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研究先进驾驶辅助系统下驾驶人面对交通场景中突发事件的应激反应能力,利用自主开发的应激反应能力测试软件,通过设置场景风险提示来模拟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引导作用.选取操作准确率、反应时间和额外反应次数为测试指标,测试不同信息引导方式下驾驶人的应激反应能力.运用认知评价理论调查被试对测试软件和试验的主观感受.结果表明,视觉、听觉和视听觉引导均能有效提升驾驶人的应激反应能力,缩短应激反应时间;视觉和视听觉引导比听觉引导效果更好;有信息引导的驾驶人额外反应次数较少;驾驶人应激反应能力能够通过训练和心理激励获得提升.   相似文献   

2.
教师信息能力的提高是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是快速提高教师信息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农村中小学信息能力混合培训模式结构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混合培训模式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根据刚刚颁布的《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简称《规划》),到2012年,我国将初步建立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与信息服务体系架构,所有已通车路段将初步具备监测路网运行质量、为社会提供出行服务信息的能力;到2020年,全面完成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与信息服务体系,具备为行业、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周文晶  詹艳 《中国电动车》2008,(10):130-131
通过问卷调查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词典的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词典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词典的功能了解甚少,使用词典的技能和水平较低。建议教师培养学生使用词典的意识,教会学生正确、高效地使用词典,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驾驶员出行信息服务水平的内涵,提出了出行信息服务水平SP问卷调查框架,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影响驾驶员出行信息服务水平的预测变量与响应变量的关系模型;结合昆明市实例,采用SP问卷调查方法调查驾驶员满意度,运用偏最小二乘法评估驾驶员出行信息服务水平,进而验证调查与评估模型的实用性,为优化出行信息环境提供基础支持.  相似文献   

6.
奥迪公司—喷重视提高轿车的事故防护能力及适应性,通过实际事故获取相关信息,提高安全性技术要求,按高标准设计汽车,便利奥迪轿车具备了顶级的安全系统。  相似文献   

7.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课堂教学模式可采用CAI案例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模式等,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实施信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速公路交织段的概念,结合城市道路间断流运行特征及路侧指路信息对交织车辆的影响机理,提出城市道路交叉口进口道车流实际交织长度的确定方法.根据道路交通设计特征及驾驶员变道行为特征分别确定了城市道路进口道交织段的起讫点.选取上海市典型交叉口对车辆换道行为及微观行车特征进行视频观测,共获得159个有效样本,分析了车辆换道决策点在信息指示标志附近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换道决策点在信息指示标志附近呈正态分布.结合指路信息的影响改进了现有交织段通行能力计算模型,比较了该交叉口三个典型断面的通行能力:停车线断面、交织段断面、路段断面,并指出随指路信息位置变化时交织段通行能力的变化趋势,据此提出指路信息最佳设置位置.  相似文献   

9.
在枢纽运行过程中,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信息诱导手段提升旅客的集散效率和枢纽的安全性已成为枢纽建设的重要内容。现有研究表明,提升交通枢纽的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掌握枢纽内部不同信息的发布效用。本文以SP调查数据为基础,将旅客对不同公共交通出行信息的重要性评价值与旅客对信息的关注度相联系,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类型旅客对信息关注度的分析方法。并从旅客对信息的关注度出发,对交通枢纽内部不同发布信息的效用进行了分析。该方法应用于上海市静安寺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的调查数据,对比了不同年龄层次的旅客对各类信息的关注度,并分析了该枢纽内部不同信息的发布效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不仅丰富了信息内容,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并改变了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有关信息道德方面的调查,从中发现了对于大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仍旧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而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改变对当代大学生所产生的两面性效应则需要我们对如何有效利用其优势,克服其弊端进行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综合客运枢纽的服务水平以及满足乘客对枢纽各类服务信息不同的需求,以现有综合客运枢纽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枢纽乘客的需求出发,首先基于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乘客对枢纽信息的需求层次;再应用Kano模型设计问卷并展开调查,对枢纽信息需求类别进行分类,筛去乘客需求程度较低的信息;对筛选后的枢纽信息重新设计问卷进行乘客需求重要程度调查,运用熵值法处理调查数据得到枢纽信息需求重要度的初始权重,再通过Kano模型对初始权重进行调整,得到枢纽信息需求重要度的最终权重;最后提出一种基于乘客需求的综合客运枢纽信息需求重要度模型.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四惠交通枢纽的调查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车辆运营状态类信息重要度较高,最终权重为0.091 29;而时间类信息重要度较低,最终权重为0.090 68.最终重要度权重的不同说明了不同枢纽信息类别对于乘客满意度提升效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实际调查和观测分析,采用冲突技术法建立了机非混合交通流条件下四路停车控制交叉口机动车流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进一步提出了422型和444型四路停车控制交叉口共用车道和拓宽路口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冲突技术法推荐模型计算通行能力与典型交叉口观测通行能力和车队分析法计算通行能力,验证了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的有效性。此外,探讨了行人流和非机动车流对机动车流通行能力的影响。最后,计算分析给出了422型和444型四路停车控制交叉口行人和自行车流量与交叉口机动车流通行能力的回归关系式,为四路停车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英 《中国电动车》2014,(9):214-214
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外交需求量、信息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在外交、信息获取上的重要性也在逐渐显露出来。本文针对通过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陈述,简单分析了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当下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关于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城镇道路下立交内涝事件频发,为了指导和提升下立交防汛能力,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顺畅运行,在对下立交防汛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下立交防汛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分析各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运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层次分析模型并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对下立交防汛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根据评价结果,对提升下立交防汛能力的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已有研究表明,在群体特性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交通信息发布媒介的可认知性将直接影响枢纽信息发布的有效性.本研究通过上海市13个公共交通枢纽翔实的RP调查,在相关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枢纽换乘标志认知性与换乘标志信息过载阈值之间的关系,并对行人获取信息的过程进行了模拟实验.并从行人对于信息的识认性角度出发,以双层模糊评价方法为基本方法,以枢纽信息发布媒介信息发布数量为研究对象,对客运交通枢纽通道内某一信息发布媒介某一信息发布界面的信息过载阈值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信息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难题是由学科本身体系松散、教学方法落后导致的,本文通过介绍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学习、案例分析法、引路者这四种先进教学方法,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提高信息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发展,相应岗位对员工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及时掌握相应的信息,就会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本文以我校BEST(宝马售后英才教育)项目汽车钣金专业为例,阐述通过构建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及时优化现有课程,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让学生能适应因技术革新或岗位要求变化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从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出发,分析了行业信息资源整合的需求,以行业内分散的业务系统及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整合框架、核心流程、关键技术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提升协同工作、决策支持及公众信息服务能力的思路和方法.为交通行业信息资源整合的实施提供了分析设计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交通标志信息的连续性设置是驾驶员安全、高效、快速获得信息并采取行动的前提。研究如何设置合理的高速公路出口名称与收费站名称。通过对京承高速出口的调查,着重分析了高速公路出口信息如何连续。研究表明出口标志地点名是期望性最高的提示信息,对提高高速公路出口信息连续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素养与技能融合教学改革实现了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的融合融通,以技能、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格和品质。微观教学方法则是素养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和手段,通过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在小组合作、讨论、展示等活动中培养其非专业能力。为贯彻达成“素养与技能”融合融通培养,本文将介绍小组拼图法及其在专业课堂中实践应用,特别是对素养能力的培养,主要从小组拼图法的涵义、教学组织过程、应用条件、素养能力及实施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