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两机组小型船舶电站现行控制方案进行优化.在由PLC与两台同步保护装置(PPU)组成网络控制的现行方案基础上,精简掉PLC,充分利用PPU的逻辑控制功能,通过两台PPU作为控制核心实现两机组电站的自动运行.实践证明,其控制设备及控制技术精简的同时性能依然卓越.  相似文献   

2.
为了克服以单片机与微机网络为核心的船舶电站模拟器操作结果逼真度不高等缺点,提高学生操作船舶电站并车、解列等的技能,文章提出了以变频电机为动力的船舶电站并车实训装置设计方案,使船舶电站模拟器并车效果更加真实,提高了实训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船舶电站柴油机动态和稳态性能,分析了电站柴油机控制方法的特点,采用了模糊神经网络(FNN)来实现负载扰动前馈补偿,建立了基于FNN的前馈补偿控制方法.在MATLAB7.0及Simulink4.1环境下,对电站柴油机的转速控制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电站柴油机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港口岸电储能电站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实现实时对储能电站电池的监控,延长了储能电站电池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WMS—2000型船舶电站仿真器的设计与建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WMS-2000型船舶电站仿真器是以某型先进集装箱船为母型研制的国产第二代船舶电站仿真器。文中介绍了该型船舶电站仿真器的系统组成、所达到的功能及数学模型结构,并从船舶自动化电站的基本工作原理入手,建立了较完备的船舶电站及电力系统数学模型,包括轴带发电机、辅助柴油发电机、感应电动机、静负载等数学模型,可仿真母型船舶电站的各种运行工况。  相似文献   

6.
船舶电站仿真训练器中的培训考核评分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学员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船舶电站的专家知识为指导,提出了船舶电站仿真训练器培训项目评估的标准,并建立了基本涵盖船舶电站所有操作的5类考核评分准则。以此为基础,研制了一套船舶电站仿真训练器的培训评分软件。  相似文献   

7.
以黑龙江水系船舶电站为例,介绍了船舶电站选定的方法和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8.
川南城际铁路自贡富顺沱江特大桥主桥位于黄泥滩水电站库区内,与电站距离较近(距大坝仅约155~262m)。因此,桥梁建设可能对电站安全运营造成影响。以此为例,介绍了电站现状评估、桥梁施工期和运营期对电站影响的安全评估方法,其中现状评估主要运用状态检查法和参数复核法,施工期安全评估主要运用规范符合性检查法,运营期安全评估主要运用动力分析法和专项评价法,从而形成在库区内建设桥梁对电站运营影响开展安全评估的整套方法,并提出减小或消除安全威胁的具体措施。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为桥梁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优化建议,为桥梁的施工和运营及电站的日常管理提供了指导意见,实现了电站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9.
应用可靠性工程中的故障树分析法解决船舶大型复杂电气控制系统普遍存在的维修、管理难的问题,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将故障树分析法应用于船舶电站自动控制系统,创建了船舶电站自动控制系统的故障树,编写出用户程序,完成对船舶电站自动控制系统故障树的定性、定量分析,编写出实用树、故障查找流程图等船舶电站自动控制系统维修、保养指南.  相似文献   

10.
船舶模拟电站实训软件的开发为船员船舶电站实训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满足了当前高速发展的船员实训的需求。文中以山东交通学院船舶与轮机工程学院船舶模拟电站为探讨平台,介绍了模拟电站并车操作方法及可能造成并车失败的原因,并针对并车失败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而促进学生的实训和学习。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新型船舶电站的管理需要,提出了以发电机组启动、合闸、解列、停机为主线剖析某电站底层控制网络(PLC/PPU网络)的控制技术,讨论了PLC/PPU网络中的设备PLC、PPU的控制技术及整个网络的运行机制,对船舶轮机、电气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巴郎山隧址区建立两个长期观测气象站,进行为期一年的长期观测,获取了隧址区气象参数,并计算确定巴郎山隧道洞内自然风大小及方向,取95%保证率,自然风速不大于3m/s.自然风主方向由小金吹向映秀,约占65.5%.节能控制模式有按时段控制和实时控制,按时段控制通风方案全年可平均节能9.5%.  相似文献   

13.
Most existing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s in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PLC) networks just discard the colliding data packets when collision occurs. The collision deteriorates throughput and delay performance of system under high traffic condition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novel media access scheme with fast collision resolution for in-home power line networks. It works by first recognizing the colliding stations through detecting the inserted unique ID sequence ahead of data packets, then the source nodes retransmitting their packets immediately after the collision slot. The proposed protocol maintains the benefits of ALOHA systems. It needs no scheduling overhead and is suitable for bursty sources, such as multimedia data packets. Computer simulation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is approach can achieve high throughput due to its ability of resolving collisions.  相似文献   

14.
区域联锁系统是实现铁路相邻车站集中控制功能的安全相关信号控制系统,站间安全通信是区域联锁系统安全性保证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分析了站间通信中潜在的危害,针对每种危害提出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并描述了在区域联锁系统中如何实现安全相关传输功能,进而实现安全完善度等级4的站间安全通信.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轨道交通线网多站连续换乘下的客流组织,将连续换乘站客流分为本线同源客流和邻线同源客流,通过Pearson 相关系数判断连续换乘站的相关性,将相关性高的连续换乘站组团,作为大客流情况下客流线控、网控的研究对象以制订相应的方案。最后以广州市轨道交通网络为例,对满足条件的各组团本线、邻线同源客流相关系数进行计算,当同源客流相关系数 大于0.6即具有高相关性时,可制订客流线控、网控方案;以地铁3号线体育西路—珠江新城组 团试点制订线控、网控方案,得出两种方案下各关联站点的限流值,并提出线控、网控方案的启动时机。结果表明,采用线控、网控方案可以有效提高连续换乘站的客流控制效果和客流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16.
由于北京地铁大运量的特点,使总能耗量相当巨大,因而节能降耗十分必要.本文针对北京地铁每条线路的实际能量消耗、列车的牵引用电消耗和其他所有动力用电消耗进行了分析,对于地铁各线路的水量消耗作了调查,所得结论可为节能型地铁的设计和运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毫微微小区基站布置在宏蜂窝小区中引起的切换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层网络切换算法.该算法主要基于用户接收的信号强度和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功率损耗2个参数进行切换判决.当依据接收的信号强度进行切换判决,且其不能有效工作时,将功率损耗作为辅助判决条件,可提高毫微微小区的利用率和降低算法复杂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切换算法相比,该算法的切换次数增加了1倍;与基于宏基站和毫微微小区基站联合信号强度的切换算法相比,减少了1/2不必要的切换次数.  相似文献   

18.
针对无接触网新型供电方式有轨电车运行能耗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在储能容量有限的情况下降低运行能耗并提高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的方法. 该方法在保证列车站间运行距离不变、站间运行时间在可行范围内、且满足超级电容吸收制动功率能力的前提下,通过重新分配牵引、惰行、制动3种工况执行的距离以及列车在牵引与制动工况的出力大小,计算出一条既实现节能又提高制动能量回收的列车目标运行曲线;最后使用该方法对某有轨电车实际运行线路进行优化. 仿真结果表明:在冗余时间内,该方法平均减少4%的运行能耗;同时超级电容在有轨电车制动过程中平均增加4%的制动回馈能量回馈,且能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
一种监测水坝变形的光外差光纤传感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水电站水坝安全的要求,利用光外差技术设计了一种监测水坝变形的光纤传感器,对这种传感器的性能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其精度可达到50nm,满足水坝变形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