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摩托车水冷发动机与风冷发动机的结构区别主要在于冷却系统。风冷发动机的冷却方式为:与摩托车对流的空气吹拂发动机上为扩大散热面积而与气缸头、气缸体设置一体的散热片,由散热片将发动机燃烧产生的热量带到空气中,实现热交换。这种冷却方式结构简单可靠,但受发动机结构和工艺限制,不能满足各工况条件下的热负荷需求。相反,水冷发动机由冷却液循环带走发动机燃烧产生的热量,可根据需要对发动机各个部位进行冷却,合理分布发动机热负荷。相对风冷发动机而言,水冷发动机具有使用寿命长、功率大、燃油消耗低、排放低、噪声小等优点。水冷发动机在气缸体、气缸头中设计有循环水道,冷却时利用水泵将冷却液从散热器的出水口吸入并加  相似文献   

2.
汽油机排气管放炮是由气缸内未燃烧或未完全燃烧的混合气排至排气管,被排气管或其它气缸排出废气的高温点燃所致。排气管发出“突突”声,并排出阵阵浓烟,发动机油耗增加,功率下降,排放性能恶化,严重时不能工作。  相似文献   

3.
汽油机排气管放炮是由气缸内未燃烧或未完全燃烧的混合气排至排气管,被排气管或其它气缸排出废气的高温点燃所致。排气管发出“突突”声。并排出阵阵浓烟,发动机油耗增加,功率下降,排放性能恶化,严重时不能工作。  相似文献   

4.
(上接<天津汽车>2002.2.) 4城市交通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4.1保持发动机良好的技术状态是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基础 4.1.1保持汽车发动机气缸正常的压缩压力 无论汽油机、柴油机及不同的供油方式只有在经常保持标准要求的气缸压力及由此产生压缩温度的条件下才能使所需燃料充分燃烧,保证发动机HC和碳烟的最低排放量.同时保障发动机起动顺利,避免因气缸压力不足重复起动,将大量未燃烧或燃烧不完全的燃料以HC、CO、碳烟、苯并芘等形式排放到大气中,严重地破坏城市大气环境.因此要求在发动机保养、维修中从提高城市空气质量角度上要重点做到: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在台架仙记录的I-4发动机由爆震引起的缸体振动信号,本文得出了该发动机的爆震信号时域特性,频域特性,以及在不同转速、负荷和点火提前角条件下发动机爆震强度和爆震频度的统计特性。I-4发动机四个气缸的爆震倾向不同。当某一缸出现爆震时,此缸的下一个燃烧循环就更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6.
一、谈汽油车发动机爆震的预防措施 汽油车发动机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开始是由高压电火花点燃的,然后燃烧的火焰以电火花为中心向外传播,并将燃烧室内混合气引燃,这种燃烧过程为正常燃烧。但是,当发动机维护保养以及汽车使用不当时。则有可能造成在正常的燃烧火焰没有到达之前,其余未被点燃的混合气发生自燃,由于这部分自燃混合气所产生的高压波与正常推进的火焰相交,致使发动机的活塞、连杆、气缸、曲轴等机件发生强烈的震动,从而形成了强烈的缸内敲击声,这种现象就是爆震。  相似文献   

7.
发动机的涡轮增压与其它增压方式相比有其突出的优点,这在于涡轮增压系统中不消耗发动机的功率,而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工作,实际上是回收了一部分废气能量,增压后每工作循环进入气缸的空气量增加,允许向气缸喷入更多的燃油,并保证充分燃烧。这样就增加了发动机输出功率,降低燃油消耗,改善发动机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是依靠进入气缸内的燃油与空气混合后燃烧发出功率的,两者只有合理调配,燃烧完全,才能使发动机达到功率大而燃油省的目的。燃油的输入量是可以控制的,关键是空气。一般发动机依靠自然吸气将空气吸入气缸,但由于受进气系统阻力的影响,吸入的空气量仅占气缸容积的70%—80%,  相似文献   

9.
本田公司新开发的超稀薄燃烧i-VTECI型直喷汽车发动机介绍如下:直喷汽油机的难点是在实现排气净化的同时实现高输出功率。使汽车同时具有优越的环保性和行驶动力性。过去的稀薄燃烧汽油机是燃料从气缸的斜上方喷入缸内,i—VTECI型发动机是在原本田i-VTEC(电子控制可变气门正时)系统,采用新开发的燃料中央喷射方式,把燃料喷射器放在气缸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10.
李胜琴  关强  张文会 《公路交通科技》2008,25(3):143-146,158
提出汽油发动机富氧燃烧技术,在单缸化油器式汽油机上进行富氧燃烧试验。利用燃烧分析仪对相同负荷状态下不同氧气浓度富氧燃烧时发动机的燃烧特性进行分析。当进入气缸助燃的空气中氧气浓度增加到24%时,气缸的最大压力升高15%,最大压力发生时刻提前,燃油放热增加,开始放热时刻提前,燃烧过程的循环变动量降低,燃烧稳定性提高。同时利用尾气分析仪对怠速状态下不同氧气浓度富氧燃烧发动机的尾气进行监测,检查发动机排放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富氧燃烧发动机尾气中HC和CO浓度大大降低,NOX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1.
发动机低温工作的危害 降低发动机功率其原因是进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温度太低,蒸发雾化不良,点燃困难或燃烧迟缓,使气缸压力下降、润滑条件恶化、摩擦阻力增加,发动机功率耗于自身摩擦。  相似文献   

