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伟  田伟平 《北方交通》2008,(5):178-180
运用已有野外现场调查与室内模型试验资料,研究了山区小桥涵抗水灾能力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分析了导致山区公路小桥涵水毁的因素,提出了小桥涵抗水灾的评价指标,并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了山区公路小桥涵的致灾因子与其抗水灾能力的关系,提出了评定山区公路小桥涵抗水灾能力的评价指标和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滑坡是山区公路的主要灾害之一,抗滑桩以其灵活的桩位、较少的破坏以及抗滑作用的即时体现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山区公路滑坡治理以及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中,现以G108线雅安至荥经界段在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为例对抗滑桩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中的应用作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3.
山区公路由于地形限制,在雨季降水随山体走势汇集成流,所形成的洪水对河道沿线公路路基及护坡长期冲刷,影响路基及其防护工程的稳定性。从分析路基水毁类型及其特点出发,开展基于灾害影响因数的路基稳定性评价,总结出详细的勘察设计和全面到位的防护工程是治理路基水毁病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简述河北省承德市山区公路的特点,分析发生水毁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一些防治公路水毁的措施,来提高山区公路的抗水毁能力。  相似文献   

5.
公路水毁是指公路主体及沿线设施由于受到水的作用而遭到损坏的现象与过程,是各地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属于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公路水毁一旦发生,轻者降低路基路面的使用寿命、影响公路通行能力,重者桥梁;中毁、中断交通,由此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例如2012年在京津冀地区发生的“7.21”特大洪涝灾害,通过参与保定易县灾后重建工程,让我们对公路水毁的危害有了一个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因此,如何加强公路防护设施建设,提高公路抗水毁能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强  汤爱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21,56(6):1268-1274, 1289
针对高寒地区公路系统遭遇雪灾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以黑龙江地区公路系统及其常遭遇的风吹雪灾害为研究对象,从灾害发生机理探究灾害形成的宏观条件;基于概率论思想,通过影响因素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将致灾因子发生可能性、危险等级及危险强度三者联系在一起,阐明了致灾因子的危险性评价理论;在公路系统脆弱性评估的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寒区公路系统的风吹雪灾害风险评估体系. 通过此体系对黑龙江省2017年2月份内的风吹雪事件进行评估,并将预测结果与省气象信息中心发布的道路预警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研究区公路网在评价时段内相对风险等级最高的是鹤岗-伊春线、绥化-大庆线的绥化段、哈同公路的哈尔滨和佳木斯段以及牡丹江市周边,其相对风险概率大于0.69,需要对此路段多加关注. 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寒区公路网的雪灾救援及物资配置提供了参考,使得寒区防灾减灾任务更加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李峰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32(2):18-18,20
为了提高公路减灾防灾水平,在公路设计、施工、养护及管理中全面体现以预防为主的减灾方针,研究了降雨引发公路边坡失稳的成因,用降雨侵蚀力评价侵蚀灾害的危险性,反映降雨侵蚀能力的相对大小。  相似文献   

