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安徽宁国普硅水泥、石灰石碎石、丰城 级粉煤灰及外加剂等原材料对江西 32 3国道路面滑模摊铺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计、优化 ,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上述原材料可以配制出具有优良工作性、力学性能的水泥混凝土 ,且经济实用。同时指出了生产过程中配合比控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碾压混凝土抗裂性能,节约水泥用量,胶凝材料中通常会用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用量,但是粉煤灰会对碾压混凝土工作性和早期强度有较大影响。为此本文通过采用改进的振动液化性能评价试验和抗弯拉试验,分析粉煤灰掺量对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和早期强度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的粉煤灰能有效的改善碾压混凝土可碾性和易密实性,但随着粉煤灰掺量增加,会降低早期强度,推荐粉煤灰掺量不应大于20%。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几种常用缓凝剂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及缓凝剂与水泥不适应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分析了缓凝剂与水泥不适应的影响因素及机理,提出了预防和处治混凝土的异常凝结的措施,供缓凝剂工程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聚合物改性透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采用空隙率及富余浆液率对其工作性进行评价。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空隙率及富余浆液率的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空隙率的主要因素为水泥用量和液料用量,影响富余浆液率的主要因素为液料用量。空隙率及富余浆液率适用于聚合物改性透水混凝土的工作性评价,可用于指导聚合物改性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石灰石粉等量替代部分水泥的道路再生骨料混凝土工作性、强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当再生骨料混凝土中以10%的石灰石粉等量替代水泥时,其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良好;石灰石粉等量替代部分水泥均可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早期耐磨性;双掺石灰石粉和粉煤灰等量替代部分水泥可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早期和后期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6.
高强混凝土的试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寄予  郭京波  曾凡奇 《公路》2004,(9):141-144
介绍C60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思路,并根据高强混凝土的特点和要求配制出满足强度及工作性要求的C60高强混凝土。进行了立方体和棱柱体试件的抗压试验及弹性模量试验,分析了水泥浆含量对拌和物工作性及高强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泥浆含量是影响高强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型一体化滑模摊铺机的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探讨,提出低坍落度混凝土使用理念。主要包括:采用混凝土立模特性、出浆量以及振动液化时间等指标评价混凝土工作性;混凝土液化剂的掺入有效提高了其施工工作性;确定混凝土松铺高度、松铺宽度、松铺长度、堆料间距等参数,保证滑模摊铺施工连续进行。  相似文献   

8.
水泥类浆料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空处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 《中外公路》2011,31(4):284-287
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的板下脱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采用同一板板边中点、板角与板中静弯沉差作为指标的板下脱空评定方法,然后运用试验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压浆处治中的水泥类浆料配合比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注浆处治的施工方法和处治后的效果评定.  相似文献   

9.
随着设计理念及建筑手段的发展,对于混凝土工作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混凝土一次性泵送高度已达超过300m,水平泵送超过1000m。通常采用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添加各种类型外加剂及掺合料来改变混凝土性能。但都存在外加剂与水泥的匹配问题。笔者另辟蹊径,通过对水泥本身组分调整及水泥厂生产工艺调整来达到调整混凝土工作性的目的。对于混凝土来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经济效益更好。  相似文献   

10.
纳米材料具备促进水泥水化、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等潜能,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得到广泛关注。将纳米碳酸钙采用常规分散方式掺入普通水泥混凝土中,以期改善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并为纳米碳酸钙在水泥混凝土中的规模化应用提供参考。研究了常规分散方式下不同纳米碳酸钙掺量对水泥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掺入纳米碳酸钙后各组混凝土的抗冻融循环性能、抗碳化能力及干燥收缩等耐久性指标,并系统分析了纳米碳酸钙的掺入对水泥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耐久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以常规分散方式加入,在掺量适宜的条件下,可以明显改善水泥混凝土的流动性,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混凝土的压折比,增强混凝土的韧性;还会对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增强了混凝土的抗冻融循环性能和抗碳化能力,但也会导致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值略有增大。采用常规分散方式向水泥混凝土中掺入纳米碳酸钙,其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质量的1.0%。若掺量过高,将显著降低水泥混凝土的流动性、力学性能及耐久性。  相似文献   

