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现代轿车,特别是在一些高级轿车上,普遍采用了电动座椅,使驾驶和乘坐人员更加充分的享受了汽车的优越性,本文就有关电动座椅的构造与检修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一、电动座椅的构造 在一些高级轿车中,乘客的电动座椅控制系统依靠电力可以实现座位滑行、倾斜的调整,驾驶员的电动座椅控制系统不仅实现座椅滑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针对汽车座椅系统结构分析,提出了座椅的一般设计要满足人机工程要求;在行驶过程中,应有效削弱地面传递的冲击和振动;驾驶过程中要减少盲区等要求。通过分析人体生理结构、人体测量学以及人体工程学与乘坐舒适性的关系,得出了最舒适的乘坐姿势和座椅尺寸参数,这些座椅设计参数直接影响了座椅的舒适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人们在汽车中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这样汽车的舒适性也变得尤为重要,而汽车座椅对舒适性影响最大,因此汽车座椅舒适性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其中座椅舒  相似文献   

3.
座椅悬架对驾驶员乘坐舒适性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采用了滤波白噪声作为路面激励,综合路面仿真结果和车辆实际使用工况确定了仿真路面输入模型,对商用车进行了适当简化,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安有座椅的"车辆—座椅—人体"三自由度模型与未安装座椅的"车辆—人体"模型相比具有较好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4.
汽车平顺性是人们评价现代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座椅是与人接触最密切的部件,人们对汽车平顺性的评价多是通过座椅的感受做出的,因此座椅是直接影响汽车质量的关键部件之一。现代汽车,特别是在一些高级轿车上普遍采用了电动座椅,使驾驶和乘坐人员更加充分的享受了汽车的优越性。这里将对电动座椅的结构、控制、调整和检修作一些概述。  相似文献   

5.
如今,汽车座椅的功能不再仅仅是承载乘员的乘坐功能,还应是能有效地减轻乘员在长时间乘坐后疲劳(尤其是驾驶员)程度的工具。文章从座椅舒适性通风功能入手,浅谈座椅通风功能在汽车上的应用时设计要点及基本原则,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解析在工作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人因分析为手段,以设计出合理的驾驶座椅来满足驾驶员人体安全、舒适为设计目标,得到结论:驾驶座椅安全性设计应着重考虑人(驾驶员)坐姿生理特性及人体对车内振动.微气候的反应等两大方面。并从主动安全性设计、被动安全性设计两个方面详尽分析了驾驶座椅安全性设计的思路,以期达到对汽车驾驶座椅的安全性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身材驾驶员体压分布的特点和腰部支撑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首先构建了3个典型身材(5,50和95百分位)的人体有限元模型,模型中包含骨骼、软组织和皮肤3种材料,并采用驾驶姿势的级联预测模型来调整人体的姿势;建立了包含腰部支撑的座椅有限元模型;接着将座椅和人体模型组装一起,并施加边界条件,对体压分布进行了仿真,着重分析驾驶员身材和腰部支撑对界面压强和软组织应力的影响;最后进行体压分布主观评价实验。通过数据对比和主观评价,建立了体压分布与乘坐舒适性的关系,证实了腰部支撑对提高座椅舒适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驾驶员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会受到来自路面和车体的振动,频繁的振动极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感。超过界限的振动就会对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从而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导致交通事故。鉴于此,现在的许多商用汽车驾驶员座椅上都采用了空气悬浮式减振座椅。车辆安装了空气悬浮式减振座椅,当气囊被充满气体后,驾驶员就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把座椅调节到最舒适的气压位置(即减振平衡点),平顺性极佳。空气悬浮式减振座椅,除座椅自身质量外,可以承载130kg的质量,加上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振动所产生的加速度重力,悬浮距离可保持在10-70mm之间。由于悬浮状态隔离了力波的直接传导,具有减振,防振、抗振等特性,从而大大减轻了驾驶员的旅途疲劳,并有效降低了危险系数。面对国内及国际汽车市场的需求,浙江省温岭市富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空气悬浮式减振座椅气泵,申请了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03327845.8、ZL03229245.7)。该产品于2004年12月通过了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受国家科技部委托)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评委会一  相似文献   

9.
乘坐舒适性是汽车座椅的重要性能,它包括静态舒适性和动态舒适性。设计座椅的位置,满足以驾驶员为中心的人机关系和坐姿要求是座椅设计的前提。提出了座椅位置及其调节范围设计的有效方法,并研制了相应的CAD系统,可以帮助厂商明确座椅位置设计的要求,并获得一系列信息,为汽车生产商和座椅供应商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对话工具。  相似文献   