8.
有效预测崩塌灾害致灾区域及其危险性,为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实施崩塌防灾减灾提供重要指导借鉴。遴选斜坡坡形、坡度、坡高、下垫面岩土性质、落石质量、落石形状和落石的岩性条件等7个因子作为崩塌区域致灾危险性评价指标;通过指标量化,采用广义集对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了崩塌区域致灾危险性评价指标权重;采用同、异、反联系测度提出了落石停积在各承灾区的可能性评价模型,并根据落石停积位置的预期概率将崩塌致灾危险性分为极高危险、高危险、中危险、低危险和极低危险等5个危险性等级。最后通过现场落石试验,验证了危岩崩塌区域危险性广义集对-层次耦合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集对-层次耦合法在崩塌区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预测崩塌灾害致灾区域及其危险性,为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实施崩塌防灾减灾提供重要指导借鉴。遴选斜坡坡形、坡度、坡高、下垫面岩土性质、落石质量、落石形状和落石的岩性条件等7个因子作为崩塌区域致灾危险性评价指标;通过指标量化,采用广义集对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了崩塌区域致灾危险性评价指标权重;采用同、异、反联系测度提出了落石停积在各承灾区的可能性评价模型,并根据落石停积位置的预期概率将崩塌致灾危险性分为极高危险、高危险、中危险、低危险和极低危险等5个危险性等级。最后通过现场落石试验,验证了危岩崩塌区域危险性广义集对-层次耦合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汛期来临,山区公路面临极大的养护压力,针对河北省保定地区山岭重丘公路特点,论述公路边坡、路基、路堤及桥涵和沿线构造物水毁的成因,同时针对每种水毁形式的成因提出工程防治措施和建议,对于山区公路的水毁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中提出了一种通过贡献矩阵来评估电力系统脆弱性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依据在风险评估中各指标原始数据的来源对应生成其所属的评估证据,而后根据所选取的计数模型构成评估证据的贡献矩阵,最后结合D-S证据理论和基本概率分配mass矩阵,选取单点信任度值大的指标作为整体脆弱性风险评估结果。文中还通过具体算例验证了其可行性,此方法结合了各评估指标的相关性,能较为有效地对系统的脆弱性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地铁网络的持续扩大,对地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脆弱性防范也相应提高,完善地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能够有效提高地铁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针对地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脆弱性进行研究,构建应急体系脆弱性评估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运用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脆弱性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方法在评价地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脆弱性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设置公交专用道道路的交通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置公交专用道将对城市道路交通状态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首次将脆弱性的概念引入交通系统,通过对其进行评价和系统扰动下的交通状态分析,构建了交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交通脆弱性评估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应用,对道路的交通脆弱性进行了分级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紧急事件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对高速公路交通紧急事件进行了界定。阐述了高速公路交通紧急事件危害风险分级的关键影响因素,建立了以事件严重性、路网脆弱性、应急处置难度和影响扩大效应等影响因素为主的高速公路交通紧急事件危害风险评测框架体系,给出了各项评价指标的定义及量化标准。综合运用层次分析、聚类分析等算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高速公路紧急事件危害风险多级模糊评价模型,并结合事发时的特定环境条件,综合评价事件危害的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5.
脆弱性是表征1个系统面临灾害时行为表现的重要概念.要尽可能真实地反映民用航空网络面临空间灾害时的脆弱性水平,必须充分合理地考虑灾害影响在民用航空网络中的扩散效应,即灾害间接影响.在前期有关网络系统空间脆弱性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灾害影响在民用航空网络中扩散的特点,确定了计算灾害间接影响的3个关键因素,即机场航班连接关系、机场间距离和机场失效门限,提出了改进的民用航空网络空间脆弱性模型.之后,以中国民用航空网络系统为例开展了案例研究,验证了所改进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以社会经济影响评价为切入点,分析研究客运站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而建立客运站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原理,结合所给评价指标,介绍客运站社会经济影响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地铁车站火灾风险评价的量化分析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提供安全保障,文章对地铁火灾报警系统、水消防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通风空调设备及应急疏散设备进行风险评价,提出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OM)的地铁车站火灾风险评价模型,根据评价结果,得出地铁车站火灾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8.
快速公交系统在兰州有很强的适应性,就兰州市快速公交融资方案,提出了财政收入、金融机构借款、证券市场融资、BOT融资、TOT融资、民间融资等6种可行性方案,并构建了财务效益、国民经济效益、风险程度3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然后对于所选定的6个方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找出最佳的融资方案。  相似文献   

19.
道路交通网络脆弱性是道路网络单元遭到突发事件攻击后在路网单元间相互作用以及外界持续影响下引起的路网整体损失的量度.道路交通网络脆弱性评估除了考虑路网内部单元间相互作用外还应考虑路网节点单元的恢复能力.本文在提出路网脆弱性的概念和分析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路网结构、交通流运行状态、应急救援点设置等因素,以路网用户最终损失旅行时间为测度进行了路网脆弱性评估.通过一个简单的路网进行了实例分析,并从新建、改扩建道路、改变救援点设置等方面提出了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地震破坏下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发生破坏的可能性,根据地震风险性(risk)为地震危险性(hazard)与易损性(fragility)乘积的定义,基于失效概率法,对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地震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通过条带法建立桥梁地震需求模型,基于可靠度函数获得桥梁地震易损性曲线,拟合得到桥梁易损性概率密度函数;根据桥址处地震危险性资料,推导桥址处地震加速度概率密度函数;通过地震加速度概率密度函数与桥梁结构易损性概率密度函数的数值积分,实现桥梁地震风险概率评估.以一座(32+48+32)m高速铁路连续梁桥为例系统演绎了失效概率法桥梁风险评估的实现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当地震危险性资料缺乏或不足时可以通过地震烈度分布函数及其与地震峰值加速度之间的换算关系,推导和完善地震危险性分析资料;对于高速铁路(32+48+32)m连续梁桥100年设计期间内发生轻微损伤的概率为5.16%,发生中等损伤的概率为4.46%,桥梁受到轻微损伤和中等损伤风险概率接近,几乎不可能发生严重损伤和完全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