12.
在汽车直喷式柴油机上,研究不同燃烧室几何形状对燃烧的影响,特别是收口ω燃烧室的影响。 两个普通ω燃烧室和一个收口ω燃烧室,在燃烧过程,发动机性能和排放方面进行比较。由于收口ω燃烧室的燃油喷射到温度较高的气缸壁上,因而减少了着火延迟。 由各个燃烧室紊流特性分析表明,这种燃烧室由于气缸中速度较高,紊流也伴随增加,因而促进了燃烧。从气缸中气体取样分析说明,收口ω燃烧室碳烟较少。通过推迟喷油定时,可使燃油经济性和排放较好。  相似文献   

13.
柴油机是压燃式发动机,如果气缸压力不足,气缸内被压缩空气的压力和温度达不到要求,使喷入的燃油因燃烧缓慢而不能充分利用,会引起发动机冒黑烟和功率不足。若气缸压力严重不足,发动机就无法起动。为保证有足够的气缸压力,活塞与气缸套的配合间隙,活塞环的侧隙、闭口间隙,必须符合要求。气门与气门座的密封性要好,喷油器前端密封垫及气缸垫要完好,且厚度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丰田汽车合司生产了一种4缸、排量为1.6L的稀薄燃烧发动机,在发动机的燃烧室中装有世界上第一个燃烧压力传感器.这种发动机在日本已有出售。燃烧压力传感器(如下图)可直接测量每个气缸内的燃烧压力,从而可以精确控制空燃比,致使稀薄燃烧发动机排放出较低的NOx,并具有较高的燃烧经济性.燃烧压力传感器是一种由陶瓷材料制成的装置.当发动机工作时,燃烧室中的压力作用于传感器底部的膜片上.膜片所承受的压力通过白瓷盘及担电极产生电技单元,电技单元根据*冲星据来往*发动机的强党过气问门.在发动机中流设计了回族形进气过,…  相似文献   

15.
对1台车用高速高压共轨柴油机进行了不同负荷、不同转速以及不同喷射参数工况下的缸内压力测试,通过分析燃烧放热规律对气缸压力变化的影响,对燃烧放热规律与燃烧噪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燃烧噪声不仅与最高气缸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有关,还与各自相位的间隔有关;负荷对发动机燃烧噪声的影响较大,转速对燃烧噪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频率范围变化;通过改变喷射参数可以改变柴油机的燃烧噪声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发动机失火(Misfire)俗称缺缸,是指因为某种原因造成发动机的某一个气缸或某几个气缸断续或连续的混合气燃烧不良或不能燃烧的现象。发动机失火会使发动机运转不平稳,其典型故障现象为发动机怠速抖动,同时还会使发动机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及排放性能变差。发动机失火类型主要分为单缸失火和多缸失火。发动  相似文献   

17.
发动机爆燃这一异常燃烧现象不仅阻碍了发动机压缩比的提高,还限制了可降低有害物质排放的新型燃烧方式应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时的气缸作为二维计算区域,模拟了不同压力、温度初始条件下的氢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燃燃烧过程。探究了末端气体自燃及正常燃烧火焰前锋、自燃火焰前锋、压力波和温度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自燃的发生最初是由压力波 在气缸内来回振荡,使得气缸内压力和温度升高造成的。在正常燃烧火焰前锋的挤压作用下,火焰前锋附近发生了自燃。自燃发生后由于正常燃烧的火焰前锋压缩使高压范围更小,压力更大。自燃并不是发生在近壁面处的,而是发生在正常燃烧的火焰前锋附近。已燃区域在靠近自燃区域的部分,压力和温度都有小幅升高。当自燃火焰前锋与正常燃烧火焰前锋运动方向完全相反时,它们之间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导致自燃火焰前锋的动力速度大幅降低。此外,研究发现计算区域的维数对基元反应之间的竞争是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18.
风度轿车发动机爆震传感器检测气缸混合气燃烧过程中发动机的爆震情况,将缸体的振动转换为电信号送入发动机电控单元,用于点火系统的爆震控制。  相似文献   

19.
汽油发动机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开始是由高压电火花点燃,随后燃烧的火焰以电火花为中心向外传播,并将燃烧室内混合气引燃,这种燃烧过程为正常燃烧.当发动机使用或维护保养不当时,则有可能造成在正常的燃烧火焰没有到达之前,其余未被点燃的混合气发生自燃.由于这部分自燃混合气所产生的高压波与正常推进的火焰前锋相冲突,使发动机的活塞、连杆、气缸、曲轴等机件承受强烈的震动,从而形成了剧烈的缸内敲击声,这种现象就是爆震.  相似文献   

20.
气缸通常是在高温、高压、润滑不良和交变载荷下工作,并且承受燃料燃烧时产生的酸性气体的腐蚀作用,这些因素对气缸的磨损都具有直接的影响。由于发动机工作而引起的气缸磨损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同样的工作条件下,相同的行驶里程里,气缸磨损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有些发动机由于使用和维护不当,气缸磨损异常,出现早期磨损现象。因此,为了提高气缸的使用寿命,必须研究气缸的磨损规律,分析引起磨损的原因,以及采取延长寿命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