10.
汽车安全座椅是一种专门为不同年龄或体重的儿童设计的乘车专用座椅,这类座椅通常需要安装在机动车内部,系于汽车固有的座椅之上。作为一种特殊的副件设备,汽车安全座椅仅可供儿童乘坐使用。当机动车遭遇交通意外的时候,汽车安全座椅能够及时地束缚儿童,发挥它对于儿童的安全保护作用,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儿童乘车出行时的安全性。通常情况下,汽车安全座椅也被称为安全座椅、儿童安全座椅、儿童汽车安全座椅、汽车保护座椅等。  相似文献   

11.
驾驶员H点是驾驶员区域布置时的设计基准点,通常是指第95百分位的男子人体模型在座椅处于最后最低时的胯点。驾驶员H点位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驾驶室的乘坐舒适性,而驾驶员处于舒适驾驶姿势时,身体各关节的角度一般在一定的范围内,文章以数字人体模型各关节角度的舒适范围为输入,研究H点的优化方法,并进行越野汽车的驾驶员区域布置,为驾驶室人机工程布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下,利用滤波白噪声模拟路面不平度幅值信号,采用M-FileS-函数编程方法重构时域路面不平度模型,并以此作为车辆振动系统的输入进行仿真分析;分别以人体-车辆二自由度振动系统和人体-座椅-车辆三自由度振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传至人体的加速度值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对工程车辆而言,座椅悬架对于改善驾驶员乘坐舒适性的效果明显,依据文中思路可以进一步进行座椅悬架参数的设计计算及优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汽车消费需求也从耐用和安全提升到了更舒适的驾车体验。汽车不但要美观、大气、符合主流消费者的观念,同时整车需要更好的安全保障;而汽车座椅的舒适性可以为驾驶员和乘坐者提供更为舒适的乘车环境,从而提高车辆的实用性能。所以,为了保证驾驶者有更好的乘车感受,汽车企业对于座椅的设计也日益重视,这就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将座椅的舒适性性能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4.
汽车座椅是车辆驾驶舱以及乘员舱内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其主要的基础功能是支撑、定位以及保护驾驶员和乘客.优秀的座椅设计能为驾驶员和乘坐人员提供舒适、安全、不易劳累的行车感觉.本文介绍了评价汽车座椅静态舒适性的主观、客观方法,以及在新车型座椅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各类车型应装置安全带的座椅范围乘用车、旅居车(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应装置汽车安全带的座椅范围1.所有乘用车、旅居车的驾驶人座椅和前排乘员座椅;注:前排乘员座椅是指"最前H点"位于过驾驶员R点的横截面上或在此横截面前方的座椅,下同。2.2005年8月1日起出厂的座位数小于或等于5的乘用车的所有座椅;注:出厂日期对国产车指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发证日期,下同。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驾驶员座椅位置更加符合目标人体,本文提出一种方法,该方法依据目标人体的关节尺寸,制定相应的舒适坐姿,确定专属H点,从而确定符合目标人体的座椅位置。依据定制化的驾驶员H点位置,可以有效的评估目标人体的人机性能,进而合理的设计车身结构以及车内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人体尺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特别是在与人们关系十分密切的建筑、汽车、航空、服装、家俱等行业中,广泛采用人的身长和各部分尺寸值。一辆汽车如果要想使驾驶员座位设计得:位置适当、尺寸合理、操纵轻便、乘坐舒适,不掌握人体尺寸和生理特点是不可能的。我国地区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的人身高低不一样。需要选测多少人得出的“平均数值”才是可信的?人体尺寸的分布有没有规律?这些都应当用“概率统计”方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张程 《汽车文摘》2023,(4):35-39
随着消费者购买第2辆汽车的需求增加,消费者对汽车驾乘舒适性要求也逐渐提高,特别对座椅的乘坐舒适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汽车座椅系统设计没有全面考虑用户的休息情景,造成后期乘坐体验舒适性差。通过前期传统座椅布置设计分析,制定零重力座椅人机布置要求,校核零重力座椅布置优化设计参数,总结了座椅设计开发优化方法。通过改善零重力座椅的人机参数,增添更多座椅使用模式,确保驾乘人员乘坐舒适并成功应用于整车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19.
汪立亮 《汽车维修》2003,(10):18-19
一汽奥迪轿车的座椅为电动可调式座椅,其主要功能是为驾驶员提供便于操作、舒适安全的驾驶位置;为乘员提供不易疲劳、舒适安全的乘坐位置.在使用过程中,电动可调式座椅有时会出现不能调整及移动的故障,本文就该车型电动座椅常见故障的检修作以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0.
资讯速递     
《汽车维修》2012,(10):47-48
儿童安全座椅普及难厂家呼吁强制使用据统计,目前在我国儿童安全椅的使用率不足0.1%,而在欧洲国家这一数据是90%。儿童安全座椅的消费者认知度以及市场接受度都极低。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在我国,提高家长对儿童安全座椅的认识是最紧要的一步。大多数家长选择乘车时抱着孩子,而且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在自己怀里更安心。这种"人肉座椅"的安全度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儿童乘坐汽车时的安全度,甚至远远低于让孩子单独乘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