11.
超细水泥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道平  张湘伟  孙南屏  张荣辉 《公路》2006,(12):193-196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由路面板脱空引起的开裂。本文通过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由脱空引起的混凝土裂缝的原因,采取灌浆技术来解决此类病害,并阐述了灌浆加固机理。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超细水泥的各项性能较普通水泥优越,能渗入细微裂缝,是优良的灌浆材料。将超细水泥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对灌浆实施步骤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与分析,且最后测试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2.
对采空区注浆处治常用的水泥粉煤灰浆液进行发泡改性,制成泡沫轻质土新型注浆材料,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其施工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同一固相比条件下,浆液流动度随着水固比的减小而减小。新材料流动性随泡沫溶液掺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水固比的减小和泡沫溶液掺量的增加,新材料的分离率逐渐减小;在相同固相比情况下,泡沫轻质土凝结时间随着水固比(水灰比)的减小而相应地缩短。水固比(水灰比)对泡沫轻质土的凝结时间有显著影响;提出了满足施工要求的公路下伏采空区泡沫轻质土新型注浆材料的配比范围。  相似文献   

13.
缓凝剂作用机理及对水泥混凝土性能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振军  何廷树 《公路》2006,(7):149-154
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将缓凝剂分为无机缓凝剂和有机缓凝剂两种,介绍了其典型类型的性能;论述了无机缓凝剂和有机缓凝剂的作用机理;研究了两类缓凝剂对混凝土拌和物凝结时间、工作性能和硬化混凝土强度、耐久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影响规律;提出了缓凝剂用于道路水泥混凝土工程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盾构隧道大掺量粉煤灰同步注浆材料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掺加粉煤灰、膨润土、高效减水剂等措施,对盾构法同步注浆用水泥砂浆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探讨了粉煤灰掺量、减水剂种类和掺量、水胶比、胶砂比等与流动度、结石体3d、14d、28d抗压强度、凝结时间之间的关系,得到具有高工作性的大掺量粉煤灰同步注浆材料。  相似文献   

15.
李北星  周明凯 《公路》2007,(12):141-145
在利用岩石轧制生产机制砂的过程中,伴随产生相当数量的岩石细粉副产物。为了有效利用石粉资源,本文对石灰岩石粉代替粉煤灰作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的可用性进行了研究。首先,测试了掺入石粉的水泥胶砂的流动性和力学性能;其次,对石粉取代粉煤灰作掺合料对C 30、C 60、C 80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和讨论。结果显示:在混凝土中掺入15%~22.5%数量的石粉作掺合料是完全可行的,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基本相当于等掺量的粉煤灰。  相似文献   

16.
利用脱硫石膏对粉煤灰活性SiO2、Al2O3激发效应,掺入脱硫石膏—粉煤灰20%~40%,其中脱硫石膏∶粉煤灰=1∶2,制备道路混凝土。通过试验研究该混凝土主要技术性能,结果表明,该混凝土施工工作性良好、28 d抗压强度均达到或大于C35、抗折强度优良,随着脱硫石膏—粉煤灰掺量增加,混凝土主要技术性能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改进的自创平板加速开裂实验结果表明,粉煤灰微骨料支撑作用及脱硫石膏微膨胀性能共同赋予混凝土优异的抗裂性,未出现肉眼可见裂纹。综合试验结果,推荐脱硫石膏—粉煤灰掺量为20%~30%。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泌水离析严重、和易性差的问题,以巴陕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采用当量粉体体积法,基于SF1,SF2,SF3三种填充性能等级分别进行纯水泥和添加矿物掺料的自密实混凝土试验,通过研究,确定了在砂石和用水量不变的条件下,不同填充性能等级的自密实混凝土的合理当量粉浆体体积。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寒冷地区机场道面混凝土的耐久性不良现象,通过研究含气量对道面混凝土工作性、抗折强度、抗冻性能及耐磨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复掺引气剂和减水剂的技术途径,配制出了维勃稠度15~30S,28天抗折强度5.8MPa以上、抗冻性及耐磨性等耐久性优良的高性能道面混凝土,并提出了寒冷地区道面混凝土最大水灰比为0.45、最小水泥用量为280kg/m3、含气量为3%~5%较合理。  相似文献   

19.
路基路面结构受交通动荷载重复作用,表现出疲劳特性,并会产生不可恢复的残余塑性变形。通过3组室内大比例模型试验,研究了全风化花岗岩、全风化花岗岩水泥稳定土和土工格室加强等不同路基结构形式的路基路面结构受交通动荷载作用的动力特性,分析了路基路面结构动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得到路基路面结构动应力、应变和永久变形随车辆荷载大小、车辆荷载通过量(对应加载次数)、运行速度的变化规律,试验论证了全风化花岗岩及其水泥稳定土和土工格室加强作为高速公路路基填料的可行性和适用范围,评价了路基处理的效果,确定了路基质量控制标准,对高速公路的设计与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