安全带两个下锚点和车身地板的变形模式与幅值均与试验接近。  相似文献   

3.
基于仿真技术研究不同车型前排座椅固定点在GB 14167试验工况下的受力情况,提出等效载荷评估方法,给出适用于传统架构前排座椅固定点强度快速仿真评估的等效载荷带宽,并通过某架构开发项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首先,基于国家标准GB14167—2013《汽车安全带固定点》中的座椅拉拽安全性能试验规程对汽车座椅单体进行建模仿真,并经试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然后,为改善座椅拉拽安全性能并实现轻量化,同时考虑NVH性能对座椅结构模态频率的要求,从概念设计阶段到详细设计阶段,对座椅骨架进行拓扑优化和尺寸优化.在概念设计阶段,通过多个静...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内外汽车座椅和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法规,开发了可同时进行座椅刚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测试和头枕性能等测试的乘员约束系统综合试验台.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试验台主台架的有限元模型对主台架进行强度分析;应用虚拟仪器技术开发了该试验台的控制系统,并利用该试验台进行了座椅总成静强度试验和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台能满足相关试验法规的要求,可用于对乘员约束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6.
以公司某款乘用车前排安全带固定点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模型,对法规试验进行仿真分析。依据分析结果进行结构优化,提高安全带固定点强度,满足法规要求。同时针对安全带固定点计算模型经常出现的计算中断问题进行优化,并利用CAE分析技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有效找到问题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优化,从而缩短开发周期和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7.
后地板安全带固定点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后地板安全带固定点的3种结构形式,对后地板安全带固定点相关法规进行了介绍,并对后排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某车型后地板安全带固定点强度失效原因,对其后地板安全带固定点结构和焊点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结构在模具冲压和车身焊接中均未出现问题,满足了静拉试验相关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三、汽车被动安全性 我国汽车(不包括摩托年)被动安全标准包括座椅、安全带、凸出物10项(已制定8项);车身、碰撞防护12项(已制定8项);防火4项(已制定3项)。目前正在制订的有《商用车驾驶室后围板前面外部凸出物》、《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等3项。正在修订的有《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GB15083-1994》、《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GB14167-1993》、《汽车门锁及门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标某N_1类车辆安全带固定点的失效情况,釆用带热影响区的实体单元模拟焊点,搭建仿真模型,模拟整车50 km/h正面碰撞试验。对标结果显示,仿真中安全带固定点的失效情况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对车身结构进行改进,在薄弱部位增加焊点和加强板,改进后安全带固定点保持完整。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50 km/h正面碰撞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安全带固定点未失效,改进方案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结合在上汽通用五菱的多年项目研发经验,针对某MPV车型的第一排,二排及三排的外侧座椅的三点式安全带进行布置设计,考虑其性能要求,确保安全带与车身钣金及座椅结构匹配,计算出有效区域并进行调整,得出满足法规又满足乘客舒适性的位置。下文详细介绍安全带约束系统的组成结构,总体布置,再通过GB14167确定安全带的布置满足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GB14167法规升级,要求所有M1类和质量小于3.5 t的M2类座椅必须配备三点式安全带。目前大部分客车、宽体轻客的座椅布置方式,以及车身与座椅的空间关系,导致三点式安全带无法完全布置在车身上。本文介绍了一种可以集成三点式安全带的单边调角器座椅,主要阐述了三点式安全带的布置形式、座椅骨架结构以及强度和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汽车用三点式安全带的常见布置形式及有效固定点的法规要求。通过本文对安全带有效固定点的定义进行的描述分析、对常见定义误区加以阐述,可以有效避免在实际汽车设计过程中出现不满足法规的情况,提供一定的设计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座椅安全带是汽车被动安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安全带固定点是安全带与白车身连接的位置。如何通过优化设计保证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是汽车安全带总成及车身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某车型的前排安全带在强度试验中B柱固定点发生断裂,针对该问题,本文对此车型的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及分析,对固定点的强度进行了改进设计,提出了3种改进方案并对其设计进行了分析对比,找出最优方案,试验证明改进方案达到了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心开发的乘用车后车身的疲劳耐久特性作为研究对象,截取整车后半部分白车身建立有限元模型,以实测车轮六分力载荷谱经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输出的后悬架安装点激励作为疲劳计算的载荷输入。在此基础上,通过疲劳仿真分析软件FEMFAT分别对开发车与竞品车后车身疲劳寿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将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标,为该乘用车车身的设计开发及改进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GB14167相关要求,对白车身座椅固定方式展开设计,设计完成后利用CAE软件进行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对设计进行优化,最后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建立汽车白车身、座椅以及安全带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应用ABAQUS软件的Explicit求解模块,完成某轿车后排座椅安全带固定点强度仿真分析,并进行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了仿真分析的有效性.该方法可为类似的一些规模较大的、隐式积分收敛比较困难的准静态强度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多场载荷对增压器涡轮应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增压柴油机,运用GT-Power软件对柴油机工作过程进行仿真计算,获得增压器涡轮工作状态参数的变化规律.以柴油机某一工况为例,对涡轮进行了流—热耦合分析,得到涡轮在工作过程中所受到的热载荷和气动载荷.研究了涡轮在离心载荷、热载荷、气动载荷等多场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响应,计算了涡轮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并对不同应...  相似文献   

18.
基于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泛开展的汽车出口认证检测所积累的经验,分析国外不同地区的认证检测法规与国内标准的差异,对汽车座椅及安全带固定点出口认证试验的相关内容、技术特点、常见失效形式及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某车型中排座椅安装点结构在做安全带拉力试验时,后内侧座椅安装螺栓发生拉脱,无法满足试验要求,试验失败。文章通过研究中地板座椅安装强度失效原因,利用CAE仿真软件,对中地板座椅安装点结构以及焊点进行优化。优化后的结构,在试验中未出现问题,满足试验法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缩短试验认证周期、降低试验成本,以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基于多体动力学模型生成的虚拟载荷与实测道路载荷进行伪损伤对比分析,取得较好相关性,搭建试验台架进行虚拟载荷迭代,最终响应信号与迭代目标信号取得较好的一致性,分别对虚拟载荷和实测道路载荷进行耐久试验,失效模式一致,验证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虚拟载荷耐久试验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