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黄强 《铁道建筑技术》2012,(Z1):117-119
某特长隧道局部地段道床出现翻浆冒泥的病害现象,因既有线行车密集,病害处治施工要点难,要求处理时间短,并在处治后短时间内要达到行车条件,这就要求整治效率必须要快、效果要彻底。根据对整体道床进行注浆加固的处理情况,总结了翻浆冒泥整治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
水泉湾隧道道床病害整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朔黄铁路水泉湾隧道在运营期间部分地段道床出现翻浆冒泥、线路下沉等现象,在对隧道道床病害进行检测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富水地段道床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分布情况。重点介绍了道床病害整治的方法、技术措施,道床整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些技术对今后富水隧道道床病害的整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京原线隧道道床病害原因分析与整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京原线隧道所采用的两种道床(整体式道床和碎石道床)的裂损和翻浆冒泥病害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整治病害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襄渝线大成隧道病害整治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襄渝线大成隧道病害整治实例,从隧道渗漏水、翻浆冒泥,水沟淤积不畅,衬砌剥落掉块、裂缝、空洞及不密实等方面阐述了既有线隧道病害整治设计,为以后类似隧道病害整治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结合重载铁路大秦线路基病害,对大秦铁路北同蒲线典型病害断面进行取样调查并进行物性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大秦线翻浆冒泥病害主要为道床翻浆冒泥,并提出整治对策,为既有重载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的预防和整治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密井暗管整治隧道内排水不良施工是一种全新的施工方法。针对隧道内侧沟堵塞,排水不畅,道床翻浆冒泥严重并严重危及行车安全的病害情况,探索采用密井暗管进行隧道病害整治,并按要求优化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这次隧道病害整治施工为采用密井暗管法整治隧道内排水不良施工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九燕山隧道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既有工程九燕山隧道病害较为严重 ,除大部分地段渗漏水严重外 ,还有衬砌严重剥落及道床翻浆冒泥等病害。本文对病害原因进行了详实且准确地分析 ,最后提出了对病害整治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某滨海填土区地铁盾构隧道,在运营8年后出现道床翻浆冒泥病害。结合区间隧道所在地区地质情况及结构特征分析病害发生的原因:①地质情况复杂,隧道处于淤泥质地层中,衬砌结构发生不均匀变形;②道床结构与衬砌管片之间不密实,道床与管片结构变形不协调。根据病害原因,制定以适用的材料填充道床结构与管片结构间缝隙的病害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前,常见既有隧道病害主要表现为仰拱破损、翻浆冒泥、道床下沉等形式,如何利用有效的手段彻底解决现有病害是隧道整治的关键。分析了隧道增设检查井解决病害的方法、设计原理,结合工程实例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增设检查井解决隧道病害原理进行检验算,论证了结构的安全、施工的可行。  相似文献   

10.
李健华 《成铁科技》2004,(1):13-14,12
基床翻浆冒泥是困扰工务部门的主要路基病害之一,本文通过对株六复线既有线我段管辖区段该类病害整治过程中的一些资料的分析研究,对基床翻浆冒泥病害的成因和防治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石太线翻浆冒泥区段道床含泥量的筛分试验,分析线路道床翻浆冒泥的成因,提出相应的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2.
分析重载铁路隧底翻浆冒泥的成因机理,对比分析铁路隧道隧底翻浆冒泥整治方法,并对两侧设排水井、隧道中心设排水井以及两侧设置深水沟3种隧底降水方案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侧设置深水沟能有效降低仰拱中心处的水压力,能够根治隧底翻浆冒泥病害,并给出该降水方案相配套的施工工艺。研究结果对重载铁路隧道隧底翻浆冒泥病害处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宽枕道床翻浆冒泥的成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南方宽桃道床翻浆冒泥病害调查情况,系统地分析宽枕道床翻浆冒泥的成因,产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的原因及整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路基翻浆冒泥是我国南方铁路中首要的路基病害。通过分析造成路基翻浆冒泥病害的主要因素—路基填料、水、温度和列车荷载对路基的影响,阐述几种常用的病害整治措施,结合工程实际,采取石灰改良土和土工布相结合的方法整治了一段路基翻浆冒泥病害,为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的防治和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秦线高运量的运输模式,造成了道床石砟破碎、道床板结失去弹性,雨季时道床严重翻浆冒泥,影响行车安全。路基地段可以用大型清筛机械进行道床清筛,而桥梁部位因桥梁宽度及道床厚度限制,无法利用机械进行清筛,在"集中修"天窗内将桥梁道床进行人工破底清筛,更换为优质道砟,并配合大机捣固道床,可以恢复道床弹性解决翻浆冒泥的设备病害。阐述了大秦线人工破底更换桥梁道砟施工的施工方案、关键施工工艺、施工安全措施及工艺效果。大秦线每年2次"集中修"均在跨丰沙、永定河等特大桥上安排人工破底更换桥梁道砟施工,实践证明确实能有效解决桥梁道床病害,值得既有线铁路解决类似病害借鉴。  相似文献   

16.
既有铁路隧道内整体道床新型抬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既有铁路隧道结构老化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隧道内整体道床出现了基底破损和沉降变形过大等现象。针对隧道内整体道床修复技术储备少、运营安全性要求高的特点,以太岚线柏崖头隧道整体道床局部下沉与翻浆冒泥病害整治为工程背景,研究解除边界约束、修补裂缝以及上挑下顶的隧道内整体道床快速抬升新技术,同时,引入阵列式位移自动化监测技术,实现了对各点抬升高度的精确控制,可为其他既有铁路隧道内整体道床抬升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运营铁路隧道整体道床普遍存在基底下沉与翻浆冒泥等病害,在隧道基底病害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隧道内无交流电源、养护维修困难等诸多限制,研究形成集太阳能供电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为一体的新型井点降水系统,实现"一井一泵一控制"的功能,并在太岚线路柏崖头隧道基底病害整治工程中应用,取得良好的工程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既有地铁线道岔区整体道床出现的翻浆冒泥病害,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采用EAA高渗透亲水性环氧砂浆材料作为灌浆料进行注浆加固,严格控制注浆工艺过程,对岔区道床翻浆冒泥病害进行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由于设计施工不当、地下水、列车动荷载作用等原因,常致隧道底部结构出现病害.运营隧道基底病害的表现形式为下沉、翻浆冒泥、及整体道床开裂等,这些病害会危及行车安全.目前隧道基底病害的整治方式无法在短时间内提高基底结构强度,维修施工影响列车运营.采用高强发泡树脂作为材料,以高压注浆的方式对隧道基底进行加固,可将基底填充密实,并在较短时间内提高隧道基底结构承载力,有效减少对运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整治某开行大轴重列车既有线隧道基底下沉及翻浆冒泥病害,采用钻探与物探相结合的检测手段进行隧道病害区段检测。检测结果表明,隧道病害区段底板混凝土为素混凝土且较薄(25cm左右),基岩与混凝土间存在厚度约5cm的软弱夹层,病害区段基底含水量较大,导致底板混凝土破损严重。在掌握隧道基底现状的基础上,确定对其采用"井点降水+注浆"复合式整治措施。通过理论计算、降水效果的数值分析和施工可行性分析并兼顾工程造价确定的具体方案为:单侧降水,井点系统布置于重车线外侧,在100m病害区内按间距2m布设50根井点管;注浆在重车线轨枕头两侧实施,注浆管直径为60mm,长度2m,间距1m,注浆压力0.3MPa。"井点降水+注浆"整治措施实施后,该区段基底水位始终保持在基底下1.5m左右,再无基底下沉及翻浆冒泥病害发生,说明采用该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