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是提升铁路国防功能的基本途径。基于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贯彻国防要求的现状,梳理出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贯彻国防要求存在工作机制不够健全、贯彻对象不够明确、技术标准不成体系和投资渠道不够顺畅等问题,研究提出健全工作制度、实行目录管理、完善标准体系和落实经费来源的对策建议,以便于贯彻国防要求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从二车道公路隧道中间段照明的关键参数入手,依靠1∶1实体隧道开展对比实验,研究在中央布灯情况下路面平均照度Eav、路面亮度总均匀度U0、路面中线亮度纵向均匀度U1以及灯具利用系数η在随布灯高度变化时的影响。实验表明,在中央布灯情况下,随着灯具的布设增高路面平均照度Eav随之下降;而路面亮度总均匀度U0、路面中线亮度纵向均匀度U1随之变大;灯具利用系数η也随之变小。  相似文献   

3.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中的一段岩溶地基采用注浆加固处理方法,为了对注浆加固后地基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价,参考以往的检测与评定方法,通过对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总结,采用了注水试验、取芯验证及物探检测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联合检测方法,全面反映地基加固质量各个指标,对该段岩溶注浆地基进行检测与质量评定.该综合检测方法的应用,解决了单一检测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客观、全面地对岩溶注浆效果和注浆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结合梨香溪特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夏季施工实践,简述了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介绍该桥承台砼施工中采取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严密施工组织管理、在承台砼浇筑前布设冷却水管、加强砼浇筑及养生过程中的温度控制等防止承台大体积砼裂缝产生的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小跨径低高度钢筋混凝土梁是朔黄铁路中的一种常用桥梁类型,针对此种梁型,选择了一座具有代表性的桥梁结构,采用动力检测方法对桥跨结构跨中横向振幅、横向加速度、竖向振幅、动挠度、动应力、自振频率和相应桥墩横向振幅、横向自振频率等进行了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对其运营性能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运营列车以现行速度通过时,试验桥跨横向振幅等主要测试参数基本满足《铁路桥梁检定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TBM在我国隧道施工的应用已经十几年,其中不乏因TBM主轴承故障导致工程延误和重大损失案例.以秦岭隧道、大伙房引水隧道和中天山隧道工程中主轴承故障判断实例,分析了故障可能产生原因,如密封圈失效、润滑油运动粘度降低等,提出了判断故障的思路、检测方法和应对措施,以期引起施工人员的充分重视.同时从进行运行温度控制、油品理化指...  相似文献   

7.
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03标段区间隧道下穿湛山路3号民房,隧道拱顶到3号民房基础最小距离为9.5m。开挖过程中采用大直径双中空孔直眼掏槽、孔内分段延期爆破、控制单段最大起爆药量的方法,将地表振动速度控制在1.0cm/s以内,确保了地面建筑的安全。同时对爆破现场连续监测5次、共计36炮次,在统计分析炮次与振速最大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基础上,提出在爆破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克服人的安全意识"疲劳"期,才能确保下穿段全过程的不超振。  相似文献   

8.
优化设计地铁明挖车站模板施工方案,对经济、高效、保质量、保安全地修建城市地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优化设计必须了解、掌握模板工程现状、地铁基本施作方法、不同施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并根据业主工期策划要求,拟定模板施工的基本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荷载控制效应组合,确定模板支架的检算荷载,分别对模板、次楞、主楞的强度、挠度及立杆、水平杆的稳定性等进行检算。通过检算正确确定模板、支架的规格、类型与结构构造的基本要求与结构尺寸,确保其施工安全与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复合式TBM主驱动控制系统的故障原因分析及研究,增加外置旁路接触器(即相当于增加冗余接触器),以较小的成本有效提升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可靠性,降低设备故障;针对管片机出现对掘进影响较大的故障及原因分析,对管片机控制系统做适当的改进,加强了对管片机关键部件的保护,大大增加了管片机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减少了管片机系统的故障,为掘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理论推导出复测点位较差的中误差限差。以某市地铁5号线GPS控制网复测为例,首先检核复测GPS控制网基线质量、三维无约束平差和二维约束平差的质量是否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在保证复测成果满足要求时,将本次复测坐标成果与2009年原测坐标成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所有GPS控制点均满足点位坐标较差不大于25mm、点位较差不大于34mm的规范限差要求,可以认为这些GPS点位无显著变化,GPS控制网稳定,GPS控制网的原坐标成果可以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